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学导论
  • 周北海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8620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49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环境科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1

1.1.1 环境的概念1

1.1.2 环境的组成6

1.1.3 环境的特点7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8

1.2.1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8

1.2.2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变化9

1.2.3 环境问题的特点与实质10

1.3 环境学的任务12

1.3.1 环境学的产生12

1.3.2 环境学的特点13

1.3.3 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及基本任务14

1.3.4 环境学的学科体系15

习题与思考题16

参考文献16

第2章 全球环境问题18

2.1 全球环境问题18

2.1.1 气候变暖18

2.1.2 臭氧层破坏21

2.1.3 酸雨蔓延23

2.1.4 海洋污染25

2.1.5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26

2.1.6 森林锐减26

2.1.7 土地荒漠化26

2.1.8 生物多样性减少27

2.1.9 土壤侵蚀29

2.1.10 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30

2.2 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31

2.2.1 水污染31

2.2.2 大气污染32

2.2.3 土壤污染33

2.2.4 固体废物污染34

2.2.5 土地荒漠化35

2.2.6 石质荒漠化36

2.2.7 食品污染37

2.2.8 生物多样性减少39

习题与思考题43

参考文献43

第3章 水环境44

3.1 地球上的水44

3.2 水循环45

3.2.1 水的自然循环45

3.2.2 社会水循环47

3.3 水污染及其主要来源47

3.3.1 水污染及其危害47

3.3.2 水污染物来源48

3.3.3 水污染物50

3.3.4 典型水体污染53

3.4 水污染控制59

3.4.1 水环境标准59

3.4.2 水处理模式61

3.4.3 水污染控制技术64

习题与思考题69

参考文献69

第4章 大气环境70

4.1 大气的组成与大气圈的结构70

4.1.1 大气的组成70

4.1.2 大气圈的结构71

4.2 大气污染及其危害73

4.2.1 大气污染73

4.2.2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73

4.2.3 大气污染源分类76

4.2.4 大气污染的危害76

4.3 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80

4.3.1 煤烟型污染80

4.3.2 交通型污染82

4.3.3 酸沉降82

4.4 大气污染防治84

4.4.1 大气环境标准84

4.4.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86

习题与思考题88

参考文献88

第5章 土壤环境89

5.1 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89

5.1.1 土壤的形成89

5.1.2 土壤的组成90

5.1.3 土壤的分类92

5.1.4 土壤的结构和环境特性93

5.1.5 土壤退化95

5.2 土壤污染与自净97

5.2.1 土壤污染及其特点97

5.2.2 土壤的自净99

5.2.3 土壤污染及其来源99

5.3 土壤污染的危害101

5.3.1 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101

5.3.2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102

5.3.3 土壤污染的危害104

5.4 土壤污染的防治与修复106

5.4.1 化肥污染的防治106

5.4.2 农药污染的防治106

5.4.3 重金属污染的防治107

习题与思考题107

参考文献108

第6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109

6.1 固体废物的概述109

6.2 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危害110

6.2.1 固体废物的危害110

6.2.2 典型固体废物危害111

6.3 固体废物的防治政策113

6.3.1 “三化”原则113

6.3.2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115

6.3.3 固体废物处置技术117

6.3.4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119

6.3.5 危险废物越境迁移的控制政策123

习题与思考题125

参考文献125

第7章 物理环境126

7.1 噪声污染126

7.1.1 噪声的概述126

7.1.2 环境噪声标准129

7.2 热污染130

7.2.1 热环境131

7.2.2 热污染的来源132

7.2.3 热污染的危害132

7.2.4 热污染的控制134

7.3 电磁辐射135

7.3.1 电磁污染的来源136

7.3.2 电磁污染的特性136

7.3.3 电磁污染的危害137

7.3.4 电磁污染的控制138

7.4 光污染140

7.4.1 光污染的危害141

7.4.2 光污染的防治142

7.5 放射性污染143

7.5.1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143

7.5.2 放射性污染的特性144

7.5.3 放射性污染的控制145

7.6 振动147

7.6.1 振动污染源147

7.6.2 振动污染的特性147

7.6.3 振动污染的危害148

7.6.4 振动污染的控制148

习题与思考题149

参考文献150

第8章 人口与环境151

8.1 世界人口的增长151

8.1.1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51

8.1.2 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153

8.1.3 世界人口发展趋势154

8.2 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压力154

8.2.1 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155

8.2.2 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压力155

8.2.3 人口增长对能源的压力155

8.2.4 人口增长对生物资源的压力156

8.2.5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157

8.3 人口分布变化与环境157

8.3.1 城镇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57

8.3.2 土地开发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58

8.4 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力159

8.4.1 环境承载力159

8.4.2 人口增长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159

8.5 我国的人口与控制160

8.5.1 我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160

8.5.2 我国的人口控制162

习题与思考题164

参考文献164

第9章 粮食生产与环境165

9.1 粮食安全165

9.1.1 粮食安全的概念165

9.1.2 中国的粮食安全现状166

9.2 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167

9.3 化肥污染防治168

9.3.1 过度使用化肥的危害168

9.3.2 减少化肥污染的措施168

9.4 农药污染防治170

9.4.1 农药分类171

9.4.2 农药导致的环境污染172

9.4.3 农药污染的防治对策173

9.5 中国粮食生产的方向175

9.5.1 发展思路175

9.5.2 发展战略176

习题与思考题177

参考文献177

第10章 能源与环境178

10.1 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178

10.1.1 能源及其分类178

10.1.2 全球能源消耗利用及存在问题180

10.1.3 世界能源结构181

10.1.4 能源对环境的影响182

10.2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186

10.3 节能与环境保护189

10.3.1 节能技术的基础知识189

10.3.2 节能的方法与措施189

10.3.3 工程节能技术分类190

10.4 我国能源消耗引起的环境问题191

10.4.1 中国能源利用与结构191

10.4.2 中国能源利用与环境问题192

10.4.3 未来中国能源的需求分析193

10.5 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194

10.5.1 节能降耗与新能源技术开发194

10.5.2 能源结构优化195

习题与思考题197

参考文献197

第11章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199

11.1 自然资源的概述199

11.1.1 自然资源的定义199

11.1.2 自然资源分类199

11.2 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200

11.3 森林资源的利用202

11.3.1 森林资源概况202

11.3.2 森林资源的利用202

11.3.3 世界森林资源情况203

11.3.4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203

11.4 土地资源的利用203

11.5 矿产资源的利用205

11.5.1 采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205

