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 王晨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2276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审判-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审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审判管理制度综述1

第一节 审判管理的回顾与承继1

第二节 现行审判管理模式及其作用2

第三节 审判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9

第四节 构建综合性分类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13

第五节 构建综合性分类管理模式的构思15

第二章 关于审判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思维路径19

第一节 审判管理理念创新——服务型审判管理的构建20

第二节 审判管理模式的创新——综合性审判管理模式的创建22

第三节 审判管理手段创新——打造信息化、科学性的审判管理体系25

第三章 审判管理的现代转型——从压制型向服务型的嬗变31

第一节 现状透视:夹缝求生的独立审判32

第二节 原因透析:多重压制的审判管理37

第三节 价值追问:审判管理的转型定位40

第四节 转型嬗变:服务型审判管理的制度构建44

结语47

第四章 探寻审判管理的成功之道——以基层法院为视角49

第一节 来自基层的“声音”49

第二节 问题与挑战53

第三节 管理方法之争实为理论之争54

第四节 基层法院审判管理的路径选择56

第五章 现阶段基层法院审判管理的重心与改革进路——对审判管理效率之维的思考62

第一节 重心不明:影响现阶段基层法院审判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62

第二节 重心的探寻:现阶段基层法院审判管理应着力于效率的提升65

第三节 现实的反思:现阶段基层法院审判效率管理存在的问题70

第四节 改革的进路:现阶段基层法院审判效率管理该如何向前72

第六章 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绩效化困局与化解76

第一节 从文件到实践:案件质量评估在层层推进中的绩效化转变76

第二节 落空的真实与科学:绩效化损害案件质量评估的功能与价值78

第三节 细节对全局的颠覆:绩效化令审判管理偏废、绑架审判工作82

第四节 价值回归:从预设目标出发解当下困局85

结语90

第七章 分化与弥合:审判权运行中的结构性利益与司法评价机制改进——以W市基层法院绩效考核机制为对象91

第一节 透视:审判权运行中的结构性利益格局91

第二节 解析:现行司法评价机制对审判权运行的影响95

第三节 建构:结构性利益理论对法院绩效考核机制改进的建言98

第八章 法经济学视角下的案件请示制度103

第一节 导言:现实与理论的巨大反差——源于研究方法的限制103

第二节 本章的研究进路——法经济学的诉讼程序理论106

第三节 对案件请示制度的法经济学理论分析109

第四节 对案件请示制度的实证分析113

第五节 对策分析117

第九章 异化与回归——以服务型审判管理重构上下级法院监督指导关系118

第一节 现实困境:上下级法院关系现状118

第二节 新的尝试:上下级法院间审判管理现状119

第三节 异化加剧:从案件质量评估到审判绩效考评120

第四节 重新审视:上下级法院间审判管理的职能定位127

第五节 立足服务:以服务型管理重构上下级法院监督指导关系130

第十章 关于审判流程管理的调研报告135

第一节 审判流程管理的概述135

第二节 江汉法院审判流程管理情况136

第三节 审判流程管理面临的矛盾141

第四节 审判流程管理的再造143

第十一章 关于现阶段法院案件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145

第一节 现阶段法院案件管理的基本情况145

第二节 现阶段法院案件管理现状的主要原因149

第三节 法院案件管理改革的发展进路153

第十二章 关于庭务管理的调研报告157

第一节 庭长、副庭长的身份、职责与审判管理158

第二节 审判长的身份、职责与审判管理164

第三节 当前审判管理改革热潮对庭内管理的影响及发展方向168

第十三章 关于司法公开现状的调研报告173

第一节 司法公开现状考察173

第二节 司法公开存在的问题176

第三节 完善司法公开的对策179

第十四章 关于诉讼档案管理运用的调研报告182

第一节 诉讼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182

第二节 诉讼档案性质及管理定位187

第三节 诉讼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189

第四节 完善诉讼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191

第十五章 关于文书管理的调研报告196

第一节 文书质量管理——自我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结合196

第二节 文书流程管理——文书层级把关与审判管理的信息化204

第三节 文书信息化管理206

第十六章 关于优化审判组织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以人民法院内部审判权配置为研究范围209

第一节 个案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法院为实证样本209

第二节 对法院内部审判权运行及配置现状的几点认识215

第三节 当前审判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18

第四节 优化法院内部审判权配置的对策和建议221

结语224

第十七章 《审判管理理论体系建构与理论创新》的调研报告225

第一节 审判管理理论体系的建构226

第二节 武汉法院审判管理概况235

第三节 创新审判管理的思考246

余论253

第十八章 案件质量评估出现功利主义倾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255

第一节 案件质量评估中“功利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255

第二节 产生“功利主义”倾向的原因透析256

第三节 遏制功利主义倾向的建议及措施259

第十九章 基层法院审判层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63

第一节 审判层级管理的内涵263

第二节 基层法院审判层级管理现状264

第三节 构建多层级审判管理体系的建议266

第二十章 发改率指标考核案件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269

第一节 一审案件发改率指标存在的问题269

第二节 发改率指标的改革路径271

第二十一章 均衡结案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路径——以江汉法院审判管理实践为样本273

第一节 均衡结案相关数据对比分析273

第二节 实现均衡结案的做法276

第三节 均衡结案面临的问题278

第四节 完善结案均衡的对策建议280

第二十二章 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和科学运用——以武昌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实践为视角282

第一节 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运用的重要意义282

第二节 武昌区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现状284

第三节 基层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285

第四节 对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建议288

第二十三章 重建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以黄陂区法院的实践为视角290

第一节 黄陂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概况290

第二节 案件质量评估制度的局限性292

第三节 完善案件质量评估制度的建议294

第二十四章 将法官自由裁量权装进制度的“笼子”里——以青山法院审判质量监督管理运行模式为视角297

第一节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含义及现状297

第二节 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298

第三节 青山法院审判质量监督管理运行模式简介299

第四节 规范自由裁量权与审判质量监督管理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301

第五节 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构想303

第二十五章 完善基层法院审判管理机制的若干思考——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法院的审判管理实践为视角307

第一节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法院审判管理的基本概况307

第二节 审判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308

第三节 分层次、多维度实施审判管理的若干构想310

第二十六章 立案变更率指标引导下立案质量管理现状314

第一节 立案变更率指标的理解314

第二节 立案审查率指标引导下立案审查水平逐渐提升315

第三节 当前立案质量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318

第四节 进一步发挥立案变更率导向作用,提升立案质量321

第二十七章 审判质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问题及其完善——以民事二审为视角324

第一节 设置审判质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意义324

第二节 审判质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325

第三节 设置审判质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思考328

第二十八章 刑事二审审判指标问题研究330

第一节 刑事二审审判指标体系及变化330

第二节 刑事二审审判指标体系的不足与冲突331

第三节 完善刑事二审审判指标的路径与措施335

第二十九章 审判绩效评估指标阈值合理化问题的思考——以武汉法院为模本338

第一节 武汉地区指标阈值设定现状338

第二节 现行阈值设定模式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340

第三节 指标阈值设定的改进建议342

第四节 合理化阈值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346

后记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