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1162766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1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131页
- 主题词: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时期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发展循环农业的现实意义5
1.1.3 循环农业模式研究的意义6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8
1.2.1 国外循环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8
1.2.2 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12
1.2.3 循环农业理论与模式研究进展13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17
1.3.1 研究目标17
1.3.2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17
1.3.3 研究方法18
1.3.4 技术路线18
1.3.5 数据来源19
2循环农业理论内涵及模式构成21
2.1 循环经济思想的起源21
2.2 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础22
2.2.1 农业生态学原理22
2.2.2 产业经济学原理23
2.2.3 农业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与流程25
2.3 循环农业的内涵与特征26
2.3.1 循环农业概念与内涵26
2.3.2 循环农业的主要特征26
2.3.3 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27
2.4 循环农业模式体系构成28
2.4.1 模式的内涵与属性28
2.4.2 农业发展模式的演变29
2.4.3 循环农业模式框架30
3循环农业产业链特征及运行机制32
3.1 循环农业产业链特征32
3.1.1 产业链的内涵特征32
3.1.2 产业链的组织方式33
3.1.3 产业化经营技术范式34
3.1.4 产业链的网络形式35
3.2 循环农业产业链运行路径37
3.2.1 产业链的产业关联37
3.2.2 物质循环路径与系统流程38
3.3 循环农业产业链动力机制39
3.3.1 产业链的形成与动力39
3.3.2 产业创新与价值增值40
3.3.3 产业链运行动力机制41
4循环农业模式分类思路与方法44
4.1 模式分类方法44
4.1.1 演绎法与归纳法44
4.1.2 分类方法的选择45
4.2 模式分类的原则45
4.2.1 优先考虑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功能45
4.2.2 SCP分析范式与实证分析相结合45
4.2.3 参照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46
4.3 模式分类思路46
4.3.1 农业生态系统构成与农业产业链网络形式的关系46
4.3.2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循环农业模式分析范式47
4.3.3 基于循环农业模式分析范式的模式分类思路48
4.4 循环农业模式类型48
4.4.1 从产业发展目标方面分类49
4.4.2 从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分类50
5循环农业发展条件与模式类型51
5.1 我国区域格局划分51
5.2 区域循环农业发展条件51
5.2.1 自然资源禀赋条件51
5.2.2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52
5.2.3 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54
5.3 基于产业功能定位模式类型56
5.3.1 生态农业改进型56
5.3.2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58
5.3.3 废弃物资源利用型60
5.3.4 生态环境改善型61
5.4 基于产业空间格局模式类型62
5.4.1 微观层面——个体经营型模式62
5.4.2 中观层面——生态园区型模式63
5.4.3 宏观层面——循环型社区模式65
6典型循环农业模式案例剖析67
6.1 迁安市乐丫种—养—加结合型模式67
6.1.1 模式基本原理67
6.1.2 模式结构分析68
6.1.3 模式效益分析70
6.2 房山区庙耳岗村食用菌产业模式73
6.2.1 模式基本原理73
6.2.2 模式结构分析74
6.2.3 模式效益分析77
6.3 徐水区“菜/果—菌”连体温室模式79
6.3.1 连体温室构造79
6.3.2 模式基本特征80
6.3.3 成本效益分析81
7循环农业发展对策建议86
7.1 把握城乡统筹发展的契机,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条87
7.1.1 农业产业链在城乡协同发展中的作用87
7.1.2 循环农业产业链构建的重点和过程87
7.2 建立政策保障及法律制度,加强政府监督与管理88
7.2.1 建立循环农业政策保障制度88
7.2.2 健全循环农业相关法律制度88
7.2.3 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与管理89
7.3 完善循环农业的激励政策,建立清洁技术补偿机制90
7.3.1 建立农业清洁生产补偿机制90
7.3.2 落实循环农业相关激励政策91
7.4 构建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强化实用技术人才培养92
7.4.1 构建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体系93
7.4.2 强化实用技术人才培养93
7.5 强化清洁农产品质量认证,保证加工销售环节畅通94
7.5.1 做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94
7.5.2 确保加工及销售环节畅通95
8结论与讨论96
8.1 结论96
8.1.1 界定了循环农业内涵及特征96
8.1.2 总结了循环农业模式体系的构成96
8.1.3 提出了循环农业模式分类思路与方法97
8.1.4 确定了基于两个层次的7种模式类型97
8.1.5 开展了区域典型模式案例的实证研究98
8.2 研究讨论98
8.2.1 开展循环农业理论基础及机理研究98
8.2.2 探索循环农业模式分类定量方法98
8.2.3 探索区域适宜循环农业模式类型99
参考文献100
后记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