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社会匿名与实名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54652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信息安全-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社会匿名与实名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第四世界:虚拟与现实之间1
第一章 网络社会的基本属性5
1.1 人类社会演化的进程5
1.2 网络社会的概念内涵6
1.3 网络社会的基本属性11
1.3.1 技术属性:网络社会信息交互规则11
1.3.2 个体属性: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13
1.3.3 社会属性:网络空间中的社会集合14
附录一: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的差序格局15
附录二:FACEBOOK的十年战略规划18
第二章 网络社会的制度演化20
2.1 网络社会与制度20
2.2 三维度理论框架22
2.2.1 “心”维度的理论基础23
2.2.2 “物”维度的理论基础26
2.2.3 “社会”维度理论基础29
2.3 网络社会演化的一般性过程30
2.4 网络社会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重构32
2.4.1 自我意识构建:独立性与黏着性的统一33
2.4.2 多重人际格局:传统熟人社会基础的瓦解与延续34
2.4.3 双向作用机制:熟人社会分散与凝结的统一35
附录一:制度的本质37
附录二: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39
第三章 网络社会中人的行为42
3.1 网络社会的注意力经济42
3.2 基于计算机中介的交流47
3.3 网络交流中的均等假说48
3.4 网络中的双重自我意识50
3.5 网络中的自我表露行为52
附录:赫伯特·西蒙与有限理性决策59
第四章 网络社会的匿名性62
4.1 网络匿名的概念与分类62
4.2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63
4.3 网络匿名的相关效应66
4.3.1 网络匿名与去抑制化效应66
4.3.2 网络匿名与群体极化现象67
4.3.3 网络匿名与去个体化效应68
4.4 网络匿名的正面效应:恢复、宣泄、理想自我构建70
4.4.1 网络匿名的恢复功能71
4.4.2 网络匿名的宣泄功能72
4.4.3 个体理想自我的构建73
4.5 视觉匿名对于行为的影响74
附录:网民的狂欢76
第五章 网络匿名度的提出79
5.1 网络匿名与实名的关系79
5.2 网络匿名度的概念界定81
5.3 网络匿名度的评价指标85
5.4 网络应用匿名度的评价87
5.5 网络匿名度与自我表露90
5.6 新浪微博中的一个实证研究93
5.6.1 研究假设的提出94
5.6.2 数据分析与检验98
5.6.3 讨论与深入思考104
附录:人们为什么追求网络匿名?108
第六章 网络实名制的变迁116
6.1 网络实名的内涵116
6.2 我国的网络实名制117
6.3 网络实名制的争议焦点120
6.4 实名制监管的博弈分析123
6.4.1 博弈的基本假设125
6.4.2 博弈的过程分析125
6.4.3 监管者实施实名制策略的条件129
6.5 网络实名制的发展演进132
6.5.1 网络社会与网络实名制132
6.5.2 网络实名制的本质与实施134
6.5.3 我国网络实名制的演进历程138
6.5.4 网络社会中的信息成本140
6.5.5 网络实名制的发展与未来145
附录:网络空间的公共地属性148
第七章 网络社会身份的认同与构建150
7.1 身份认同的内涵150
7.2 完美自我的构建153
7.3 网络名称的自我呈现155
7.4 网络社会身份的构建156
7.4.1 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互补156
7.4.2 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相近157
7.4.3 网络与现实身份差距较大158
7.5 网络虚拟身份的意义159
7.5.1 自我认知的意义159
7.5.2 实现与完善自我161
附录:美国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战略161
第八章 网络匿名与实名治理的政策建议167
8.1 关于网络匿名与实名的基本观点167
8.2 网络社会公信力建设的基本措施169
8.3 网络实名制实施政策的基本要点171
附录:互联网信息治理的平等与效率175
参考文献178
后记 网络匿名与实名问题研究背后的哲学思考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