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医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医学导论
  • 马建辉,闻德亮主编;肖海鹏,郭永松,曹德品副主编;文历阳主审;马建辉,苗双虎,厉岩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7138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252页
  • 主题词:医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医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1

第一章 古代医学2

第一节 医药的起源——原始医学2

第二节 古代东方医学2

一、古埃及医学2

二、古印度医学3

三、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医学4

四、中国古代医学4

第三节 古代西方医学4

一、古希腊的医学4

二、古罗马的医学5

第四节 古代医学的特点6

第二章 近代医学7

第一节 近代医学的发展7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医学7

二、17世纪的医学9

三、18世纪的医学10

四、19世纪的医学12

第二节 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15

一、实验医学是近代医学的奠基石15

二、不同学派的争鸣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15

三、自然科学进步是近代医学发展的动力15

四、医学交流架起了近代医学发展的桥梁16

第三章 现代医学17

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形成与发展17

一、科学技术发展与现代医学17

二、药物学与治疗学的飞跃17

三、分子生物学的发展18

四、免疫学的发展18

五、医学遗传学的发展19

六、器官移植与人造器官20

七、医学模式的转变20

八、传染病的新动态21

九、医学影像学的发展22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特点23

一、医学分科专门化23

二、医学发展国际化23

三、医学技术逐渐现代化24

四、医学学科交叉渗透产生新学科24

第三节 现代医学发展的启示25

一、临床必须与预防相结合25

二、技术的转移与综合是医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25

三、既要重视延长寿命又要重视生命质量25

第四节 21世纪医学的发展趋势25

一、分子生物学将成为新世纪医学发展的龙头26

二、再生医学将促进21世纪的医疗革命27

三、医学与众多学科融合发展为疾病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突破27

四、预防医学发展将促进卫生革命28

五、老年医学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医学课题28

六、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医学28

七、转化医学29

八、个体化医学29

九、医学整合30

第四章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32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32

一、阴阳五行学说32

二、脏腑学说33

三、经络学说33

四、病因病机33

五、诊法与辨证34

六、治则与治法34

第二节 中医学各专科的形成和发展35

一、诊断学35

二、内科学35

三、外伤科35

四、中医骨伤科学36

五、妇产科36

六、儿科36

七、五官科37

八、针灸科37

九、药物学37

十、方剂学38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与中医药科学的发展38

一、中医药外传国外38

二、西洋医学传入中国39

三、中药学的发展和中西医结合40

四、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取得突出的成果40

第二篇 医学教育与医学学习43

第五章 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43

第一节 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43

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43

二、自然科学知识44

三、医学专业知识44

第二节 医学人才的能力结构44

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4

二、动手能力45

三、自主学习能力45

四、创新能力45

五、交流能力45

六、信息管理能力45

七、组织和管理能力46

八、团队协作能力46

九、批判性思维能力46

第三节 医学人才的素质46

一、思想道德素质46

二、文化素质47

三、业务素质47

四、身心素质48

第六章 医学教育教学概论与现代医学教育思想49

第一节 我国医学教育体系49

一、医学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49

二、医学教育体系的专业结构50

三、医学教育体系的类型结构52

第二节 医学教育教学过程53

一、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概念53

二、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53

三、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54

第三节 医学教学管理55

一、医学课程55

二、医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56

第四节 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58

一、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58

二、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60

第五节 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62

一、教育思想的概念62

二、教育思想的形成62

三、传统教育思想的强化63

四、当代教育思想的形成63

五、医学模式及其观念对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64

六、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65

第七章 学习的理论与医学学习67

第一节 学习的理论概述67

一、学习的内涵67

二、影响学习的因素67

三、电子化学习71

四、自主学习72

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医学学习的特点72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72

