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引论
  • 谢清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80254744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道家-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道家科技思想构建的范畴基础1

第一节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研究的源起2

第二节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研究的意义7

第三节 道家科技思想范畴的特点14

第二章 道家宇宙论的基础范畴18

第一节 道德:宇宙万物的本原18

一、道、德范畴源起的科技思想背景19

二、道、德范畴及其科学思想内涵25

三、道、德范畴与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43

四、“道”“德”范畴与中国传统科学思想50

第二节 宇宙:道家的时空意识59

一、认识“宇宙”60

二、体验“宇宙”74

第三节 混沌:道家的世界图景76

一、混沌:道的存在形态78

二、混沌:体道的境界83

三、混沌:道治社会的特征86

第四节 太一:宇宙本源的追索87

一、道得之谓之太一88

二、“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论90

三、“太一”:哲学与科学的交融100

第三章 道家自然观的基础范畴104

第一节气:天地万物的质料104

一、“气”与道家科技思想105

二、道家“气”论自然观的演进106

三、“气”范畴与中国科技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22

第二节 阴阳:世界变化的动力机制132

一、阴阳:世界生成变化的动力之源132

二、阴阳辩证关系及其科学思想136

第三节 五行:天地万物的结构139

一、“五行”的三个维度139

二、“五行生克”的科学思想146

第四节 八卦:解释世界的符号系统148

一、援易入道:道家自然观的丰富发展149

二、八卦与道家科技思想的表达方式151

第五节 动与静:道家的运动观158

一、自然之动静158

二、治国之动静161

三、养生之动静164

第四章 道家科学认识论的基础范畴167

第一节物:道家科学研究对象的确立167

一、道家对“物”范畴的理解168

二、道与物的张力175

三、“物”,范畴的科学思想180

第二节理:世界本质与规律的求索184

一、道尽稽万物之理185

二、德者,变及物理之所出也187

三、万物有成理188

四、万举不失理191

五、循名究理196

六、“理”的科学思想197

第三节 名实:由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的转换200

一、“无名”与“有名”统一的名实观201

二、名实观与科学认识论203

三、“刑名比详”与社会制度设计211

第四节 有无:事物本质与现象的表征214

一、本体论意义上的“无”和“有”214

二、社会技术视野下的“无”与“有”220

三、自我技术话语下的“有”与“无”222

四、现象学意义上的“有”和“无”223

五、有无相生与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224

第五章 道家科技实践论的基础范畴231

第一节 天地人:道家思考世界的向度231

一、多维视角下的“天、地、人”范畴233

二、天、人、地关系的科技思想237

三、“天地人”范畴的人文生态思想245

第二节“自然”:对世界秩序的敬畏253

一、“自然”的发现和“理性批判”精神的确立254

二、“自然”范畴的事实与价值维度258

三、“自然”范畴的科学思想意蕴264

第三节“无为”范畴与科学思想价值270

一、无为:道家的科学精神270

二、无为合天的行为取向274

三、“无为治世”的社会技术思想278

四、“无为养生”的自我技术思想283

余论:道家生命论的基础范畴289

一、形神相合:生命存在的方式289

二、生死:生命存在的两种形态290

参考文献293

后记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