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名作细读 微观分析个案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绍振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40684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3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名作细读 微观分析个案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 孙绍振1
第一章 在大自然面前的审美心灵变幻3
春天: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3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33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33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33
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辛弃疾33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33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33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 辛弃疾春天:两种不同的现代诗情33
初春/王宜振41
春天:两种不同的散文美41
春/艾青41
解读朱自清的《春》52
解读林斤澜的《春风》52
秋天:六种不同的古典诗情52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76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76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76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76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76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76
一种秋天的当代诗意76
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毛泽东80
一个西方诗人眼中的秋天80
秋天:两种不同的现代散文美85
秋颂/济慈85
解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101
解读贾平凹的《落叶》101
两种不同的冬天的美101
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毛泽东112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毛泽东112
对自然美的科学阐释112
解读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21
第二章 艺术家心灵奥秘的多维透视121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荷塘月色》解读121
以《背影》为例谈方法问题132
在政治幻想和艺术幻想之间挣扎——解读李白的《下江陵》141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解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150
解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162
解读余光中的《当我死时》168
无痛之痛是为至痛——解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171
第三章 崇高的三种趣味:情趣、谐趣和智趣177
解读杨振宁的《邓稼先》177
解读《居里夫人和一克镭》183
解读《爱因斯坦与原子弹》189
渺小的人物和崇高的主题——从心理结构看《最后一课》195
解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204
解读陈毅的《梅岭三章》208
花木兰是英勇善战的“英雄”吗——兼谈多媒体与文本分析的关系213
叙述胜于描写——解读叶兆言的《闲话章太炎》221
谐趣和理趣的交织——鲁迅《自嘲》解读226
解读臧克家《有的人》231
“愚公”还是“智公” “智叟”还是“愚叟”——解读《愚公移山》238
象征和系列意象——解读高尔基的《海燕》242
附:《水浒传》:什么样的英雄崇拜245
第四章 童心、童趣和心灵宝库253
还原法分析和关键词解读——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253
进入孩子的感觉世界——解读鲍尔吉·原野的《雪地贺卡》272
文本语义和幽默感——解读舒婷的《单年絮味》276
《皇帝的新装》中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个性282
解读哈谢克的《黑信》290
解读聂绀弩的《我若为王》293
《朝花夕拾》中含笑的批判——走近伟大作家的童心298
附:298
契诃夫小说中的儿童心理305
舒婷诗歌中人的价值310
第五章 亲子之爱的诗意和卑微319
《背影》背后的美学问题319
解读梁晓声的《慈母情深》324
解读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330
听觉、记忆、动机发生变异的奇观——“安娜·卡列尼娜回家看儿子”片段解读334
卑微的纯粹——解读杨新雨的《养母》343
解读里柯克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348
解读泰戈尔的《金色花》355
第六章 生命的价值和尊严361
词典语义与文本情景语义——《最后一片叶子》解读361
解读梁实秋的《猫的故事》369
解读蒲松龄的《狼》375
解读刘基的《说虎》379
解读周晓枫的《小地主》382
附:387
《西游记》中动物的特点387
希腊寓言和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动物393
第七章 进入小说艺术的审美世界的程序403
为什么吴敬梓把心理疗法改为胡屠户的一记耳光——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拉开距离 403
薛宝钗、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是坏人吗——真善美的统一和错位 415
都德为什么不写落后到转变的全过程——情节和心理“突转”的临界点 424
契诃夫为什么觉得小孩把婴儿杀死以后的法律责任并不重要——外部的临界点和内心的临界点 430
杜十娘和陈奂生走向高潮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古代小说和当代小说的细节 434
巴尔扎克为什么那样残忍地折磨于洛夫妇——把人物打入非常轨道 440
为什么中国古典小说强调一波三折——将人物打入“第二环境” 446
阿Q死到临头还不痛苦是不真实的吗——以喜剧写悲剧452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格面具”是如何当众丢落的——人物内心动荡和外部动作之间的不平衡 458
通过假项链、真项链、假金币暴露人物的内心隐秘——超现实的和现实的第二环境及其功能 467
屠格涅夫的《木木》比莫泊桑的《珂珂特小姐》高明在哪里——前提条件的充分、心理氛围的饱和同结局的关系473
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是穷困吗——情节的理性因果和情感因果481
关公不顾一切放走曹操为什么是艺术的——人物的情感逻辑超越人物的理性逻辑 490
抓住人物的执迷不悟——人物情感逻辑的起点 496
安德来公爵对同一棵橡树为什么先后有相反的感觉——找到人物的变异感觉、记忆和动机505
李斯特尼次基为什么觉得奥尔加分外漂亮——人物肖像的表面感觉和纵深感觉515
海明威修改了三十九次的对话有什么妙处——人物的对话和潜对话520
为什么猪八戒的形象比沙僧生动——拉开人物感知、动机和行为的距离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