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工业经济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中国工业经济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447968.jpg)
- 汪海波,刘立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4625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56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576页
- 主题词:工业经济-经济史-中国-1949-201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中国工业经济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工业经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业经济(1949年10月至1952年)3
第一章 建立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有工业3
第一节 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工业3
第二节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雏形9
第三节 实施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国有工业企业管理制度1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有工业的发展22
第二章 保护并有限制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23
第一节 扶植有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23
第二节 打击投机资本和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24
第三节 开展“五反”运动和进一步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28
第四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恢复、改组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32
第三章 保护和发展个体手工业37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生产的恢复37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初步发展40
第四章 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45
第五章 恢复时期工业经济变革和生产恢复发展的主要成就及问题56
第二篇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工业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建立时期的工业经济(1953~1957年)63
第六章 实现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3
第一节 1953~1955年,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普遍发展63
第二节 1954年以后,有计划地扩展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66
第三节 1956年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69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75
第七章 实现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9
第一节 1953~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普遍发展79
第二节 1956年上半年,实现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83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86
第八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改进方案的提出89
第一节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89
第二节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进方案的提出96
第九章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02
第一节 “一五”时期工业生产建设发展的进程102
第二节 “一五”时期发展工业生产建设的政策和措施109
第十章 “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变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和问题129
第三篇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一)——“大跃进”阶段的工业经济(1958~1960年)135
第十一章 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135
第一节 1958年,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工业“大跃进”135
第二节 1959年上半年,对工业生产建设指标的调整140
第三节 1959年夏,庐山会议后再次掀起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142
第十二章 改进工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147
第一节 改进工业经济管理体制147
第二节 改进工业企业管理制度155
第十三章 手工业合作组织的“转厂过渡”159
第十四章 1958~1960年,工业生产建设的进展和“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及主要教训162
第一节 1958~1960年,工业生产建设的进展162
第二节 “大跃进”对工业生产建设造成的严重后果163
第三节 “大跃进”的主要教训167
第四篇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二)——经济调整阶段的工业经济(1961~1965年)175
第十五章 工业生产建设的调整175
第一节 1961年,初步调整175
第二节 1962年,全面调整的决定性阶段177
第三节 1963~1965年,继续全面调整188
第十六章 再次集中工业经济管理权限和试办托拉斯193
第一节 再次集中工业经济管理权限193
第二节 试办托拉斯201
第三节 调整后期重新扩大地方和企业的管理权限206
第十七章 整顿国有工业企业209
第一节 整顿国有工业企业的历史背景:制定《工业七十条》的起因209
第二节 整顿国有工业企业的指导文件:《工业七十条》的主要内容210
第三节 整顿国有工业企业的措施:试行《工业七十条》216
第十八章 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220
第一节 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的历史背景:制定《手工业三十五条》的起因220
第二节 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的指导文件:《手工业三十五条》的主要内容221
第三节 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的措施:试行《手工业三十五条》226
第十九章 调整时期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228
第一节 调整时期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228
第二节 主要经验231
第五篇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三)——“文化大革命”阶段的工业经济(1966~1976年9月)239
第二十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239
第一节 1966~1968年,全面内乱与工业生产下降239
第二节 1969~1973年,“三个突破”与工业调整240
第三节 1974~1976年,工业整顿的成效与其夭折后工业增幅的急剧下滑243
第二十一章 “三线”地区的工业建设246
第一节 “三线”地区工业建设的过程246
第二节 “三线”地区工业建设的管理247
第三节 “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和严重后果248
第二十二章 国有地方小型工业的发展251
第二十三章 集体工业的发展253
第一节 城镇集体工业的发展253
第二节 农村社队工业的发展254
第二十四章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与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257
第一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257
第二节 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264
