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通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通信技术
  • 韩毅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7955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计算机通信-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C C1

1.1.1 通信简史1

第1章 计算机通信概论1

1.1.2 计算机的发展2

1.1.3 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2

1.1.4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4

1.2 通信系统模型6

1.3 通信网络概述7

1.3.1 通信网络的组成7

1.3.2 通信网络的分类8

1.4.1 通信协议参考模型9

1.4 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9

1.4.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10

1.4.3 TCP/IP协议模型11

1.4.4 通信协议标准化组织11

第2章 数据的传输13

2.1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13

2.1.1 数据和信号13

2.1.2 数字通信的特点14

2.2 通信代码15

2.2.1 ASCII码15

2.2.2 EBCDIC码18

2.2.4 Unicode19

2.2.3 ISO 10646标准19

2.2.5 汉字编码21

2.3 数据传输的概念及分类22

2.3.1 数据传输方式的分类22

2.3.2 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24

2.4 传输损耗27

2.4.1 衰减27

2.4.2 噪声28

2.4.3 延迟失真29

2.4.4 信道容量29

2.5 传输媒介32

2.5.1 有线媒介32

2.5.2 无线媒介34

第3章 数据的编码和调制38

3.1 数字信号的编码38

3.1.1 数字信号的波形38

3.1.2 数字信号的编码格式39

3.1.3 编码技术的评价41

3.2 用数字信号传输模拟数据41

3.2.1 脉冲编码调制41

3.2.2 增量调制45

3.3 用模拟载波传输数字数据46

3.3.1 幅移键控47

3.3.2 频移键控48

3.3.3 相移键控49

3.3.4 正交振幅调制50

3.4 用模拟载波传输模拟数据51

3.4.1 调幅51

3.4.2 调频51

3.4.3 调相51

第4章 多路复用52

4.1 多路复用的概念52

4.2 频分多路复用53

4.2.1 FDM的原理和特性53

4.2.2 FDM应用实例54

4.2.3 多路载波通信系统57

4.3.1 TDM的原理和特性58

4.3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58

4.3.2 帧同步61

4.3.3 速率适配63

4.3.4 TDM数字通信的层次结构66

4.4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69

4.4.1 STDM的原理和特性69

4.4.2 STDM的构成71

4.4.3 ATM的复用方式73

4.5 波分多路复用74

4.6 复用技术的比较75

4.6.1 各种复用技术的比较76

4.6.2 复用器和数据集中器的比较76

5.1.1 差错类型78

5.1 纠错检错编码原理78

第5章 差错控制78

5.1.2 校验码的分类79

5.1.3 编码的纠检错能力80

5.2 常用的校验编码方法81

5.2.1 奇偶校验码81

5.2.2 方阵校验码82

5.2.3 恒比码82

5.2.4 校验和83

5.2.5 CRC码84

5.2.6 海明码87

5.3 差错控制方法88

5.3.2 前向纠错方式89

5.3.1 反馈重发纠错方式89

5.3.3 混合纠错90

5.3.4 其他差错控制方式90

5.4 ARQ的各种类型91

5.4.1 停止等待ARQ91

5.4.2 重返N-ARQ92

5.4.3 选择重发ARQ93

5.4.4 各种ARQ传输效率的比较94

5.5 信道的差错特性94

5.5.1 信道的差错统计特性94

5.5.2 反馈信道对应答信号的影响95

6.1 通信系统结构96

第6章 通信控制规程96

6.2 数据链路98

6.2.1 数据链路的拓扑结构和双重性99

6.2.2 数据站的类型100

6.2.3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的功能101

6.2.4 数据链路的控制过程102

6.2.5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的类型104

6.3 流量控制105

6.3.1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105

6.3.2 流量控制方法106

6.4 面向字符的数据链路控制规程110

6.4.1 控制字符和帧格式111

6.4.2 基本型控制规程的通信过程112

6.4.3 系统的恢复规程113

6.5 面向位的数据链路控制规程114

6.5.1 HDLC的基本特征114

6.5.2 HDLC帧结构116

6.5.3 HDLC帧类型118

6.5.4 HDLC的操作过程121

第7章 通信设备123

7.1 通信控制设备123

7.1.1 通信控制设备的功能和分类123

7.1.2 通信设备实例124

7.2.1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129

7.2 调制解调器129

7.2.2 调制解调器的功能133

7.2.3 调制解调器的工作过程134

7.3 AT命令集138

7.3.1 调制解调器的响应代码138

7.3.2 方式命令140

7.3.3 寄存器命令142

7.4 调制解调器的协议144

7.4.1 Modem的调制协议144

7.4.2 差错控制协议146

7.4.3 数据压缩协议147

7.4.4 文件传输协议149

第8章 串行通信150

8.1 通信接口150

8.1.1 机械特性150

8.1.2 电气特性151

8.1.3 功能特性151

8.1.4 规程特性152

8.2 RS-232串行接口153

8.2.1 RS-232的机械特性153

8.2.2 RS-232的电气特性154

8.2.3 RS-232的引线分配155

8.2.4 RS-232的定时方案159

8.2.5 RS-232的操作规程159

8.2.6 RS-232的连接方式161

8.3.1 串口的地址163

8.3 UART 16550163

8.3.2 16550的寄存器组164

8.3.3 16550的中断操作169

8.3.4 16550的初始化171

8.4 RS-449串行接口172

8.5 USB串行接口172

8.5.1 USB的体系结构173

8.5.2 USB的接口特性174

8.5.3 USB的协议175

8.5.4 USB的通信177

8.6.2 1394的体系结构179

8.6 1394串行接口179

8.6.1 1394的接口特性179

8.6.3 1394的拓扑结构180

8.6.4 1394的传输模式181

第9章 通信程序的编写方法183

9.1 编写通信程序的层次183

9.1.1 直接硬件驱动183

9.1.2 BIOS调用186

9.1.3 操作系统功能调用187

9.2 用汇编语言编写通信程序188

9.2.1 以查询方式发送文件188

9.2.2 以中断方式接收和存储文件192

9.3 用BASIC语言编写通信程序197

9.3.1 BASIC语言的通信语句197

9.3.2 BASIC通信程序举例198

9.3.3 基于Windows的VB6串口通信程序199

9.4 用C/C++语言编写通信程序202

9.4.1 自动拨号程序202

9.4.2 C语言通信程序实例204

9.4.3 用VC++实现串行通信208

9.5 利用串口通信实现文件传输212

9.5.1 Kermit协议的基本内容212

9.5.2 Kermit的传送过程215

9.5.3 Kermit的程序实现219

第10章 通信网络223

10.1 各种通信网络之间的区别223

10.2 通信网络举例224

10.2.1 数字数据网DDN224

10.2.2 X.25公用分组交换网络226

10.2.3 ISDN227

10.2.4 帧中继网229

10.3 通信网络的发展230

10.3.1 宽带传输网231

10.3.2 宽带交换网232

10.3.3 宽带接入网235

参考文献2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