图书介绍
2012年长江流域水情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俊,程海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长江出版社
- ISBN:978754922019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0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20页
- 主题词:长江-汛期-水情-水文分析-2012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12年长江流域水情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气环流和降雨概况1
1.1 大气环流特征1
1.2 降雨概况3
1.2.1 前期(1~5月)降雨3
1.2.2 主汛期(6~8月)降雨4
1.2.3 秋汛期(9~10月)降雨6
1.2.4 汛期(4~10月)降雨6
1.2.5 年降雨(1~12月)8
1.3 汛期逐月降雨概况8
1.4 汛期天气气候特点12
第二章 雨情13
2.1 雨情发展过程13
2.1.1 主汛期(6~8月)降雨发展过程13
2.1.2 秋汛期(9~10月)降雨发展过程13
2.2 主要降雨过程15
2.2.1 1~2月份15
2.2.2 3月份15
2.2.3 4月份16
2.2.4 5月份16
2.2.5 6月份17
2.2.6 7月份18
2.2.7 8月份19
2.2.8 9月份19
2.2.9 10月份20
2.2.10 11~12月份20
第三章 水情22
3.1 水情发展过程22
3.1.1 1~3月份22
3.1.2 4月份23
3.1.3 5月份23
3.1.4 6月份24
3.1.5 7月份25
3.1.6 8月份27
3.1.7 9月份28
3.1.8 10月份29
3.1.9 11~12月份30
3.2 来水概况31
3.3 汛期水情特点34
第四章 洪水分析35
4.1 径流量分析35
4.2 洪水组成分析40
4.2.1 宜昌洪水组成40
4.2.2 螺山洪水组成42
4.2.3 汉口总入流组成43
4.2.4 大通总入流组成45
4.2.5 洞庭湖(城陵矶)总入流组成47
4.2.6 鄱阳湖(湖口)总入流组成48
4.3 年最高水位/最大洪峰流量特征49
4.4 年最低水位/最小流量特征53
4.5 主要控制站水位—流量关系53
4.5.1 寸滩站56
4.5.2 宜昌站57
4.5.3 沙市站58
4.5.4 螺山站59
4.5.5 汉口站59
4.5.6 大通站60
4.5.7 汉江皇庄站61
第五章 长江“12·7”洪水分析及预报调度63
5.1 雨情分析63
5.1.1 降雨概况63
5.1.2 天气系统及降雨过程简述65
5.1.3 降雨统计66
5.2 水情分析68
5.2.1 洪水发展过程68
5.2.2 洪水组成分析71
5.3 暴雨洪水特点73
5.4 洪水还原分析74
5.4.1 还原计算方法74
5.4.2 洪水还原计算结果75
5.5 与历史洪水比较78
5.5.1 洪水发展过程78
5.5.2 主要站洪峰流量80
5.5.3 长江上游来水洪量比较80
5.5.4 与历史同期来水比较81
5.5.5 长江中游干流主要站水位比较81
5.6 三峡水库预报及调度过程分析82
5.6.1 预报效果分析82
5.6.2 调度过程简介87
5.7 小结90
第六章 三峡水库汛末175m试验性蓄水92
6.1 三峡水库蓄水期水雨情概况92
6.1.1 雨情概况92
6.1.2 水情概况93
6.2 蓄水期径流量分析95
6.3 三峡水库蓄水预报调度分析97
6.4 三峡水库蓄水期间中下游水位概述99
6.4.1 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城陵矶水位实况简述99
6.4.2 三峡水库蓄水期间湖口水位实况简述99
6.5 小结100
第七章 向家坝水电站初期蓄水及对坝址上下游水位流量影响分析101
7.1 向家坝水电站初期蓄水过程概述101
7.1.1 1号至5号导流底孔逐步关闭102
7.1.2 6号导流底孔单独泄流102
7.1.3 6号导流底孔与1号至10号中孔泄流转换102
7.1.4 1号至10号中孔调控蓄水102
7.1.5 水库蓄水与泄水调控转换102
7.2 坝址上游主要站的水位涨落过程102
7.3 坝址下游主要断面的水位影响分析104
7.4 对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及对策106
7.5 小结107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108
8.1 结论108
8.2 展望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