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社会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简明社会学教程
  • 雷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31176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社会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简明社会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3

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理论、方法3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视角3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

二、社会学的视角和想象力6

第二节 社会学理论知识8

一、社会学派别理论或社会学理论流派10

二、社会学主要范畴理论10

三、分支社会学理论13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15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内容15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6

第四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特点和功能17

一、社会学是科学17

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8

三、社会学学科的特点和功能20

第二章 社会学学科发展25

第一节 社会学学科的产生25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5

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渊源28

三、社会学的产生及名称由来30

第二节 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和代表性理论31

一、创立时期的社会学理论31

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理论33

三、当代前期的社会学理论36

四、当代后期的社会学理论39

第三节 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40

一、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传入和发展40

二、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调整和中断44

三、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恢复、重建和发展45

四、社会学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发展46

第二部分 社会的组成51

第三章 社会5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51

一、社会的含义51

二、社会的类型53

第二节 社会构成要素——人口55

一、人口构成55

二、人口过程57

第三节 社会构成要素——自然环境58

一、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和制约59

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环境保护60

第四节 社会构成要素——文化61

一、什么是文化61

二、文化的结构63

三、文化的类型64

四、文化的功能65

五、文化的特征67

六、文化评价及态度68

第五节 社会结构69

一、社会结构的含义69

二、社会结构的单位70

第四章 社会互动73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互动73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74

二、社会互动的要素75

三、社会互动的意义79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80

一、符号互动论80

二、拟剧理论81

三、常人方法学82

四、社会交换论82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分类83

一、依社会互动的媒介区分84

二、依社会互动的程度区分85

三、依社会互动的形式区分86

第四节 社会互动的特殊形式——集合行为88

一、集合行为的特征和表现88

二、集合行为理论89

第五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93

第一节 社会关系93

一、社会关系的含义93

二、社会关系的类型95

第二节 社会网络96

一、社会网络的概念及研究97

二、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功能99

三、主要的社会网络关系模式101

四、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102

第三节 社会资本103

一、社会资本的含义103

二、社会资本的构成及特征104

三、社会资本的功能105

四、社会资本的测量107

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109

第一节 什么是人的社会化109

一、社会化的含义109

二、人得以社会化的条件111

三、社会化的意义113

四、社会化的特点114

五、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115

第二节 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17

一、发展自我意识118

二、掌握生活技能119

三、学习社会规范119

四、确立生活目标120

五、培养社会角色121

第三节 个体社会化的环境与途径121

一、个体社会化的环境121

二、社会化的途径126

第四节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127

一、社会化过程的终身性与阶段性127

二、基本社会化129

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130

第三部分 社会的构成137

第七章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137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群体137

一、社会群体的定义137

二、社会群体产生的基本原因138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140

四、社会群体的一般结构和特征142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144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145

二、主要的初级社会群体146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147

第三节 社会组织149

一、社会组织的构成和特征149

二、社会组织管理及相关理论150

三、科层制及未来153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57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157

一、社会分化及社会不平等157

二、社会分层的含义及标准159

三、社会分层的功能161

四、社会分层意识162

第二节 社会分层结构163

一、社会分层结构的含义及描述164

二、社会分层结构的主要模式165

三、社会分层结构的特征166

第三节 社会分层理论168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168

二、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169

三、西方其他有代表性的理论171

第四节 社会流动172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及必然性172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173

三、社会流动的规律和意义175

第五节 我国当代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76

一、我国当代的社会分层176

二、我国当代的社会流动178

第九章 社区182

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研究182

一、社区概念的产生与演变183

二、社区的要素与结构184

三、社区的类型与特征185

四、社区研究与社区理论187

第二节 农村社区189

一、传统农村社区的类型189

二、农村社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190

三、我国的农村社区建设190

第三节 城市社区192

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192

二、城市区位结构194

三、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196

第四节 城市化197

一、城市化的产生和发展197

二、城市化的影响及城市规划198

三、我国的城市化进程200

第十章 社会制度203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203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构成要素203

二、社会制度的一般特征205

三、社会制度体系206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类型207

一、依社会制度的产生分类207

二、依社会制度的形式分类208

三、依社会制度的内容或功能分类208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209

一、社会制度的一般功能与特殊功能209

二、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211

三、社会制度的显功能与潜功能212

四、社会制度的功能失调212

第四节 社会制度的形成与变迁213

一、社会制度的形成及制度化213

二、社会制度变迁的类型215

三、制度变迁的动因215

第四部分 社会的运动221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22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221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221

二、社会控制的功能224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225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225

二、强制性社会控制227

三、非强制性社会控制229

第三节 越轨233

一、越轨的含义和性质233

二、越轨的类型235

三、越轨的功能236

四、越轨的原因238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241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发展过程241

一、社会保障的起源与发展241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243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及功能245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及构成245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模式246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248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249

一、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249

二、我国的社会工作250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方法及功能253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及基本方法253

二、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254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257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257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257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259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260

第二节 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261

一、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262

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263

三、社会问题解决的条件265

第三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主要社会问题266

一、环境问题267

二、人口问题268

三、贫困问题269

四、“三农”问题270

五、腐败问题271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274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274

一、什么是社会变迁274

二、社会变迁的特征275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原因与理论解释277

一、社会变迁的基本原因或影响因素277

二、社会变迁的几种理论解释278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280

一、什么是社会现代化280

二、社会现代化的类型283

三、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理论285

四、中国的社会现代化287

后记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