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口述讲义 民事及家事程序法 1 台大法学教科书 民事诉讼法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口述讲义 民事及家事程序法 1 台大法学教科书 民事诉讼法 上
  • 许士宦著 著
  • 出版社: 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86295597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6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口述讲义 民事及家事程序法 1 台大法学教科书 民事诉讼法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诉讼程序之开始及本案审判之对象1

第一节 诉讼之提起及诉讼之类型3

一、诉之意义及种类4

(一)诉之意义4

(二)诉之种类5

1.给付诉讼6

2.确认诉讼11

3.形成诉讼12

二、事件类型审理论及诉讼类型论15

三、起诉之程式及诉状表明之程度22

第二节 本案审判之对象25

一、处分权主义之内容26

(一)第一层面:要否提起诉讼、对何人提起诉讼26

(二)第二层面:决定本案审判对象之范围26

二、诉之声明及诉讼标的之表明、特定28

(一)声明之拘束性及非拘束性28

(二)诉讼标的之特定及选定32

1.诉讼标的理论之争议32

2.统一的诉讼标的概念34

(1)旧诉讼标的理论下四个试金石之检视34

(2)新诉讼标的理论介绍及四个试金石之检视36

3.非统一的诉讼标的概念40

4.诉讼标的相对论42

5.各说分析、检讨47

(1)请求权竞合情形——选择合并理论48

(2)请求权互斥情形50

(3)离婚请求之诉讼标的——家事法之解释论53

(4)票据债权与原因债权竞合情形——民诉法之解释论58

①权利单位型诉讼标的59

②纷争单位型诉讼标的63

第三节 诉讼开始之效力71

一、实体法上效力73

二、程序法上效力76

(一)诉讼系属76

(二)重复起诉之禁止77

1.重复起诉於民事(普通)法院77

(1)发生型态77

(2)法理根据78

(3)要件及效果81

①主体要件81

②客体要件87

③效果94

(4)一部请求之残额请求95

2.重复起诉於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或家事法院99

3.国际诉讼竞合99

(三)审判法院及管辖法院之恒定101

三、诉讼系属中诉讼标的法律关系之移转——当事人恒定主义102

(一)当事人恒定主义与诉讼承继主义之不同102

1.当事人恒定主义104

2.诉讼承继主义105

(二)新当事人恒定主义106

(三)争议案例之检讨111

1.实体法上权利属性说114

2.诉讼法上观点之兼顾116

(四)当事人恒定主义之新开展124

1.诉讼标的之法律关系127

2.移转131

3.于诉讼无影响133

4.受移转人承当诉讼137

5.法院职权通知与第三人撤销诉讼139

6.诉讼系属事实之登记141

第二章 诉讼主体与诉讼要件147

第一节 法院149

一、法院之意义153

(一)官署之法院及裁判机关之法院153

(二)独任制及合议制153

(三)法官之种类154

(四)审级制度155

二、审判权157

(一)国际审判管辖权158

1.审判权之人的界限158

2.审判权之物的界限——涉外事件159

(1)逆推知说与国际审判管辖分配说160

(2)案例分析161

3.审判权之地的界限163

(1)外国法院裁判之效力163

(2)大陆地区法院裁判之效力165

(二)民事审判权、家事审判权及行政审判权168

1.民事审判权与行政审判权168

(1)审 判权 冲突之解决168

(2)公、私法关系之区别175

2.民事审判权与家事审判权179

三、管辖权182

(一)法定管辖、指定管辖、合意管辖及应诉管辖183

1.法定管辖183

(1)事物管辖184

(2)职务管辖185

(3)土地管辖186

