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韩国名人名著汉译丛书 韩国儒学史 韩国儒学的特殊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韩国名人名著汉译丛书 韩国儒学史 韩国儒学的特殊性
  • (韩)尹丝淳著;邢丽菊,唐艳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16907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63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674页
  • 主题词:儒学-思想史-研究-韩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韩国名人名著汉译丛书 韩国儒学史 韩国儒学的特殊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从本土固有巫俗思想来探究儒学(前2世纪—10世纪初期)1

第一节 研究线索1

第二节 儒学的传入与吸收9

第三节 固有思想:儒学吸收的基础14

第四节 儒学的正式传入与吸收20

第五节 与佛教共存的儒学的功能26

第二章 受佛教牵制的儒学之功能(10世纪—14世纪)30

第一节 佛教优位制度下儒学的功能30

第二节 两班社会的出发与史学、词章学的兴盛44

第三节 与北宋学者的交流以及性理学倾向50

第四节 武人政权的成立与儒学界的动向60

第五节 高丽时期早期性理学的传入与兴起66

第六节 朱熹性理学的传入与应用72

第七节 儒佛交替期的性理学倾向:以李穑思想为中心84

第三章 性理学形成期至鼎盛期的政治伦理思想(14世纪—19世纪)92

第一节 佛教排斥与程朱学的统治理念化92

第二节 性理学劝善惩恶的伦理观99

第三节 性理学研究的向导和经学的创始:权近的业绩112

第四节 性理学的治世与义理精神125

第五节 主理与主气的性理学136

第六节 性理学成熟期的代表思想:退溪李滉的性理学149

第七节 四端七情论及其含义162

第八节 性理学的实学观及士林政治观:栗谷、李珥的改革论176

第四章 礼学时代的两种实学思维(17世纪—18世纪初期)194

第一节 理气统合论的提出:张显光的理气经纬说等194

第二节 礼学的彻底化及党争性的礼讼205

第三节 社会改革论的兴起:朝鲜后期柳馨远实学性的改革思想216

第四节 脱性理学经学思想的两大先驱:尹鑴和朴世堂脱程朱性的经学思想226

第五节 心性修养式的实学:尹拯的实心实学245

第五章 阳明学与西学的挑战及吸收(17世纪末—18世纪中期)258

第一节 陆王学界心学的独特解释:霞谷郑齐斗的阳明学思想258

第二节 人物性同异论争:巍岩李柬与南塘韩元震的学说275

第三节 西学传入期思想的变化与致用性的实学观:星湖李瀷博识的学问世界291

第四节 性理说唯气论的倾向及其发展:鹿门任圣周生成论式的气哲学312

第六章 性理学思想的崩溃及后期实学的发展(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328

第一节 北学先驱、崭新变化的思想体系:洪大容的脱性理学实学思想328

第二节 对两班社会的批判及厚生实学的倾向:朴趾源和朴齐家的脱性理学思想349

第三节 性理学界对西学和天主教的应对362

第四节 脱性理学实学之集大成:丁若镛儒学的多角度改革思想373

第五节 实学思潮的末篇之气哲学:崔汉绮的气学和实学思想396

第七章 斥邪卫正指向的主理论倾向(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418

第一节 拥护儒学理念与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斥邪卫正运动,高举抵御外来侵略精神418

第二节 主理心德说包含的义理性义务观:以李恒老的明德说为中心432

第三节 理一元宇宙观的深化及其含义:奇正镇之东亚唯一的唯理论宇宙观446

第四节 性理学心即理说的提出:李震相的主理论之心即理思想460

第五节 抗日义兵的斗争形式:领导义兵的义人儒学者474

第六节 义兵精神中蕴含的民族意识:义兵首领奇参衍的护民精神487

第八章 向往独立的改新儒学构想(20世纪初期—20世纪中期)501

第一节 儒学宗教化思潮的兴起:大同教、孔教等的创立501

第二节 阳明学倾向的儒教改革说:朴殷植的儒教求新论511

第三节 最早的朝鲜儒教史书著作:张志渊的《朝鲜儒教渊源》523

第四节 无政府主义旗帜下的儒学观:申采浩的民族主义儒学思想531

第五节 从朝鲜之魂视角看实学和阳明学:郑寅普的朝鲜儒学观539

第九章 儒学的现代可用性探索(20世纪中期—20世纪末期)552

第一节 体系性、通史性韩国儒学史著作的嚆矢:1945年光复前后儒学界的动向552

第二节 推进近代化初期韩国儒学界的复活:光复后第一代现代儒学者的研究成就565

第三节 重新认识韩国儒学带来的启迪:第一代现代儒学者后辈的研究成果579

第四节 第二代现代儒学者对现代韩国儒学的发展:面向未来意识下进行的研究590

第五节 对韩国儒学主要特性的总结整理600

附录 对儒学伦理思想进行现代化转变的构想627

一、儒学的现代化、新实学化627

二、对基本修养方法的重新考察628

三、建立主体性个人伦理观的努力631

四、客观社会伦理观的新构想634

五、儒学伦理思想的展望639

参考文献6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