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薄弱初中的建设与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础薄弱初中的建设与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520962.jpg)
- 张德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 ISBN:754231198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初中-教育建设-经验-甘肃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础薄弱初中的建设与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薄弱初中的形成轨迹及其成因1
第一节 薄弱初中形成的历史轨迹1
一、什么是薄弱初中1
二、薄弱初中形成的历史轨迹5
第二节 薄弱初中的基本特征14
一、特征之一:后进生相对集中14
二、特征之二:教师素质不适应后进生教育21
三、特征之三:学校内部管理不善26
四、特征之四:办学条件亟待改善29
五、特征之五: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低34
第三节 薄弱初中形成的主要原因40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40
二、教师“问题”形成的原因46
三、学校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50
四、办学条件差的成因56
五、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低的原因58
第二章 加强薄弱初中建设的意义60
第一节 有利于提高初中教育的整体水平60
一、初中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60
二、加强薄弱初中建设,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65
第二节 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69
一、维护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69
二、加强薄弱初中建设是维护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重要途径72
第三节 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75
一、我国人口素质与基础教育状况75
二、加强薄弱初中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开发79
第四节 有利于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4
一、推动先进生产力更快地发展84
二、为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动力87
三、最大限度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根本利益89
一、教师队伍的潜力92
第一节 薄弱初中建设的内部潜力92
第三章 充分发掘薄弱初中建设的潜力92
二、后进生教育的潜力95
三、学校管理工作的潜力98
第二节 推动薄弱初中建设的外部潜力100
一、能够满足社会公民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100
二、教育形势的发展所形成的潜力103
第三节 薄弱初中建设——克服困难和发掘潜力的统一108
一、薄弱初中建设——困难和潜力并存108
二、薄弱初中建设——克服困难和发掘潜力同行110
第四章 整合办学理念的实践探索114
第一节 反思办学得失,整合办学理念114
一、清除办学认识误区114
二、反思办学得失119
三、整合办学经验,坚定改革奋斗思想123
四、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目标126
一、走出后进生教育的误区129
第二节 确立符合后进生成长的教育理念129
二、进入科学育人的轨道133
第五章 改革学校管理机制的实践探索141
第一节 建立激励竞争的学校管理机制141
一、对建立激励竞争管理机制的认识141
二、建立激励竞争管理机制的实践探索144
第二节 建立教育质量保障机制152
一、对建立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认识152
二、建立学校教研培训制度的实践探索154
三、建立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实践探索162
四、关注教育质量的精神保障166
第六章 改善学校办学环境的实践探索171
第一节 营造凝聚人心的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环境171
一、对人际关系环境的认识171
二、创设正常干群关系和同事关系环境的实践探索173
三、创设和谐师生关系环境的实践探索176
一、改善办学物质环境的实践探索179
第二节 建设良好的办学物质环境179
二、建设优美校园环境的实践探索183
第三节 创设协调配合的外部关系环境185
一、创设家校教育协调合作环境的实践探索185
二、创设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协调合作环境的实践探索188
第七章 教育政策是加强薄弱初中建设的前提条件190
第一节 加强薄弱初中建设需要教育政策的广泛扶持190
一、省会城市全方位加强薄弱初中建设的政策190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支持、逐年推进的政策193
三、国扶贫困县的有限倾斜政策194
第二节 教育投入政策在薄弱初中建设中产生的效果197
一、教育投入政策的实施效果(范例一)197
二、教育投入政策的实施效果(范例二)199
三、教育投入政策的实施效果(范例三)201
一、教育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范例一)203
第三节 教育评价政策在薄弱初中建设中产生的效果203
二、教育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范例二)205
三、教育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范例三)206
第四节 加强管理与指导在薄弱初中建设中产生的效果207
一、加强管理与指导的效果(范例一)207
二、加强管理与指导的效果(范例二)209
三、加强管理与指导的效果(范例三)211
第八章 对薄弱初中建设规律的初步认识217
第一节 薄弱初中建设要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217
一、依靠教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217
二、依靠教师探索后进生教育的规律220
三、依靠教师探索薄弱初中建设的规律223
四、依靠教师改变学校薄弱面貌226
第二节 薄弱初中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重大关系229
一、学校工作规律和管理改革的关系229
二、敢于改革和善于改革的关系232
三、治本与治标的关系234
四、学校整体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236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237
六、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的关系239
第三节 加强薄弱初中建设的一般过程241
一、树立理念阶段241
二、建立机制阶段243
三、实践探索阶段246
四、反思完善阶段248
五、进入良性循环阶段250
第九章 思考与建议253
第一节 薄弱初中建设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253
一、有限的教育资源253
二、缺乏富有激励作用的教育评价政策258
三、薄弱初中内部工作不力262
一、切实端正加强薄弱初中建设的政策观念265
第二节 给政府的建议265
二、完善薄弱初中建设投入保障机制267
三、配备一个好校长,扶持一个好队伍269
四、坚持一个目标,采取多样措施272
第三节 给校长的建议275
一、薄弱初中的校长怎么当275
二、薄弱初中建设怎么抓281
第四节 给教师的建议288
一、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288
二、用精湛的业务能力吸引学生291
三、用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后进生教育工作做贡献294
附录299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若干意见》299
兰州市六局委《关于加强薄弱初中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306
兰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确定薄弱初中的基本标准》和《薄弱初中改变面貌的基本标准》的通知314
后记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