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病理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病理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525697.jpg)
- (英)斯特兰奇著(Strange,R.N.) 彭友良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9040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植物病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病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要1
1.1 引言1
1.2 植物病原的确定1
第1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识别及危害1
1.3 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种类2
1.3.1 寄生性被子植物2
1.3.2 真菌3
1.3.3 线虫8
1.3.4 藻类9
1.3.5 卵菌纲10
1.3.6 根肿菌纲10
1.3.7 锥虫11
1.3.8 细菌13
1.3.10 病毒18
1.3.9 植原体18
1.3.11 类病毒19
第2章 植物病原物及其引致病害的检测与诊断21
概要21
2.1 引言22
2.2 寄主范围和症状学22
2.3 病原物形态学25
2.4 选择性培养基25
2.5 生物化学指标26
2.5.1 底物代谢反应27
2.5.2 脂肪酸类型图谱27
2.5.3 蛋白质分析28
2.5.4 血清学技术28
2.5.5 核酸技术30
2.5.6 诊断技术的选择37
2.5.7 马铃薯青枯病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案例研究39
第3章 流行学41
概要41
3.1 引言41
3.2 流行病发展的理论42
3.2.1 病害的时间动态42
3.2.2 病害的空间动态44
3.2.3 用流行学数据拟合病害发展曲线46
3.3 病原菌的作用46
3.3.1 侵染体来源47
3.3.2 介体49
3.4.2 寄主抗性对接种体繁殖的影响53
3.5 环境的作用53
3.4.1 寄主植物的分布53
3.4 寄主的作用53
3.5.1 土壤54
3.5.2 大气55
第4章 接种体与病害严重度的测定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59
概要59
4.1 引言59
4.2 病害的参数及其测定60
4.2.1 土壤中病害压力的测定60
4.2.2 土壤中病原种群的测定61
4.2.3 空气中病原种群的测定63
4.2.4 植物中病原物的测定64
4.3 症状的测定65
4.5 建立病害与产量之间的关系68
4.4 产量与品质的测定68
4.5.1 临界点模型69
4.5.2 多点模型与病害发展曲线下的面积69
4.5.3 将病害发展与植物生长相关联70
4.5.4 将病害预测与经济损失相关联70
第5章 侵染源的控制71
概要71
5.1 引言71
5.2 减少侵染源72
5.2.1 铲除种子和繁殖材料中的病原物72
5.2.2 通过去杂和修剪铲除侵染源73
5.2.3 减弱作物残体作为侵染源的作用75
5.2.4 清除土壤中的接种体76
5.2.5 通过施用矿物质和添加剂及改变pH值来控制土传病害77
5.2.6 通过淹水控制土传病原物78
5.3 减少接种体的繁殖78
5.4 降低接种体的侵染效率79
5.4.1 预报的作用79
5.4.2 生物防治80
5.5 生防制剂的筛选、开发和应用87
5.5.1 生防因子的筛选87
5.5.2 生防制剂的开发89
5.5.3 生防因子的应用与建立89
5.6 减少接种体的传播90
5.6.1 控制风传接种体的传播90
5.6.2 控制水传接种体的传播92
5.6.3 控制土传接种体的传播92
5.6.4 控制被侵染繁殖材料中的接种体传播:植物检疫的作用93
5.6.5 利用介体控制接种体的传播94
第6章 定位、侵入和定植于寄主97
概要97
6.1 概述97
6.2 植物表面覆盖物的理化特征98
6.3 植物细胞壁的物理和化学特点99
6.4 趋化性、胞囊形成和向化性102
6.5 经自然孔口的被动进入104
6.6 物理和化学信号在植物病原菌繁殖体萌发和侵染结构分化中的作用104
6.6.1 疏水性105
6.6.2 硬度105
6.6.3 化学信号105
6.6.4 形态特点108
6.8 靠机械力量穿透细胞壁109
6.7 附着109
6.9 通过产生降解酶穿透细胞壁110
6.9.1 降解植物表层蜡质、角质和木栓质的酶111
6.9.2 果胶酶类114
6.9.3 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116
6.9.4 降解木质素的酶117
