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性疏忽框架下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理性疏忽框架下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 王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751960014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4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性疏忽框架下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

二、研究文献综述2

(一)国内外经济周期理论文献综述2

(二)理性疏忽理论文献综述5

三、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方法7

四、本书的基本框架8

第一章 新凯恩斯主义理性疏忽与粘性信息思想9

一、引言9

二、粘性信息的含义10

(一)粘性信息的理论背景10

(二)粘性信息的内涵11

(三)基本模型: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11

三、理性疏忽:信息粘性的根源13

(一)完全理性假说的非现实性13

(二)理性疏忽与最优采样14

(三)疏忽模型的细化15

四、理性疏忽、粘性信息对于经济分析的含义16

(一)粘性信息的一般均衡模型(Sticky Information General Equilibrium)17

(二)理性疏忽条件下的经济波动与周期19

(三)粘性信息对于经济政策的意义19

五、经验检验与批评意见21

(一)对粘性信息理论的经验验证21

(二)对粘性信息理论的批评意见22

六、简要的评论23

第二章 克里斯托夫·西姆斯的理性疏忽理论评介27

一、理性疏忽假说的基本含义27

(一)完全理性假说的非现实性27

(二)理性疏忽假说的理论内涵28

二、理性疏忽模型的构建29

(一)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29

(二)理性疏忽的基本模型30

三、理性疏忽假说对于经济分析的意义31

(一)对粘性行为的统一解释31

(二)与实际经验的一致性32

四、理性疏忽模型的扩展与应用33

(一)理性疏忽框架下的消费与劳动行为研究33

(二)理性疏忽框架下的经济政策研究34

(三)理性疏忽框架下的经济周期研究34

五、简评36

第三章 理性疏忽、粘性信息与经济周期39

一、理性疏忽的含义39

二、信息处理约束条件40

三、理性疏忽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41

四、理性疏忽框架下的经济周期模型46

(一)家庭47

(二)厂商47

(三)均衡51

五、理性疏忽增长模型与RBC理论的比较52

(一)基本RBC理论模型52

(二)理性疏忽随机增长模型推导55

(三)对两种模型的简要评价61

六、理性疏忽经济周期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64

第四章 理性疏忽建模思想及其对RBC模型的发展70

一、引言70

二、有限信息处理能力的数学表示71

三、理性疏忽LQG框架与两时期模型72

四、理性疏忽条件下的RBC模型及经济解释74

(一)单一状态变量的随机增长模型74

(二)多状态变量的RBC模型76

(三)两时期劳动供给模型77

五、进一步研究方向79

六、结论80

第五章 理性疏忽与粘性信息框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83

一、引言83

(一)问题的提出83

(二)文献综述83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90

二、粘性信息下的最优货币政策推导91

(一)模型框架91

(二)粘性信息模型的简要介绍93

(三)粘性信息模型下的效用函数101

(四)粘性信息框架下最优货币政策分析103

三、理性疏忽与粘性信息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104

第六章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周期的差异性研究111

一、引言111

二、不同地区GDP增长率波动的历史情景与比较分析112

三、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116

(一)模型修正116

(二)模型估计119

(三)计量结果比较分析120

四、结论121

第七章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23

一、问题提出123

二、引入制度因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124

(一)基本假设124

(二)技术内生化的物质生产函数125

三、基于VAR模型检验中国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28

(一)变量选择与描述128

(二)向量自回归(VAR)实证方法准备133

(三)VAR脉冲响应135

四、结论及建议137

(一)结论137

(二)建议138

(三)进一步研究方向1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