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塔里木盆地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演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塔里木盆地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演化
  • 顾家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17881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205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塔里木盆地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演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区域地质背景及沉积相研究新方法1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1

第一节 大地构造位置1

第二节 盆地区域构造格局及构造单元划分1

一、盆地区域构造格局1

二、盆地构造单元划分2

第三节 地层划分与对比4

一、盆地地层系统的建立4

二、盆地地层划分5

三、盆地地层区域分布特征与地层对比6

第四节 构造演化简史10

一、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10

二、震旦-奥陶纪克拉通边缘坳拉槽或深海槽阶段10

三、志留-石炭纪克拉通内坳陷阶段11

四、早二叠世裂谷盆地阶段12

五、晚二叠世-三叠纪前陆盆地阶段12

六、侏罗-早第三纪陆内坳陷阶段13

七、晚第三-第四纪复合前陆盆地阶段13

第二章 沉积地球化学与古生态15

第一节 元素与沉积环境15

一、不同层系中元素丰度15

二、元素丰度与沉积环境18

第二节 碳、氧同位素与沉积环境21

一、石灰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环境意义23

二、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与形成环境25

第三节 古盐度27

第四节 古生态28

一不同地质时代的生物28

二、生物的古生态29

三、古生态与古环境33

第三章 层序地层学研究36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概念与研究方法36

一、层序、体系域和海平面升降36

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41

第二节 米兰柯维奇旋回分析41

一、米兰柯维奇旋回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41

二、不同类型沉积体的持续时间和沉积速率的测算42

第三节 地震地层学解释46

一、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划分46

二、地震相特征及其分布规律48

第四节 层序地层学解释57

一、层序边界类型及层序划分57

二、体系域分析与沉积相60

第五节 石炭系精细层序地层学研究63

一、露头区资料的层序和体系域分析63

二、钻井、测井资料的层序和体系域分析65

三、地震资料的层序和体系域分析67

四、石炭系层序和体系域特征69

第四章 测井沉积相研究73

第一节 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3

一、地质相和测井相(岩心刻度测井)73

二、表征沉积构造、沉积结构的测井相标志74

三、表征岩性、层序特征的测井相标志81

四、由测井相到地质相转化84

第二节 测井相特征及其垂向序列分析85

一、测井相类型划分方法85

二、测井沉积相特征86

三、垂向序列分析90

第三节 测井相的空间展布和古水流系统90

一、剖面对比90

二、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91

第二篇 沉积相与沉积发展史95

第五章 下古生界沉积相95

第一节 地层分布与沉积特征95

一、寒武系95

二、奥陶系96

三、志留系97

第二节 古生物特征及生物相98

一、古生物组合及其环境意义98

二、生物相类型及分布102

三、生物建隆107

第三节 沉积相类型、特征及模式113

一、陆源碎屑滨海相区114

二、碳酸盐台地相区119

三、浅海陆棚相区123

四、斜坡相区126

五、盆地相区130

六、沉积相模式132

第四节 沉积相展布136

一、寒武系136

二、奥陶系137

三、志留系138

第六章 上古生界沉积特征与沉积相140

第一节 地层分布与沉积特征140

一、泥盆系140

二、石炭系142

三、二叠系145

第二节“东河砂岩”的分布与沉积特征148

一、东河砂岩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及变化149

二、东河砂岩沉积特征153

三、东河砂岩沉积环境及沉积模式163

四、东河砂岩含油性及时代归属166

第三节 沉积相类型、特征及模式169

一、沉积相类型及特征169

二、沉积体系组合模式197

第四节 沉积相展布200

一、影响沉积相展布的主要因素200

二、沉积相带的平面展布200

第七章 中生界沉积相210

第一节 地层分布与沉积特征210

一、三叠系210

二、侏罗系218

三、白垩系224

第二节 湖盆中各类三角洲的发育与比较228

一、湖盆中各类三角洲发育特征229

二、各类三角洲比较247

第三节 沉积相类型、特征及模式249

一、三叠系250

二、侏罗系254

三、白垩系263

第四节 沉积相展布268

一、三叠系268

二、侏罗系272

三、白垩系274

第八章 新生界沉积相277

第一节 地层分布与沉积特征277

一、地层277

二、第三纪沉积的基本特点280

第二节 坳陷型氧化宽浅盐湖体系沉积特征及模式280

一、第三纪湖泊的类型280

二、湖相沉积类型及特征282

三、坳陷型氧化宽浅盐湖的基本特征285

四、沉积模式286

第三节 沉积相类型、特征及模式286

一、沉积相类型及特征286

二、沉积模式289

第四节 沉积相展布290

一、下第三系290

二、上第三系291

第九章 古地理与沉积发展史293

第一节 震旦纪及早古生代293

一、震旦纪293

二、寒武纪294

三、奥陶纪294

四、志留纪296

第二节 晚古生代297

一、泥盆纪297

二、石炭纪298

三、早二叠世301

第三节 晚二叠世及中生代301

一、晚二叠世-三叠纪301

二、侏罗纪302

三、白垩纪304

第四节 新生代306

一、早第三纪306

二、晚第三纪307

第三篇 沉积作用与油气的关系309

第十章 不同沉积相带的生油条件分析309

第一节 沉积相对生油条件的控制309

一、沉积相对生油岩有机质丰度的控制309

二、沉积相对生油岩有机质类型的控制312

三、沉积相的继承性发育有利于形成连续、厚度大的生油岩系312

第二节 有利生油相带和区块评价313

一、寒武-奥陶系313

二、志留系314

三、石炭系-下二叠统315

四、三叠-侏罗系315

第十一章 沉积对储层的控制317

第一节 储集岩特征317

一、储集岩类型及岩性特征317

二、储集岩厚度及分布320

第二节 储集岩储集性能比较324

一、不同相带储集岩的储集性能324

二、不同层系储集性能比较327

第三节 古岩溶储层分析329

一、古岩溶类型及其特征329

二、古岩溶的垂向分带及其储集性329

三、区域上古岩溶的发育特征及其储集性331

四、岩溶作用对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影响333

第四节 储层评价333

一、志留、泥盆系储层评价333

二、石炭系储层评价334

三、三叠、侏罗系储层评价335

四、白垩、第三系储层评价337

第十二章 盖层发育及其有效性338

第一节 盖层的岩石类型及分布特征338

一、盖层的岩石类型及特征338

二、盖层的空间分布特征342

第二节 盖层的封闭性能344

一、物性封闭特征344

二、压力封闭特征344

三、烃浓度封闭特征345

第三节 盖层评价345

一、盖层微观封闭条件评价345

二、盖层宏观封闭条件评价347

三、盖层的综合评价348

第十三章 生储盖组合350

第一节 满加尔油气系统的生储盖组合350

一、自生自储自盖型350

二、自生自储他盖型350

三、自生他储他盖型351

第二节 库车油气系统生储盖组合352

一、自生自储自盖型354

二、自生他储他盖型354

第三节 塔西南油气系统生储盖组合354

一、自生自储自盖型354

二、自生他储他盖型356

参考文献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