2.指定管辖187

3.合意管辖187

(1)要件188

(2)国际审判管辖之类推适用190

(3)限制190

(4)意思表示有瑕疵之管辖合意195

(5)管辖合意之效力197

4.应诉管辖199

(二)任意管辖及专属管辖200

(三)土地管辖:普通审判籍及特别审判籍205

(四)审判权、管辖权之调查及诉讼之移送214

(五)审判权或管辖权错误之处理219

四、法官之回避225

(一)抽象的司法信赖及具体的司法信赖225

(二)自行回避、声请回避及许可回避226

1.自行回避226

2.声请回避226

3.许可回避227

(三)审级利益及法官回避227

第二节 当事人229

一、当事人之概念——程序主体之意义232

(一)形式上当事人与实质当事人232

(二)二当事人对立构造、当事人对立原则236

(三)当事者权、程序主体权237

1.概念厘清及法理根据237

2.辩论权239

3.证明权239

4.当事人公开241

5.声明不服权242

6.事前与事后的程序保障242

7.《论语》之裁判观246

二、当事人之确定248

(一)当事人之特定及当事人之确定248

(二)当事人确定之基准及当事人之更(补)正、变更249

(三)迳行更正当事人名义之法理254

三、当事人能力——程序主体之资格257

(一)当事人能力与权利能力257

(二)当事人能力之判准258

1.有权利能力者258

分公司之当事人能力、当事人适格及判决效主体范围259

2.胎儿264

(三)非法人团体及中央或地方机关之当事人能力、当事人适格及判决效主体范围266

1.独资商号268

2.合夥269

3.公寓大厦管理委员会273

4.祭祀公业276

5.中央或地方机关277

四、诉讼能力——程序(行为)能力279

(一)意思能力及诉讼能力279

(二)诉讼能力欠缺之效果281

(三)要求具诉讼能力之行为范围282

(四)诉讼能力之种类282

五、法定代理——程序能力之补足285

(一)法定代理人及特别代理人285

(二)身分诉讼之诉讼能力及法定代理人、程序监理人287

(三)准法定代理人及法令上诉讼代理人289

(四)法定代理人之权限290

六、诉讼代理——程序能力之补充290

(一)辩论(陈述)能力及诉讼代理人、辅佐人290

(二)律师强制主义、律师代理主义及本人诉讼主义291

1.律师强制主义291

2.律师代理主义293

3.本人诉讼主义294

(三)诉讼代理权之发生、范围及消灭295

1.发生295

(1)当事人委任295

(2)法院选任295

2.成立方式296

3.权限296

4.审级代理297

5.个别代理298

6.当事人本人之权限298

7.代理权之消灭299

8.诉讼代理权欠缺之处理300

第三节 诉权及其他诉讼要件(本案判决要件)303

一、当事人适格(诉讼实施权)——诉权之主体要件305

(一)当事人之概念及当事人适格之意义305

(二)当事人适格之一般判断基准308

(三)各种诉讼类型之当事人适格309

1.给付诉讼309

2.确认诉讼312

3.形成诉讼312

(四)第三人之诉讼担当314

1.法定诉讼担当及任意诉讼担当314

(1)法定诉讼担池314

①为担当者及其所代表者利益之诉讼担当315

②职务上当事人317

③相关问题318

(2)任意诉讼担当322

①一般情形322

②选定当事人325

③相关问题327

2.法定诉讼担当团体诉讼及任意诉讼担当团体诉讼329

(1)任意诉讼担当团体诉讼330

(2)法定诉讼担当团体诉讼337

(五)固有必要共同诉讼之当事人适格343

二、诉之利益——诉权之客体要件343

(一)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诉之利益343

(二)各种诉之共通要件345

(三)各种诉讼类型之诉之利益350

1.给付诉讼350

2.确认诉讼353

3.形成诉讼359

三、诉讼要件之分类、审理及裁判361

(一)诉讼要件之分类361

1.有关法院、当事人、提诉程式及请求内容之诉讼要件361

2.积极的诉讼要件与消极的诉讼要件363

(二)诉讼要件之审判363

1.职权调查事项及抗辩事项363

