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孙子兵法大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孙子兵法大全
  • 王建东著 著
  • 出版社: 华威国际
  • ISBN:986849407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孙子兵法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始计篇——计画原则及奇袭17

原文17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18

全篇大意22

原文注释23

(一)战争(作战)计画作业程序23

1.战争本质之认识——死生存亡之决斗23

2.战争(作战)判断24

3.计画作为指导要领37

(二)计画成效52

1.计画周详——未战已胜52

2.计画简略——未战已败53

3.无计画——一定败53

(三)结论——计画是胜败的锁钥53

第二章 作战篇——动员原则及速战57

原文57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58

全篇大意60

原文注释61

(一)战争第二特性的认识——耗费钜61

(二)国家战略及军事战略指导要领63

1.贵胜63

2.恶久64

3.贵速67

4.因敌——以战养战70

(三)结论贵胜不贵久77

第三章 谋攻篇——全胜原则及谋攻81

原文81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82

全篇大意85

原文注释87

(一)大战略指导方针—不战而屈人之兵87

1.国家战略指导要领87

2.军事战略指导要领92

3.结论——「全军」则兵锐利全93

(二)野战战略指导要领94

1.优势兵力作战要领94

2.对等或较劣兵力之作战要领95

3.绝对劣势兵力之作战要领97

(三)全胜作战指导成功攸关之要领98

1.领导贤明——军政关系清楚98

2.指挥统御卓越——知胜五要素103

(四)总结108

第四章 军形篇——先胜原则及态势优越113

原文113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114

全篇大意117

原文注释119

(一)先胜战略指导方针119

1.先为不可胜119

2.待敌之可胜121

(二)先胜战略指导要领122

1.求己122

2.求彼123

3.创造敌不可胜之态势123

4.不可为敌造成可胜之机会124

(三)先胜之攻守特质125

1.攻守功能125

2.攻守态势125

3.攻守部署126

(四)对「胜」的观念应有之认识127

1.愚胜127

2.智胜129

3.先胜131

(五)先胜态势部署要诀134

1.道胜134

2.算胜135

3.量胜136

4.形胜137

第五章 兵势篇——奇正原则及运动141

原文141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142

全篇大意144

原文注释147

(一)兵势运用之基本组织147

1.指挥之组织147

2.战略战术之组织149

(二)兵势运用要领151

1.战略战术方面151

2.奇正部署正反配合运用之要领157

(三)兵势运用原理159

1.势强则兵强159

2.择人任势160

3.兵势的物理特性160

4.结论——兵势要凶猛迅捷164

第六章 虚实篇——主动原则及虚实167

原文167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169

全篇大意172

原文注释173

(一)主动作战指导方针173

(二)主动作战指导要领174

1.致人174

2.不至於人179

3.避免决战183

4.秘匿部署188

5.秘匿目标190

6.秘匿机动行动193

7.结论——使敌聚无斗195

(三)虚实探测及其运用要则196

1.虚实探测196

2.虚实运用要则199

(四)总结202

第七章 军争篇——(机动原则及会战)207

原文207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208

全篇大意211

原文注释213

(一)机动要领213

1.以迂为直——迂回(间接路线)213

2.以患为利——冒险犯鸡215

3.後人发,先人至——牵制及迅速216

(二)会战计画应考虑要领217

1.慎重考虑会战决策之得失217

2.作战运用速度之考虑218

3.补给须能配合作战行动220

4.考虑外交战略的部署222

5.机动空间的地形,须深加研究和搜索223

(三)会战实施指导要领224

1.指导方针224

2.指导要领225

3.指挥要领230

4.破敌四诀——夺气夺心231

5.防败八戒236

(四)结论242

第八章 九变篇——利害原则及地形判断245

原文245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246

全篇大意248

原文注释250

(一)适应状况所采取之战略战术行为利害之辩证250

1.辩证地形之利害250

2.辩证状况之利害254

3.结论——能辩证利害,则能用兵257

(二)利害辩证要诀259

1.杂於利害259

2.害中寻利260

3.利中寻害260

(三)对敌国利害辩证之运用261

1.外交上261

2.军事上263

(四)将领五危特性利害之辩证264

1.必死可杀264

2.必生可掳265

3.忿速可侮265

4.廉洁可辱266

5.爱民可烦266

(五)结论267

第九章 行军篇先知原则(一)及特种地形271

原文271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273

全篇大意276

原文注释278

(一)特种地形作战须知279

1.山地战279

2.河川战281

3.湖沼战285

4.平原战286

5.总结287

(二)阵中勤务须知288

1.驻地288

2.宿营289

3.行军290

(三)敌情判断须知292

1.判敌战法292

2.判草木293

3.刺鸟兽293

4.判尘埃294

5.判敌辞约294

6.判敌布阵295

7.判敌卒体力强弱296

8.判敌虚实及士气296

9.判敌补给297

10.判敌统御297

11.刺敌企图298

(四)统御指挥须知299

1.用兵——并力料敌299

2.带兵——服心300

3.练兵——令文齐武300

4.令兵——与众相得301

第十章 地形篇——先知原则(二)及战术地形307

原文307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网目308

全篇大意312

原文注释314

(一)知地性—战术地形之特性及其作战要领314

1.战术地形之种类314

2.各种战术地形之特性及其作战要领314

3.结论319

(二)知败兵320

1.败兵区分320

2.各种败兵之意义321

3.结论324

(三)知责任325

1.必知判断地形之责任325

2.必负战与不战之全责326

3.必知保国卫民之责任327

4.必知爱惜部下之责任327

5.必知统御严明之责任328

(四)总结329

1.半知半胜329

2.全知全胜331

第十一章 九地篇——隔离原则及战略地形—远征作战335

原文335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338

全篇大意345

原文注释349

(一)战略地形一般原则349

1.战略地形种类及其特性349

2.战略地形之战术指导要领353

(二)远征作战一般指导要领357

1.战略运用之要领357

2.统御指挥运用之要领364

3.将帅处己、处敌、处战修养之要领374

4.远征作战战略地形运用之要领381

(三)远征作战实施指导要领388

1.国家战略与军事战略运用之要领388

2.统御运用之要领391

3.作战实施指导要领396

第十二章 火攻篇——火攻作战405

原文405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406

全篇大意407

原文注释408

(一)火攻基本要素408

1.火攻种类408

2.火攻条件410

3.天时适宜411

(二)作战要领412

1.里外响应412

2.防敌有备413

3.攻势配合413

4.无待内应413

5.无攻下风414

6.审度风势414

7.防火攻415

8.结论——水火佐攻之比较416

(三)战争观之总结417

1.慎战善战417

2.非利不动,非危不战417

3.安国全军418

第十三章 用间篇——情报战421

原文421

原文思想结构分析纲目422

全篇大意425

原文注释425

(一)先知敌情之重要425

1.兴师动众,不可轻忽425

2.不知敌情,非胜之主426

3.先知先胜427

4.先知在必明敌情427

(二)五间及其意义428

1.五间之种类428

2.五间意义429

(三)间谍运用之要领433

1.态度433

2.特质434

3.灭迹435

4.情报搜集之重点436

(四)反间对五间之关系437

1.反间之运用437

2.乡间内间之运用437

3.死间之运用437

4.生间之运用438

5.反间最重要438

(五)结论439

附录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