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本思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韩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红旗出版社
- ISBN:750511434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政治思想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本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万斌1
自序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民本思想发展的轮廓描述1
第二节 中国民本思想内涵的全面挖掘9
第三节 中国民本思想特点的总体把握15
第二章 殷商西周——中国民本思想的滥觞时期27
第一节 “罔不唯民之承”——民众地位日趋上升27
一、兴亡由民,得民为君28
二、殷鉴不远,以民为鉴31
三、明德慎罚,敬德保民33
第二节 “天听自我民听”——天命地位日益下降35
一、天虽爱君,天命无常35
二、天监下民,天民等贵38
三、君应为民,恭承民命41
一、显露民本,证明合法43
第三节 顺天应人革命——天民此消彼长探微43
二、简接天治,天消民长46
第四节 民本滥觞概说——后世明渠潜流所在48
第三章 春秋战国——中国民本思想的确立时期51
第一节 儒学民本——社会现实的正面反映52
一、儒学——中国民本思想的主流52
(一)基石牢固,理论深刻52
(二)形式多变,不离民本53
(三)民为君本,君必保民54
(四)难称民主,可抑专制55
(五)终极指向,人文关怀55
二、孔子——儒学民本思想的奠基者56
(一)博施济众,仁政爱民57
(二)君要像君,为民正名59
(三)重内轻外,君子安民61
(四)以德化民,明君惠民63
(一)得乎丘民,而为天子65
三、孟子——儒学民本思想的完成者65
(二)得民之心,无王不得68
(三)人皆曰可,察而用之69
(四)与民同乐,民乐其乐70
(五)保民养民,衣帛食肉71
四、荀子——儒学民本思想之争议者75
(一)天之立君,以为民也76
(二)民可载君,也可覆君76
(三)尧舜禅让,德义所归77
(四)礼者养也,君者能群78
(五)王道为民,霸政蹈利79
(六)若无君子,法足以乱80
(七)良好之法,必出君子81
(八)仁君之法,民本浇灌81
第二节 道家民本——社会现实的逆向回应83
一、贱为贵本,下为高基85
二、以正治国,圣治为民88
三、圣无常心,顺民为圣90
四、治国爱民,能无为乎90
第三节 墨家民本——社会现实的激进体现93
一、兼爱交利,重在爱民94
二、“尚同”于天,实为同民95
三、“尚贤”任官,在于安民97
四、提倡“非攻”,在于护民99
五、“节用”薄葬,在于惠民100
六、主张非乐,在于轻赋101
第四节 法家民本——社会现实的直觉反映101
一、法家“因性而治”的民本思想101
(一)法非天下,也非地出102
(二)法依人心,因性而治103
(三)明赏以劝,严刑以威103
二、商鞅胜否民定的民本思想104
(一)垦荒富国,依靠民众105
(二)打仗称霸,有赖民众106
(三)耕战政策,利于民众107
三、韩非“法依民立”的民本思想109
(一)上古之世,君权民定109
(二)立法设度,利民便众109
(三)便国利民,从而举之112
第五节 兵家民本——社会现实的实用反映113
一、民心向背,决定胜负114
二、众之所去,虽大必亡114
三、爱民利民,胜于无形115
四、恩抚士卒,与众相得116
第六节 《管子》民本——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116
一、修明政治,始于爱民119
二、治国安邦,利民为上119
三、治国之道,必先富民120
四、救济贫困,扶持弱势121
六、治乱在主,取民有度123
五、顺应民心,与民一体123
七、注重整合,调节贫富124
第四章 西东两汉——中国民本思想的试验时期126
第一节 汉代政治与民本思想126
一、西汉前期,全面试验127
二、西汉中期,曲折发展128
三、西汉后期,名不副实129
四、东汉前期,全面恢复130
第二节 《淮南子》得民势众的民本思想132
一、欲盛扰民,节欲安民135
二、治国有常,利民为上135
三、量民积聚,取民有节137
四、善补不足,得民势众137
五、人众势重,善用众力138
六、君舟民水,失民损君140
第三节 贾谊礼在得民的民本思想141
一、礼定社稷,要在得民142
二、仁心及人,爱民即仁146
三、国有饥人,人主不餮148
第四节 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民本意蕴149
一、君权神授,以神限君150
二、重返天道,曲线救民155
三、君权虽重,但非绝对156
四、五行灾异,旨在悟君157
第一节 王通守道爱民的民本思想160
一、王道至公,君道泛爱160
第五章 大唐盛世——中国民本思想的实践时期160
二、博采兼听,君主从民161
三、先德后刑,爱民厚生162
四、简政轻赋,无为为上163
第二节 贞观君臣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163
一、君依于民,民尊于君164
二、以民为本,巩固统治170
三、民为国本,君权至上175
一、顺应民心,不竭民力178
第三节 魏征儒道合一的民本思想178
二、及时修政,防民怨叛179
三、遵循王道,施行仁政180
四、宽政慎罚,切忌刻薄180
五、欲求垂拱,清静无为182
第四节 孔颖达道德相融的民本思想183
