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为的灾害 美国国家自然灾害评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为的灾害 美国国家自然灾害评估
  • 丹尼斯 S.米勒蒂(Dennis S.Mileti)主编;谭徐明等译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3858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人为灾害-研究-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为的灾害 美国国家自然灾害评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可持续性减灾概念1

1.1 近代灾害研究的起源与发展2

1.1.1 人类生态学派2

1.1.2 灾害行为学派4

1.1.3 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国家对灾害的首次评估5

1.1.4 灾害调整的模式6

1.2 超越现有减灾模式8

1.2.1 必要性8

1.2.2 需要从六个方面转变观念10

1.3 可持续减灾的原则13

1.3.1 环境质量的维持与改善14

1.3.2 生活质量的维持与提高15

1.3.3 区域灾害承受能力的培养16

1.3.4 可持续原则与经济实力16

1.3.5 保证同代与代际之间资源与环境公平享有17

1.3.6 基于共识的公众行动17

1.4 结论18

第2章 可持续减灾的情景分析23

2.1 佛罗里达及迈阿密市24

2.1.1 1993年斯雷恩台风(HurricaneSirin)25

2.1.2 减灾的生态环境保障措施26

2.1.3 减灾的社会保障措施28

2.1.4 可持续减灾的回报31

2.2 科罗拉多波尔特市32

2.2.1 1976年特大洪水33

2.2.2 可持续决策过程与合作35

2.2.3 可持续减灾的公众教育37

2.2.4 洪水灾害后的反思38

2.3 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市38

2.3.1 国家和区域减灾政策的转变39

2.3.2 能源工程41

2.3.3 交通工程42

2.3.4 区域繁荣与环境的恢复43

2.4 可持续发展与减灾45

第3章 灾害损失和灾害影响46

3.1 灾害造成的伤亡和经济损失47

3.1.1 气象灾害49

3.1.2 地球物理灾害65

3.1.3 工业污染灾害68

3.2 灾害对社会的其他影响70

3.2.1 对经济的影响70

3.2.2 对行政体制的影响71

3.3 美国灾害风险的区域分析74

3.4 灾害损失和影响的确定76

3.4.1 特殊财富的损失76

3.4.2 损失的计算77

3.4.3 直接与间接破坏77

3.4.4 灾害损失质疑78

3.5 未来的灾害损失80

3.6 减灾措施对数据基础的需求82

3.7 结论83

第4章 相互作用的灾害体系85

4.1 灾害体系86

4.2 地球系统88

4.2.1 大气子系统(以气候为例)88

4.2.2 地球圈子系统(以地震为例)94

4.3 社会系统97

4.3.1 灾害人口统计学分析97

4.3.2 文化99

4.3.3 政治学99

4.3.4 个人、群体和社团的社会特性100

4.3.6 特殊集团103

4.3.5 灾害经济学103

4.4 人为环境系统104

4.4.1 安德鲁飓风灾情与损失104

4.4.2 安德鲁飓风灾害的启示108

4.5 美国灾害风险威胁程度108

第5章 社会对减灾决策以及实施的影响112

5.1 决策过程113

5.1.1 个人决策模式114

5.1.2 社会团体决策119

5.1.3 政府决策119

5.2 社会对决策的影响120

5.2.1 民族文化120

5.2.2 思维方式121

5.2.3 制度因素122

5.2.4 文化的影响122

5.3 经济因素对减灾的影响124

5.3.1 经济约束机制124

5.3.2 经济的鼓励机制125

5.4 法律因素对减灾的影响125

5.4.1 法律的作用和影响125

5.4.2 法律对减灾行为的影响127

5.5 其他社会行为对减灾决策的影响128

5.5.1 非经济性减灾的支持129

5.5.2 信息交流的社会影响129

5.6 结论131

第6章 可持续减灾措施132

6.1 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132

6.1.1 地方土地利用综合规划133

6.1.2 联邦和州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政策135

