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逻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逻辑
  • 黄福寿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4245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源头1

第一节 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5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思想转变历程1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16

一、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17

二、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学说23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25

一、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5

二、从来不把自己创立的理论当作“绝对真理”29

三、要以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体系3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34

第一节 近代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34

一、农民阶级革命纲领的历史局限35

二、地主阶级的自救举措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39

三、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不适合中国41

第二节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入53

一、新文化运动营造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社会文化氛围53

二、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57

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规模传播5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成立62

一、马克思主义在同各种思潮斗争中前行62

二、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68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6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展开73

第一节 国民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73

一、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判断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74

二、国共合作与大革命的兴起75

三、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80

第二节 土地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实践87

一、“八七”会议的召开与革命的转变87

二、革命新道路的实践与理论88

三、三次“左”倾错误与土地革命的曲折92

第三节 革命的转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97

一、长征初期的失利与遵义会议的召开97

二、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对革命经验和教训的总结9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02

第一节 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10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背景10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可能性105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111

第二节 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11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宣传115

二、延安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119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12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总结126

二、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132

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36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149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150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升华150

二、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的提出152

三、《共同纲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15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155

一、带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155

二、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1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167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168

二、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72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7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探索179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179

二、走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道路181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182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挫折19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挫折191

一、反右运动的扩大化192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199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205

第二节 “左”的错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误区210

一、“左”的错误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211

二、“左”的错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215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19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局面220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220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223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2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形成23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起点23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概括236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24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24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演变24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24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249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254

第一节 理论结合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逻辑主线255

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255

二、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257

第二节 依靠集体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历史经验260

一、政党和领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导力量260

二、人民群众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源泉26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268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269

二、重大理论创新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271

参考文献283

后记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