二、大学学习的特点75

三、医学学习的特点76

四、医学学习应遵循的原则77

第三节 医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78

一、医学知识的记忆技巧78

二、医学思维的训练策略80

三、医学的学习方法84

第三篇 卫生人员与卫生服务工作89

第八章 卫生人员89

第一节 卫生人员的分类与准入89

一、卫生人员的分类89

二、卫生人员的准入90

第二节 临床医生角色91

一、临床医生的使命与职责91

二、临床医生的社会声望和权利92

三、对临床医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93

第三节 护理人员角色94

一、护理人员的产生和社会地位94

二、护理模式转变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96

第四节 临床卫生技术人员98

一、临床卫生技术人员的特点98

二、对临床卫生技术人员的一般要求98

第五节 公共卫生人员99

一、卫生防疫人员99

二、卫生执法监督人员100

第六节 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101

一、社区卫生工作者101

二、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102

三、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104

第七节 卫生管理人员106

第九章 病人108

第一节 病人角色108

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108

二、疾病行为108

三、求医行为109

四、遵医行为110

第二节 病人需要与期望111

一、病人需要111

二、病人期望112

第三节 病人的权利与义务112

一、病人权利112

二、病人义务113

第四节 病人心理变化114

一、认知变化114

二、情感变化114

三、意志行为变化114

四、人格变化114

第五节 以病人为中心115

一、以病人为中心的意义115

二、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115

第十章 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117

第一节 沟通概述117

一、沟通的概念与类型117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与模式118

三、沟通的特点与功能119

四、沟通能力及其培养120

第二节 人际关系120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及规律120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121

三、人际关系的作用121

第三节 医学人际关系122

一、医学人际关系特征122

二、医患关系123

三、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125

四、治疗性沟通126

五、常用医患沟通技巧127

第十一章 健康与疾病129

第一节 生命129

一、生命的定义129

二、生命的进化129

三、生命的标准129

四、生命的价值130

第二节 健康130

一、健康的定义130

二、健康的标准130

三、亚健康状态131

第三节 疾病131

一、疾病的定义132

二、疾病的原因132

三、疾病的自然进程135

四、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136

五、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138

六、疾病的分类139

七、疾病谱变化140

第四节 衰老141

一、衰老的定义141

二、衰老的机制141

第五节 死亡142

一、死亡的定义142

二、脑死亡142

三、安乐死142

第十二章 临床诊断与治疗144

第一节 临床诊断144

一、临床诊断的思维过程及基本原则144

二、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思维方法147

三、临床诊断方法、技术及其评价147

第二节 临床治疗150

一、治疗的思维过程及基本原则150

二、常用治疗方法及其评价151

第三节 病历记录与表达155

一、病历记录的基本要求156

二、病历保存与管理157

第四节 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157

一、法律与法规158

二、卫生法律与法规158

三、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159

四、医疗事故的现场处理159

五、医疗事故与等级160

六、医疗事故鉴定及法律处理程序162

七、医疗事故责任者的处罚163

八、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况164

九、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165

第五节 非主流医学与循证医学167

一、非主流医学167

二、循证医学168

第十三章 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173

第一节 疾病预防概论173

一、疾病预防与预防医学173

二、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173

三、疾病预防的主要特点174

第二节 疾病预防的宏观策略174

一、“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174

二、医学模式与疾病预防模式的转变175

三、社会大卫生观念175

第三节 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176

一、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176

二、三级预防177

三、公共卫生监测181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182

第四节 卫生保健183

一、卫生保健的主要形式183

二、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184

三、初级卫生保健185

第十四章 疾病的康复187

第一节 康复医学概述187

一、康复187

二、康复医学188

三、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189

四、残疾学189

五、社区康复190

第二节 康复医学的发展与作用190

一、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190

二、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191

三、康复医学的作用191

第三节 康复医学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192

一、康复医学评定192

二、康复治疗技术193

第十五章 中国卫生国情195

第一节 中国卫生工作方针195

一、新中国成立后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和发展195

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及意义195

第二节 卫生资源与卫生服务196

一、卫生资源196

二、卫生服务197

第三节 中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198

一、有效控制了重大疾病,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199

二、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群众获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改善199

三、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日益提高199

四、卫生法制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健康权益不断得到保障199

五、卫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医学领域的一些疑难问题得到攻克199

第四节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

一、概述200

二、“十二五”期间医改规划203

附录1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208

附录2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214

附录3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218

附录4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221

参考文献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