6.1.3 地方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障碍136

6.2 建筑规范和标准137

6.2.1 规范和标准138

6.2.2 建筑规范示范138

6.2.3 地方和州的规范139

6.2.4 规范实施140

6.3 保险141

6.3.1 谁应支付灾害损失142

6.3.2 灾害保险的需要143

6.3.3 灾害保险的维持144

6.3.4 保险条例146

6.3.5 减灾和保险146

6.3.6 小结148

6.4 预测、预报和警报149

6.4.1 灾害知识149

6.4.2 跨学科的知识160

6.4.3 预警与可持续减灾的相关性167

6.4.4 小结168

6.5 灾害对基础设施的破坏170

6.5.1 地震171

6.5.2 洪水172

6.5.3 台风173

6.5.4 风暴174

6.5.5 山崩、地面沉陷和膨胀土175

6.5.6 雪175

6.6 结论176

第7章 预警、应急和灾后复建177

7.1 自然和技术灾害177

7.1.1 技术灾害179

7.1.2 技术灾害的恢复180

7.1.3 技术灾害的长期影响182

7.2 灾前预防和灾前准备182

7.2.1 家庭183

7.2.2 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184

7.2.3 社区186

7.2.4 州和联邦政府186

7.3 灾害中的应急反应187

7.3.1 紧急避难187

7.3.2 危急时期的社会互助行为187

7.3.3 应急团体的出现188

7.3.4 社会组织的应急反应189

7.4 影响灾前准备和应急的因素193

7.4.1 政府支持和政策鼓励194

7.4.2 灾害经历194

7.4.3 应急管理职业化进程194

7.5 灾后的恢复和重建195

7.5.1 恢复的进程196

7.5.2 来自恢复研究的发现196

7.5.3 恢复和重建计划198

7.5.4 恢复政策201

7.5.5 重建中减灾措施的作用202

7.5.6 恢复重建的前景203

7.6 结论205

7.6.1 灾前准备和应急205

7.6.2 灾后恢复206

第8章 创新之路和新方向207

8.1 新技术和新方法208

8.1.1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信息交流208

8.1.2 地理信息系统209

8.2.1 目前遥感技术水平211

8.2 遥感211

8.2.2 遥感技术应用历史212

8.3 决策支持系统213

8.4 风险分析214

8.4.1 风险的不确定性与可接受的风险的确定215

8.4.2 财产所有者参与风险管理215

8.4.3 风险管理在可持续减灾中的应用216

8.5 损失评估模型216

8.5.1 HAZUS模型217

8.5.2 TAOS217

8.6 灾后调查和研究218

8.5.3 IRAS模型218

8.7 灾害研究体系220

8.7.1 未来的研究220

8.7.2 大学研究评价和资助体系221

8.7.3 国家社会科学数据资料库222

8.8 教育223

8.8.1 已经开展的大学灾害教育课程224

8.8.2 灾害高等教育的保证措施224

8.8.3 超越研究的专家工作组225

8.9 国际交流226

8.9.1 各国灾害研究现状的比较226

8.9.2 国际交流227

8.9.3 减灾示范社区228

8.10 结论229

第9章 努力目标及前景展望231

9.1 付诸实践的可持续减灾行为231

9.1.1 激发公众共同参与区域减灾行动232

9.1.2 减灾社会体系建设233

9.1.3 多元减灾组织形式、工作模式234

9.1.4 决策支持的技术措施235

9.1.5 区域可持续减灾的评价236

9.1.6 逐渐推行的减灾进程237

9.2 需采取的政策和研究步骤237

9.2.1 普及灾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用于实践238

9.2.2 建立政府的全面灾害管理政策和体制241

9.2.3 培养地方分担减灾的责任和能力242

9.2.4 转变公共政策244

9.2.5 鼓励私有企业和非赢利组织参与减灾246

9.2.6 检验已有的进展和将来努力的方向246

9.2.7 国际学术交流248

9.2.8 确定国家灾害风险的确定248

9.3 结语249

附录250

附录1 研究建议250

附录2 1975年第一次自然灾害评估的影响265

附录3 知识的传播及研究成果的应用276

附录4 作者名录282

后记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