第二十五章 1966~1976年,工业生产建设的进展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及主要教训266
第一节 1966~1976年,工业生产建设的进展26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对工业生产建设的严重破坏26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272
第六篇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业经济(四)——经济恢复和“洋跃进”阶段的工业经济(1977~1978年)275
第二十六章 工业生产的恢复275
第二十七章 以大规模引进技术设备为重要特征的工业“大跃进”278
第七篇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工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一)(1979~1984年)283
第二十八章 经济调整283
第一节 1979~1980年,初步调整283
第二节 1981年,决定性调整286
第三节 1982~1984年,继续调整290
第二十九章 以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国有工业改革296
第一节 1979~1980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296
第二节 1981~1982年,全面推行工业经济责任制299
第三节 1983年以后,实行利改税301
第三十章 国有工业企业的整顿与企业领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305
第一节 企业整顿305
第二节 企业领导制度改革与完善310
第三十一章 集体工业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314
第一节 城镇集体工业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314
第二节 乡镇集体工业的调整、改革、整顿与发展317
第三十二章 非公有制工业的恢复和初步发展320
第一节 个体工业的恢复320
第二节 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初步发展322
第三十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325
第三十四章 工业经济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329
第一节 主要成就329
第二节 主要经验331
第八篇 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的工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二)(1985~1992年)339
第三十五章 以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特征的国有工业改革339
第一节 对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实行承包制339
第二节 对国有小型工业企业实行租赁制343
第三节 实行股份制企业试点344
第四节 组建企业集团的试点347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加强及其改革的开始350
第三十六章 国有工业企业内部的制度改革与经营管理352
第一节 普遍推行厂长负责制352
第二节 改革企业内部的人事、劳动和工资制度354
第三节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357
第三十七章 集体工业的改革与发展360
第一节 城镇集体工业的改革与发展360
第二节 乡镇集体工业的改革与发展364
第三十八章 非公有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368
第一节 个体工业的发展368
第二节 私营工业的初步发展370
第三节 外商投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373
第三十九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377
第四十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380
第一节 1985~1988年,经济在乏力的调控中从过热走向过热380
第二节 1989~1991年,工业在治理整顿中发展385
第三节 1992年,经济迅速步入高增长392
第四十一章 1985~1992年,工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395
第一节 主要成就395
第二节 主要经验396
第九篇 市场取向改革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的工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三)(1993~2000年)401
第四十二章 以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国有工业改革401
第一节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方针的提出401
第二节 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改革402
第三节 国有小型工业企业的改革410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在探索中曲折前进411
第四十三章 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管理416
第一节 “三改一加强”方针的提出416
第二节 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416
第三节 加强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420
第四节 加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422
第五节 贯彻“三改一加强”方针的成效425
第四十四章 集体工业的改革深化与发展426
第一节 城镇集体工业的改革深化与发展426
第二节 乡镇集体工业的改革深化与发展428
第四十五章 非公有制工业持续发展433
第一节 个体工业持续发展433
第二节 私营工业的进一步发展435
第三节 外商投资工业的持续发展436
第四十六章 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初步建立439
第四十七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444
第一节 1993年上半年,经济再次过热与加强宏观调控方针的提出和实施444
第二节 1994~1997年,实现“软着陆”448
第三节 1998~2000年,在反过冷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451
第四十八章 1993~2000年,工业经济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457
第一节 主要成就457
第二节 主要经验458
第十篇 市场取向改革继续推进阶段的工业经济——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四)(2001~2011年)463
第四十九章 以继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国有工业改革463
第一节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63
第二节 继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467
第三节 推进国有垄断行业、事业单位和存续企业的改革469
第四节 继续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472
第五十章 继续推进集体工业的改革和发展476
第五十一章 继续推进非公有制工业快速发展480
第一节 继续推进个体、私营工业的快速发展480
第二节 继续推进外商投资工业的快速发展482
第五十二章 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486
第五十三章 经济调控与运行492
第一节 2001~2002年经济平稳上升492
第二节 2003~2007年经济从偏热走向过热495
第三节 2008~2011年经济平稳下行,但未改变经济偏热498
第五十四章 工业经济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501
第一节 主要成就501
第二节 主要经验503
第十一篇 以市场取向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工业经济——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工业经济(五)(2012~2015年)507
第五十五章 从由主要管企业走向主要管资本为特征的国有工业改革507
第五十六章 非公有制工业持续快速发展514
第一节 个体工业和私营工业持续快速发展514
第二节 外商投资工业持续快速发展516
第五十七章 混合所有制工业企业蓬勃发展518
第五十八章 对外投资工业企业迅速铺开523
第五十九章 小型微型工业企业崛起526
第六十章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533
第六十一章 经济调控和运行544
第六十二章 2012~2015年,工业经济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548
第一节 主要成就548
第二节 主要经验554
后记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