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中各科知识表解 物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北京海淀等区教师编写;邱德泉主编;陈友琦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文出版社
- ISBN:7507503097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114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1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中各科知识表解 物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力1
表1-1 本章知识结构1
表1-2 对力的一般认识1
表1-3 力按作用性质进行分类1
表1-4 力按作用效果进行分类2
表1-5 牛顿第三定律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2
表1-6 物体受力情况分析3
表1-7 力的合成与分解3
第二章 直线运动5
表2-1 本章知识结构5
表2-2 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5
表2-3 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5
表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6
表2-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7
第三章 运动定律9
表3-1 本章知识结构9
表3-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9
表3-3 牛顿第二定律9
表3-4 质量与重力10
表3-5 力学单位制10
表3-6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及典型实例10
第四章 曲线运动12
表4-1 本章知识结构12
表4-2 平抛运动的研究12
表4-2-1 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13
表4-3 斜上抛运动的研究13
表4-4 匀速圆周运动的研究14
表4-3-1 斜下抛运动14
表4-3-2 斜抛运动某时刻的速度14
表4-4-1 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实例分析15
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17
表5-1 本章知识结构17
表5-2 万有引力定律17
表5-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7
表5-3-1 三个宇宙速度的比较18
第六章 物体平衡19
表6-1 本章知识结构19
表6-2 物体受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9
表6-3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19
表6-4 物体平衡的种类与稳度19
表7-2 基本概念20
第七章 机械能20
表7-1 本章知识结构20
表7-2-1 正功、负功21
表7-2-2 功率、速度、动力的关系21
表7-3 基本规律22
表7-3-1 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认识22
表7-3-2 对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进一步认识23
表7-3-3 对功能原理的进一步认识23
表7-3-4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进一步认识24
表7-3-5 应用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24
第八章 动量25
表8-1 本章知识结构25
表8-2 基本概念25
表8-2-1 动量的变化图示与计算26
表8-3-1 解题步骤27
表8-3 基本规律27
表8-4 碰撞28
表8-4-1 碰撞的两个实例28
表8-5 力学重要规律之间的对比29
第九章 振动和波30
表9-1 本章知识结构30
表9-2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30
表9-3 简谐振动中周期性变化的物理量31
表9-4 简谐振动的周期公式31
表9-5 简谐振动的振动图象32
表9-6 阻尼振动、无阻尼振动32
表9-8 描述波动的物理量33
表9-7 受迫振动、共振33
表9-9 波动的规律34
表9-10 波的图象34
表9-11 声波的初步知识35
力学主要实验仪器使用36
表1 游标卡尺的使用36
表2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36
表3 打点计时器37
表4 单摆37
第十章 分子运动基础38
表10-1 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和实验基础38
表11-1 本章知识结构39
表11-2 物体的内能39
第十一章 内能、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39
表11-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40
表11-4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40
第十二章 气体的性质41
表12-1 本章知识结构41
表12-2 气体的状态参量41
表12-3 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42
表12-3-1 三种形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示式的比较44
表12-3-2 应用气态方程的解题步骤45
表12-4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45
表12-5 理想气体的内能及内能变化45
表13-1 固体的性质46
表13-2 液体的性质46
第十三章 固体和液体的性质46
第十四章 物态变化47
表14-1 本章知识结构47
表14-2 固态与液态之间的变化47
表14-3 熔解热47
表14-4 液态变气态48
表14-5 汽化热48
表14-6 饱和汽48
表14-7 饱和汽压49
表14-8 气体的液化49
表14-9 空气的湿度 露点 湿度计49
第十五章 电场50
表15-1 本章知识结构50
表15-2 两种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50
表15-4 电场51
表15-5 电场强度51
表15-3 库仑定律51
表15-6 电场强度和电场力的区别与联系52
表15-7 电力线与等势面的比较52
表15-8 静电平衡与静电屏蔽53
表15-9 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53
表15-10 电势54
表15-10-1 电势与电势能的区别与联系54
表15-10-2 电势和电场强度的比较55
表15-11 电势差55
表15-11-1 电势差公式的比较55
表15-1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及分析思路56
表15-12-1 基本电荷的测定56
表15-13-1 常用电容器57
表15-13 电容器57
表15-14 电容器的电容58
表15-15 电容器的连接58
第十六章 稳恒定流59
表16-1 本章的知识结构59
表16-2 电流和电流强度59
表16-3 电阻和电阻率的比较59
表16-4 欧姆定律与电阻定律的比较60
表16-5 电功、电热、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60
表16-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性的比较61
表16-7 安培表和伏特表的比较62
表16-9 电势和电压的比较63
表16-10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63
表16-8 电路的组成63
表16-10-1 电源一定时,路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情况64
表16-11 电阻测量方法比较64
表16-12 本章主要实验65
第十七章 物质的导电性68
表17-1 本章知识结构68
表17-2 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的区别68
表17-3 气体的导电性和自激放电现象68
表17-4 真空中的电流69
表17-5 半导体的导电性69
表17-6 晶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比较70
表18-3 磁感应强度、磁力线和磁通量的比较71
表18-2 磁场与电场的比较71
表18-1 本章知识结构71
第十八章 磁场71
表18-4 电流的磁场72
表18-5 电场E和磁场B的比较73
表18-6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与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73
表18-7 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的比较75
第十九章 电磁感应76
表19-1 本章知识结构76
表19-2 磁通量的变化与磁通量的变化率的区别76
表19-3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76
表19-3-1 公式ε=△φ/△t 与ε=BLvsinθ的比较77
表19-4 有关电与磁的关系的三个规律的比较78
表19-5 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比较78
表20-2 交流电的产生及其规律80
表20-2-1 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80
第十二章 交流电80
表20-1 本章知识结构80
表20-2-2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81
表20-3 交流电的功率82
表20-4 交流电路的比较82
表20-5 电阻、电感和电容在交、直流电路中的作用83
表20-6 变压器84
表20-6-1 变压器的应用85
表20-7 交流电的整流和滤波85
表20-8 三相交流电87
表21-2 电磁振荡88
表21-3 电磁振荡的过程分析88
表21-1 本章知识结构88
第二十一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88
表21-4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及电磁波89
表21-5 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89
表21-5-1 调幅的作用与检波的作用的比较90
第二十二章 光的反射和折射92
表22-1 本章知识结构92
表22-2 光的直线传播92
表22-2-1 像和影92
表22-3 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93
表22-3-1 折射率95
表22-3-2 全反射现象95
表22-4 面镜成像规律96
表22-5 平行玻璃砖和棱镜的比较97
表22-5-1 光的色散97
表22-7 透镜成像规律98
表22-6 透镜98
表22-8 透镜成像作图法99
表22-9 眼睛99
表22-9-1 近视眼和远视眼100
表22-10 光学仪器100
表22-11 测定凸透镜的焦距101
第二十三章 光的本性102
表23-1 本章知识结构102
表23-2 有关光的本性的学说要点102
表23-3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比较102
表23-4 电磁波谱103
表23-5 光谱及光谱分析104
表23-6 光电效应105
表23-7 光子说及光电效应方程105
表23-8 光的波粒二象性106
第二十四章 原子结构107
表24-1 本章知识结构107
表24-2 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107
表24-3 原子模型108
表24-4 玻尔的原子理论及对氢光谱的解释108
表24-5 激光109
第二十五章 原子核111
表25-1 本章的知识结构111
表25-2 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111
表25-2-1 三种射线的比较112
表25-3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12
表25-4 原子核的组成113
表25-5 原子核的结合能113
表25-6 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114
表25-7 核反应堆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