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路勘测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路勘测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0060953.jpg)
- 黄显彬,王朝令,肖维民;罗飞,魏召兰,刘国军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95054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道路测量;道路工程-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路勘测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交通运输组成及公路运输的特点1
1.1.1 交通运输组成1
1.1.2 公路运输特点与发展概况1
1.2 公路分级及交通量4
1.2.1 道路分类4
1.2.2 公路分级4
1.3 公路勘测设计程序5
1.3.1 公路基本建设程序5
1.3.2 公路勘测设计程序6
1.4 公路勘测设计依据8
1.4.1 技术依据8
1.4.2 自然条件8
1.4.3 交通条件9
1.4.4 公路网规划11
2 汽车行驶理论14
2.1 设计速度14
2.1.1 设计速度14
2.1.2 设计速度的确定14
2.1.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规定14
2.2 汽车的牵引力和行驶阻力15
2.2.1 牵引力Fk15
2.2.2 滚动阻力Pf16
2.2.3 坡道阻力Pi16
2.2.4 空气阻力Pw16
2.2.5 惯性阻力Pj16
2.3 汽车行驶条件、动力特性及制动距离17
2.3.1 汽车的行驶条件17
2.3.2 汽车的动力特性18
2.3.3 汽车的制动距离19
3 平面设计21
3.1 概述21
3.1.1 平面的概念21
3.1.2 平面的基本线型21
3.2 平曲线半径及平曲线长23
3.2.1 平曲线半径23
3.2.2 平曲线三大半径25
3.2.3 平曲线长度27
3.2.4 实地平曲线半径确定27
3.3 中线里程31
3.3.1 平曲线要素计算31
3.3.2 平曲线主点里程计算33
3.3.3 中桩设置35
3.3.4 断链加桩37
3.3.5 测量标志与测量记录39
3.4 平曲线上加桩的测设44
3.4.1 加桩分类及测设方法分类44
3.4.2 切线支距法46
3.4.3 弦长纵距交会法49
3.4.4 偏角法51
3.5 坐标法测设中线上的加桩57
3.5.1 概述57
3.5.2 方位角58
3.5.3 工程坐标计算公式59
3.5.4 直线上中桩坐标计算示例61
3.5.5 平曲线上中桩坐标计算示例63
3.5.6 坐标法测设中桩66
3.5.7 采用全站仪测量技术70
3.6 缓和曲线96
3.6.1 概述96
3.6.2 缓和曲线的特性、螺旋角及支距公式97
3.6.3 带有缓和曲线的曲线要素计算101
3.6.4 缓和曲线主点里程计算104
3.6.5 中桩设置106
3.6.6 CASIO fx-4500P里程计算程序及实例107
3.6.7 带有缓和曲线的整个曲线加桩范畴及测设方法112
3.6.8 支距法测设带有缓和曲线的整个曲线上的加桩113
3.6.9 偏角法测设带有缓和曲线的整个曲线上的加桩116
3.6.10 带有缓和曲线的整个曲线上的加桩的坐标计算121
3.7 弯道加宽127
3.7.1 概述127
3.7.2 平曲线上的全加宽129
3.7.3 缓和段上的加宽130
3.7.4 缓和曲线上的加宽132
3.8 弯道超高132
3.8.1 概述132
3.8.2 平曲线上的全超高(边轴旋转法)134
3.8.3 缓和段上的超高(边轴旋转法)135
3.8.4 有中央分隔带的缓和曲线上的超高140
3.8.5 超高加宽计算示例142
3.9 行车视距148
3.9.1 概述148
3.9.2 弯道上视距的保证153
3.10 线型设计155
3.10.1 一般规定155
3.10.2 平面线型设计156
3.10.3 纵断面线型设计157
3.10.4 横断面线型设计158
3.10.5 线型组合设计159
3.10.6 线型与桥梁、隧道的配合设计160
3.10.7 线型与沿线设施的配合设计160
3.10.8 线型与环境的协调设计160
3.11 平面设计成果161
3.11.1 平面设计表格161
3.11.2 平面设计图162
4 纵断面设计169
4.1 基本概念169
4.1.1 纵断面169
4.1.2 纵坡度169
4.1.3 纵断面地面线170
4.1.4 纵断面设计线170
4.1.5 变坡点170
4.1.6 设计标高170
4.1.7 施工高度170
4.2 纵坡设计规定171
4.2.1 一般规定171
4.2.2 纵坡设计技术指标172
4.3 纵坡设计方法177
4.3.1 准备工作177
4.3.2 标注控制点178
4.3.3 试拉坡178
4.3.4 调整坡度线179
4.3.5 校对坡度线179
4.3.6 定坡179
4.3.7 完善纵断面设计图179
4.4 竖曲线设计179
4.4.1 概述179
4.4.2 转坡角|w|180
4.4.3 竖曲线要素计算181
4.4.4 竖曲线计算示例182
4.5 纵断面设计成果187
4.5.1 路基设计表187
4.5.2 纵断面设计图187
5 横断面设计189
5.1 概述189
5.1.1 横断面概念及组成189
5.1.2 路基路面宽度193
5.1.3 路拱、边沟及边坡198
5.2 公路用地范围及建筑限界211
5.2.1 公路用地范围211
5.2.2 公路建筑限界212
5.3 横断面设计215
5.3.1 准备工作215
5.3.2 横断面的设计216
5.4 土石方计算与调配219
5.4.1 横断面面积计算219
5.4.2 路基土石方计算219
5.4.3 土石方调配220
5.4.4 土石方调配计算示例224
5.5 横断面设计成果226
5.5.1 路基设计表226
5.5.2 横断面设计图226
6 选线与定线229
6.1 概述229
6.1.1 选线的原则229
6.1.2 选线的方法和步骤230
6.1.3 路线方案比选231
6.2 平原区选线236
6.2.1 平原区路线特点236
6.2.2 平原区选线要点236
6.3 越岭线选线238
6.3.1 概述238
6.3.2 越岭线选线239
6.4 沿溪线选线244
6.4.1 沿溪线的优、缺点244
6.4.2 沿溪线选线245
6.5 定线249
6.5.1 实地定线249
6.5.2 纸上定线252
7 路线交叉255
7.1 概述255
7.2 平面交叉255
7.2.1 交叉口平面设计构成及类型255
7.2.2 交叉口纵、横坡度设计要求、原则及类型258
7.2.3 交叉口纵、横坡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60
7.2.4 交叉口纵、横坡度设计计算示例264
7.3 立体交叉269
7.3.1 概述269
7.3.2 立体交叉的组成269
7.3.3 立体交叉的分类及适用条件270
7.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对路线交叉规定271
7.4.1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271
7.4.2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272
7.4.3 公路与铁路交叉273
7.4.4 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273
7.4.5 公路与管线交叉274
参考文献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