11.5.2 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206

11.5.3 采取措施206

习题与思考题207

参考文献207

第12章 战争与环境208

12.1 战争对环境的破坏208

12.1.1 古代战争的危害208

12.1.2 现代战争对环境的破坏209

12.2 军事活动与环境破坏216

12.2.1 基地造成的环境破坏216

12.2.2 军事演习的自然破坏218

12.3 战争与环境伦理220

12.3.1 战争与环境破坏的世纪220

12.3.2 战争与环境伦理重建220

习题与思考题223

参考文献223

第13章 生态学基础224

13.1 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224

13.1.1 生态学的概念224

13.1.2 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224

13.1.3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26

13.2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功能229

13.2.1 生态系统的概念229

13.2.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29

13.2.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31

13.2.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32

13.3 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33

13.3.1 全球生态问题233

13.3.2 中国生态问题235

13.3.3 生态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40

13.3.4 生态学的环境保护实践241

习题与思考题242

参考文献242

第14章 生物多样性243

14.1 生物多样性243

14.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含义243

14.1.2 生物多样性的演化244

14.1.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45

14.2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246

14.2.1 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246

14.2.2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249

14.3 生物多样性损失及其原因250

14.3.1 生物多样性损失250

14.3.2 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250

14.4 生物多样性保护252

14.4.1 建设自然保护区完善保护制度252

14.4.2 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253

14.4.3 生态示范区建设253

14.4.4 国家合作与行动253

14.4.5 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253

14.5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与行动254

14.5.1 战略目标255

14.5.2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255

习题与思考题259

参考文献259

第15章 工业生态系统构建260

15.1 工业生态学与工业生态系统的概念260

15.1.1 工业生态学260

15.1.2 工业生态系统261

15.2 工业生态系统的特征263

15.2.1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263

15.2.2 工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265

15.2.3 工业生态系统的双重性267

15.3 工业生态系统的构建268

15.3.1 构建原则269

15.3.2 生态工业园区构建途径273

习题与思考题277

参考文献277

第16章 农业生态系统保护278

16.1 农业生态系统278

16.1.1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述278

16.1.2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279

16.1.3 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280

16.2 农业生态的保护281

16.2.1 农业生态的环境问题281

16.2.2 农业生态保护285

16.3 生态农业291

16.3.1 生态农业的类型291

16.3.2 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291

16.3.3 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292

习题与思考题295

参考文献295

第17章 城市生态系统保护296

17.1 概述296

17.1.1 城市生态系统概念296

17.1.2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点297

17.2 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300

17.2.1 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300

17.2.2 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303

17.2.3 环境污染305

17.3 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306

17.3.1 城市的园林绿化306

17.3.2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07

17.3.3 宜居城市的构建310

习题与思考题312

参考文献312

第18章 农村生态系统保护313

18.1 概述313

18.1.1 农村生态系统概念313

18.1.2 农村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功能314

18.2 农村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保护316

18.2.1 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316

18.2.2 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316

18.2.3 水污染316

18.2.4 生活垃圾污染317

18.2.5 其他污染317

18.3 农村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318

18.3.1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发展318

18.3.2 相关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318

18.3.3 农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框架体系319

18.4 生态村建设320

18.4.1 环境污染治理320

18.4.2 生态经济建设320

18.4.3 人居环境建设321

18.4.4 生态文化建设323

18.4.5 生态文明村建设324

18.5 生态村建设模式325

18.5.1 生态农业主导型生态村325

18.5.2 旅游文化依托型生态村326

18.5.3 特色产品开发型生态村327

18.5.4 工业型生态村327

18.5.5 社区型生态村328

习题与思考题328

参考文献329

第19章 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330

19.1 生态文明理论330

19.1.1 生态文明的含义330

19.1.2 生态文明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332

19.1.3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334

19.2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338

19.2.1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实践338

19.2.2 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342

习题与思考题345

参考文献346

第20章 可持续发展347

20.1 概述347

20.1.1 可持续发展概念347

20.1.2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348

20.1.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349

20.2 循环经济350

20.2.1 循环经济的由来350

20.2.2 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350

20.2.3 3R原则351

20.2.4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352

20.3 清洁生产352

20.3.1 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352

20.3.2 清洁生产的内涵353

20.3.3 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354

20.3.4 清洁生产审核355

20.4 我国清洁生产审核实践357

20.4.1 我国清洁生产立法的特点357

20.4.2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原则358

20.4.3 清洁生产在我国的发展现状358

习题与思考题360

参考文献3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