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评价 基于“双QE”框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评价 基于“双QE”框架
  • 曾福生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4744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评价 基于“双QE”框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与理论框架分析1

第一章 绪论3

一、问题的提出3

二、研究意义4

(一)理论意义4

(二)现实意义5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5

(一)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5

(二)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12

(三)关于农业基础设施现状与问题的研究13

(四)关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数量的研究14

(五)关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质量的研究15

(六)关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研究16

(七)关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公平性的研究17

(八)关于促进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对策研究18

(九)国内外文献评述19

四、主要研究方法19

(一)永续盘存法(PIM)19

(二)DEA方法20

(三)空间计量模型23

五、可能的创新24

第二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理论框架26

一、农业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26

二、农业基础设施的性质27

(一)基础性和先行性27

(二)生产分散性27

(三)正外部性27

(四)系统性27

(五)公平性28

三、理论基础28

(一)农业经济增长理论28

(二)规模经济理论29

(三)社会先行资本理论30

(四)空间溢出理论31

(五)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32

四、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评价的“双QE”框架构建33

第二篇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37

第三章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39

一、理论模型构建40

二、变量选择及说明42

三、实证分析44

(一)非线性考察与模型选取44

(二)模型估计及结果解释44

(三)模型稳健性检验46

本章小结48

第四章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49

一、理论模型构建49

二、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50

三、实证分析52

(一)变量平稳性检验及滞后期选择52

(二)广义矩估计53

(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54

本章小结56

第五章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技术效应57

一、理论模型构建59

(一)研究假定59

(二)方向距离函数(DDF)60

(三)Meta-frontier Malmquist Luenberger (MML)生产率指数61

二、农业基础设施技术效应的分析框架62

三、实证分析64

(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分解64

(二)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的实证检验66

本章小结69

第六章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成本节约效应70

一、理论模型构建70

(一)总成本函数70

(二)成本节约效应分解71

二、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74

(一)数据来源74

(二)变量选取75

三、实证分析76

本章小结79

第七章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80

一、理论模型构建81

(一)模型设定81

(二)空间权重矩阵设定82

(三)空间溢出效应分解83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85

三、实证分析86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86

(二)空间计量模型选择87

(三)计量模型实证结果及解释88

本章小结92

第三篇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评价:基于数量、质量、效率和公平性的分析93

第八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数量的评价95

一、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95

二、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估算的主要变量96

(一)经济折旧率δ的确定96

(二)当年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数据的选取96

(三)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价格指数的选取及构造97

(四)基年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K0的确定99

三、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估算结果100

(一)中国省际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估算结果100

(二)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区域差异分析102

四、地区间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106

本章小结107

第九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质量的评价109

一、理论阐述110

(一)农田水利设施减灾机理分析110

(二)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区域差异分析111

二、模型、变量与数据说明112

(一)模型设定112

(二)指标选取和变量定义113

(三)数据说明与描述统计114

三、实证结果和分析115

(一)新增水利投资减灾效果评估115

(二)各类型农田水利设施减灾效果评估117

本章小结120

第十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评价122

一、模型选取及数据来源122

(一)模型选取122

(二)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125

二、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静态效率分析:基于S-SBM模型126

(一)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变化及地区分布126

(二)省际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排名及其动态变化129

三、农业基础设施的动态效率:基于Malmquist指数132

四、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收敛性分析133

(一)σ收敛性检验133

(二)绝对β收敛性检验134

(三)条件β收敛性检验135

五、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136

本章小结137

第十一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公平性的评价139

一、研究方法的选取139

二、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总体差异:基于泰尔指数的分析141

三、农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差异的区域分解144

(一)以第一产业劳动力为权重的测度144

(二)以农作物播种面积为权重的测度146

(三)以粮食总产量为权重的测度149

(四)以农业GDP为权重的测度152

本章小结155

第十二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的评价:基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个案研究157

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理分析:集体行动的逻辑视角158

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绩效评价——以湖南省团结村为例162

三、“规模相等”的大集团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绩效162

四、“规模不等”的小集团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绩效163

本章小结166

第十三章 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绩效的实现:机制及模式167

一、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多中心协同治理167

(一)多中心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主体及其责任、范围界定168

(二)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多中心协同供给模式170

二、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多中心协同治理机制174

(一)机构型供给:科层制协同174

(二)农民自治型供给:沟通性协同175

(三)政府与企业联合供给:公私协同176

(四)政府与农民联合供给:战略性协同176

本章小结176

第十四章 政策建议178

一、扩规模,实现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主体多元化179

(一)坚持公共财政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体地位179

(二)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农业基础设施PPP治理模式建设179

二、调结构,完善多层次农业基础设施体系180

(一)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180

(二)完善农村公路监管体制181

三、增效益,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水平182

(一)鼓励农地流转,促成集体行动183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体系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体系的对接183

(三)加强管理,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184

四、降成本,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84

(一)建立农户需求表达机制185

(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差异化产权改革,明晰管护责任主体185

五、加强统筹,构建整体区域供给框架186

(一)加大落后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缩小供给差距186

(二)强化需求表达及监督机制,提高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质量187

六、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公共财政改革188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地位188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中私人部门的辅助作用189

(三)充分发挥非营利性组织(NGO)的弥补作用189

第四篇 专题研究——以湖南省农业基础设施为例191

第十五章 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193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方案193

(一)核心主产区:洞庭湖平原丘陵——集约规模化模式194

(二)核心支撑区:长衡丘陵盆地——农业产业化模式197

(三)非主产压力区:雪峰山地——生产技术提高模式202

(四)非主产自给区:武陵山地——生产条件便利模式204

(五)后备区:南岭山地丘陵——后备资源开发模式207

(六)辐射区:祁邵丘陵盆地——特色农业运作模式210

二、高标准农田保护措施研究213

(一)组织保障213

(二)政策保障213

(三)信息保障214

(四)资金保障214

(五)技术保障215

本章小结215

第十六章 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研究217

一、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现状217

(一)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情况217

(二)湖南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情况221

二、湖南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24

(一)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24

(二)建设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28

三、国外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232

(一)美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经验232

(二)日本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经验233

(三)以色列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经验234

(四)国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35

四、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政策建议236

(一)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236

(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机制238

本章小结240

第十七章 湖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问题研究242

一、我国现行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研究242

(一)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历程242

(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246

(三)主要经验与做法247

(四)面临的问题与困难248

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问题研究——以湖南省为例250

(一)湖南省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研究250

(二)湖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模式及评价252

三、湖南省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证分析256

(一)调查地区数据统计的描述性分析256

(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262

四、国外农技推广的模式、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65

(一)国外主要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265

(二)世界农技推广的发展趋势267

(三)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对我国的启示269

五、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270

(一)加快推进农技推广机构主导型模式的组织制度改革与创新270

(二)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其他各种形式投入为重要组成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271

(三)创新农技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271

(四)进行推广技术和方式的创新272

(五)完善培训体制,提升农业技术人员的能力272

(六)突破单一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建立分工明确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273

(七)支持农资企业或农资超市建设274

本章小结274

(一)基本结论274

(二)政策建议275

参考文献277

后记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