2.裁判资料之蒐集原则364

3.诉讼要件判断之基准时及其裁判方式366

4.诉讼要件及其与本案请求之审判顺顺序367

(三)本案判决欠缺诉讼要件之效果368

四、诉权理论及诉权作用369

第三章 复杂诉讼型态及诉讼系属告知373

第一节 客体合并及主体合并375

一、复杂诉讼型态之基本概念377

(一)存在意义及制度旨趣377

(二)种类及发生原因378

二、复数请求之客体合并380

(一)意义及要件380

1.管辖权限制380

2.事件种类限制382

(二)合并型态之非固定化383

1.单纯合并385

(1)关连合并385

(2)无关连合并386

2.预备合并387

(1)请求互斥之预备合并387

(2)请求并存之预备合并389

3.选择合并392

(1)诉讼标的理论争论下之选择合并论392

(2)请求并存或互斥之选择合并396

4.重叠合并399

(1)审判实务之重叠合并399

(2)顺位之重叠合并400

①诈害行为撤销诉讼401

②行使优先购买权之诉讼402

③阶段诉讼之合并型态404

④再审之诉并请求返还给付405

5.竞合合并406

(三)客体合并之审理、裁判及上诉408

1.审理408

2.裁判410

3.上诉411

三、多数当事人之主体合并(共同诉讼)419

(一)普通共同诉讼419

1.意义及要件419

2.合并型态423

(1)单纯合并423

(2)预备合并425

(3)顺位、串连合并432

(4)选择合并432

(5)重叠合并434

(二)必要共同诉讼438

1.固有必要共同诉讼438

(1)意义及类型438

(2)拟制共同起诉446

2.类似必要共同诉讼449

(1)意义及要件449

(2)类似必要共同诉讼扩大论454

(三)共同诉讼之审理、判决及上诉457

1.独立原则及合一确定原则457

2.主张、证据共通原则及自认效力463

3.上诉471

第二节 诉之变更、追加及反诉477

一、概说479

(一)诉讼中之诉479

(二)当事人之变更及追加480

(三)法院之阐明义务481

二、诉之变更及追加483

(一)制度旨趣483

(二)要件483

1.被告同意484

2.请求之基础事实同一485

3.诉之声明扩张或减缩495

4.因情事变更而以他项声明代替最初之声明497

5.追加应合一确定之当事人499

6.中间确认之诉501

7.不甚妨碍被告防御及诉讼终结502

(三)不合法变更、追加之处理503

三、反诉504

(一)意义及制度旨趣504

(二)要件507

1.一审反诉之要件507

(1)反诉之当事件508

(2)反诉与本诉之牵连关系509

①先决法律关系510

②同一法律关系510

③主张抵销之馀额512

2.二审反诉之要件513

(1)反诉当事人之限制513

(2)反诉利益之限制514

3.反诉之阐明义务514

(三)反诉之型态515

1.预备反诉516

2.重叠反诉517

(四)反诉之程序、审判及上诉518

第三节 第三人干预诉讼及诉讼参加521

一、第三人之诉讼参与522

二、第三人干预诉讼523

(一)意义、要件及程序523

(二)类型524

1.权利主张524

2.诈害防止528

(三)审判531

三、诉讼参加532

(一)意义及要件532

(二)类型537

1.从属参加537

2.独立参加538

(三)程序542

(四)参加人之地位543

(五)参加诉讼之判决效力547

1.参加人与被参加人之间547

(1)被参加人败诉情形——参加效547

(2)被参加人胜诉情形——争点效549

2.参加人与被参加人之他造之间551

3.例外情形554

第四节 诉讼告知及职权通知557

一、第三人之程序保障558

二、诉讼告知559

(一)意义及机能559

(二)要件及程序563

(三)诉讼告知之效力564

(四)诉讼告知与第三人撤销诉讼565

三、职权通知567

(一)意义及制度旨趣567

1.法定诉讼担当情形568

2.诉讼系属中系争物移转情形572

3.其他诉讼类型576

(二)要件及程序578

(三)职权通知之效力5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