6.9.5 蛋白酶117
6.9.6 膜裂解酶118
6.10 降解酶的全局性调控118
6.11 病原菌的营养119
6.12 病毒在植物中的运动119
第7章 病原对寄主新陈代谢的干扰121
概要121
7.1 引言121
7.2.1 生长素122
7.2 激素在健康植物中的生物化学和作用机理122
7.2.2 细胞分裂素123
7.2.3 赤霉素124
7.2.4 乙烯126
7.2.5 脱落酸126
7.2.6 茉莉酸酯128
7.2.7 芸薹素类固醇128
7.2.8 肽类激素129
7.3 激素水平的变化在显症中的作用129
7.3.1 畸形生长129
7.3.2 营养重新分配130
7.3.3 矮化131
7.3.6 脱落132
7.4 冠瘿132
7.3.5 偏上性132
7.3.4 褪绿和坏死132
第8章 植物致病过程中病原毒素的作用137
概要137
8.1 引言137
8.2 肉眼可见的症状138
8.3 生物检测139
8.4 寄主选择性毒素141
8.4.1 链格孢属真菌产生的寄主选择性毒素141
8.4.2 长蠕孢属真菌和玉米球腔菌产生的寄主选择性毒素144
8.4.3 其他病原产生的寄主选择性毒素148
8.5 非寄主选择性毒素149
8.5.1 细菌产生的非寄主选择性毒素150
8.5.2 卵菌产生的非寄主选择性毒素154
8.5.3 真菌产生的非寄主选择性毒素155
8.6 毒素生物合成的控制159
第9章 植物组成性防卫机制161
概要161
9.1 引言161
9.2 物理防卫屏障161
9.3 化学防卫屏障162
9.3.1 低分子量化合物162
9.3.2 高分子量化合物170
第10章 亲和性与非亲和性的遗传学175
概要175
10.1 引言175
10.2 早期试验176
10.3 导致基因对基因学说形成的一些试验177
10.4 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变化179
10.5 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分子验证181
10.5.1 无毒基因的克隆、结构与表达181
10.5.2 无毒基因的功能与组成185
10.5.3 抗病基因的克隆、结构与表达185
10.5.4 抗病基因的功能与组成189
10.6 无毒基因与抗病基因的协同进化191
10.6.1 无毒基因的进化191
10.6.2 抗病基因的进化192
10.7 Hrp基因193
第11章 植物的主动防卫机制197
概要197
11.1 引言197
11.2.1 氧爆发198
11.2 抗性中涉及的快速反应198
11.2.2 NO的产生及其在抗病中的作用199
11.2.3 细胞壁蛋白的交联200
11.2.4 胼胝质的合成与沉积200
11.3 抗性中表现的较慢反应201
11.3.1 过敏性反应201
11.3.2 植保素202
11.3.3 木质化208
11.3.4 木栓化210
11.3.5 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的合成211
11.3.6 病程相关蛋白211
11.3.7 系统获得抗性212
11.3.8 诱导的系统抗性213
11.4.2 生物激发子214
11.4.1 非生物激发子214
11.4 防卫反应的激发子214
11.5 激发子的感受216
11.6 信号转导217
11.6.1 细胞质钙离子增加218
11.6.2 促细胞分裂剂激活的蛋白激酶218
11.6.3 水杨酸219
11.6.4 茉莉酸酯219
11.6.5 乙烯220
11.6.6 信号途径的整合220
11.7 克服诱导抗性221
第12章 植物病害过程的控制223
概要223
12.1 引言223
12.2.1 化学引诱剂、驱避剂和麻醉剂的利用224
12.2 侵入前和侵入过程的控制224
12.2.2 影响病原菌繁殖体萌发和生长的化学信号的利用225
12.2.3 黏着性的利用226
12.2.4 侵入生理信号及侵入障碍的利用226
12.3 通过增强植物对病原物毒性的耐力来防治病害227
12.3.1 降解酶抑制剂的产生228
12.3.2 对毒素的耐性228
12.3.3 识别病原物主要毒性组分的植物基因的鉴定229
12.4 增强植物的抗性机制来控制病害229
12.4.1 Phytoanticipins的利用229
12.4.2 植保素的利用231
12.4.3 植物获得抗性的利用231
12.5 通过遗传途径控制植物病害233
12.6 植物转化234
12.7.2 转降解病原物毒素的酶基因236
12.7 通过转化以增强植物抗性的候选基因236
12.7.1 转抑制病原物酶活性的基因236
12.7.3 提高皂苷的浓度237
12.7.4 转编码抗菌肽的基因237
12.7.5 能增加活性氧水平的基因239
12.7.6 调节植保素反应239
12.7.7 过量表达在系统获得抗性中必需的调控基因239
12.7.8 来自于病原物的抗性240
12.7.9 转抗性基因242
结语244
词汇245
参考文献251
索引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