一、道在德上,大德同道184
二、于行谓德,于事谓业185
三、代天行道,要在治民186
第五节 柳宗元道在生人的民本思想187
一、行道生民,兴利除弊187
二、革除苛政,关心民瘼187
三、与其利民,何如民利188
四、吏为民役,谨防役民188
第六节 韩愈道本仁义的民本思想189
一、顺天合道,行仁济世190
三、修身正心,诚心爱民191
二、道合仁义,德遵于道191
第六章 两宋时代——中国民本思想的内化时期193
第一节 李觏“足食安民”的民本思想193
一、民之所归,天之所右194
二、挥霍广求,岂无忧患194
三、平土均田,民富邦裕195
第二节 张载“仁道及人”的民本思想196
一、天人相合,道在生民196
二、仁道及人,要在济众197
三、民贫必盗,足民为上197
四、反对剥削,主张井田197
第三节 王安石“养生保形”的民本思想198
一、形性相连,保形尽性199
二、抑富伸贫,消除侵牟199
四、吏之不良,形则难保200
三、重于理财,急于农事200
第四节 二程“顺民为本”的民本思想201
一、爱养民力,重视民生201
二、王道在仁,恕己及人202
三、立志为本,以道自任202
四、择任贤俊,同治天下203
第五节 朱熹“天理君权”的民本思想203
一、君权天授,天理限君204
二、为政以德,德主刑辅206
三、国民相依,薄取于民209
四、食为民天,重视生产212
五、节省开支,关注民生213
第六节 陈亮“富民强国”的民本思想215
一、农为民本,民为国本216
二、轻徭薄赋,民心遂安219
三、人人欲富,要在正当221
四、不与民争,藏富于民224
一、以利与人,切实宽民226
第七节 叶适“以利与人”的民本思想226
二、义利统一,实利为义227
三、量入为出,裁减税赋227
第八节 邓牧“崇古贬今”的民本思想228
一、忧民之饥,由己之饥228
二、推己及民,与民共享229
三、取民愈广,害民愈深230
四、率狼牧羊,苦不堪忍230
第七章 明清时代——中国民本思想的发皇时期232
第一节 朱元璋民为国本的民本思想233
一、治理国家,以民为本233
二、使用民力,必有限度234
三、发展农业,注重养民236
第二节 刘基“民如手足”的民本思想239
一、民如手足,伤之无益240
二、防微杜渐,忽微至大242
三、实行德治,用贤为上243
四、治国安邦,必驱豺狼246
第三节 王守仁“明德亲民”的民本思想247
一、止于至善,必在亲民248
二、良知所至,推仁而已248
三、能明明德,相生相养249
四、明德爱物,必有远近250
第四节 张居正“立君为公”的民本思想251
一、天之立君,以为民也251
三、本固邦宁,自可无虞252
二、以身奉民,民则就之252
四、痛加节省,强本固基253
第五节 明末清初“重民限君”的民本思想254
一、抨击君主,批判专制257
二、区别家国,探讨公私259
三、君臣同事,共为天下260
四、君民平等,众欲不拂262
五、设计制度,约束君权262
一、人无贵贱,生而平等264
第六节 李贽“恒顺于民”的民本思想264
二、至人之治,恒顺于民265
三、顺民之性,各展所长265
第七节 黄宗羲“民主君客”的民本思想266
一、君王为私,国家为公266
二、民主君客,社稷为重270
三、人本自利,明君护之274
第八节 顾炎武“匹夫有责”的民本思想276
一、君民同贵,分工而已276
二、封建法制,不足为治277
三、分权自治,限君独权277
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79
第九节 王夫之“以民为基”的民本思想279
一、以民为基,民无废君280
二、维护专制,非公义也280
三、平天下者,均天下也281
四、重教轻罚,宽以养民282
五、国家之败,由官邪也283
第十节 唐甄“富民养民”的民本思想284
一、政不见民,国随以亡284
二、官有百职,要在养民285
三、自秦以降,帝王皆贼286
四、天下之乱,君乱之也286
五、贤君何少,世袭之故287
六、天下治乱,责任在君287
七、天道故平,不平则倾289
第十一节 康熙“简政宜民”的民本思想290
一、简政宜民,民必归之291
二、巡察不扰,进贡不纳292
三、一切政事,必期便民293
四、蠲免钱粮,利在安民294
第八章 近代阶段——中国民本思想的开放时期296
第一节 林则徐“民力可恃”的民本思想296
一、民心可用,民力可恃297
二、爱国爱民,恃民攘外299
三、师夷长技,开启民智301
第二节 龚自珍反对专制的民本思想302
一、钳制臣民,国乏生气303
二、人格受辱,臣无气节304
三、群主专权,公务推诿304
第三节 魏源改革依民的民本思想305
一、病民之患,未之闻也306
二、变古愈尽,便民愈甚307
四、师夷制夷,卫国保民308
三、改弦更张,根柢于民308
第四节 康有为政治平等的民本思想309
一、大同世界,人人平等310
二、三权分立,主权在民313
三、性无善恶,因性而治315
四、无既生人,人性平等316
五、智民富民,新民立国317
二、没有叛乱,何来君主319
第五节 谭嗣同“初期皆民”的民本思想319
一、先民之初,举民为君319
三、五伦皆友,主权不失320
第六节 严复自由民主的民本思想321
一、天赋人权,自由为体322
二、专制国家,民为臣妾323
三、圣人之初,必也庶人323
第七节 梁启超“人民为政”的民本思想324
一、人民为政,即至太平326
二、国民一体,民无国亡327
三、权争一毫,权责一致328
四、力争自由,破除奴性329
第八节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本思想330
一、同情农民,反对剥削331
二、三民主义,以民为本333
三、权能分立,主权在民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