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温州山水诗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温州山水诗选
  • 卢礼阳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 ISBN:780725381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山水诗-作品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温州山水诗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瑞鹿寺1

总序………………………………………………………………陈步麟前言………………………………………………………………胡念望序…………………………………………………………………张乘健北雁荡山释惟一(一首)雁荡山1

晁端彦(一首)1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2

苏轼(一首)2

净名寺3

周邠(二首)3

水帘谷3

瑞鹿寺4

李孝光(一首)4

入雁荡山4

吴志淳(一首)4

宿龙湫院怀友4

朱希晦(二首)4

送惠崇上人归雁山5

龙鼻水5

章纶(一首)5

入雁荡6

章玄应(二首)6

游石佛6

灵峰洞6

文林(一首)6

寄茶与万学使7

章九仪(一首)7

能仁寺7

朱谏(五首)7

大龙湫7

雁山酬谢邦修8

寄香鱼与赵云溪(录一)8

春陪提学黄筠溪先生游雁荡山(录一)8

卓笔峰8

章玄梅(二首)8

风洞寄章千峰9

雁村行乐歌,次荡南韵9

张书绅(一首)9

闻当道诸公游雁山奉寄10

陈璋(一首)10

能仁寺10

张璁(一首)10

雁山大龙湫11

皇甫汸(一首)11

同周将军入湫访白云、云外二僧不遇11

汤显祖(三首)11

重游雁山四首(录二)12

雁山迷路12

雁荡山种茶人多阮姓,偶书所见12

李銮宣(二首)12

寄雁荡13

阮元(二首)13

将由温州至台州,过雁荡山前一日宿芙蓉村13

有怀雁宕旧游三首14

江湜(三首)14

寄雁湖和阮文达公韵15

方鼎锐(四首)15

雁山杂咏15

谢公岭15

安禅谷15

己巳九月与吴诚斋、康达夫游雁荡山16

观不足亭17

郭锺岳(五首)17

斤竹涧17

谢公岭17

洗心泉(二首)17

大龙湫观瀑布18

张盛藻(三首)18

萃儿将游雁荡,口占一律示之18

循翠微障、响泉屏入灵峰18

游碧霄洞偶成四绝,即赠其洞主金玉峰君(录一)19

王毓英(四首)19

游雁宕感忆王梅溪先贤(二首)19

卧龙峰19

大离洋舟中见雁荡山20

蒋叔南(十首)20

雁山杂咏(五首)20

灵峰20

斗鸡峰20

天柱峰20

观音峰20

大龙湫20

四月二十六日偕陈叔通、刘放园、林子有、梁众异冒雨登苦竹洞,归途过净名寺,遂与子有先生穷水帘、维摩洞之胜,口占一绝21

浴佛日自灵峰逾谢公岭,观老僧岩,还过三折瀑,大雨倾盆,遂宿灵岩,口占呈黄宾虹先生21

雨中同骏儿、川儿过灵岩寺,访俞剑华先生(二首)21

望天猫22

王舟瑶(十首)22

雁宕杂咏22

谢公岭22

洗心泉22

天柱峰22

玉女峰22

翦刀峰22

清凉泉23

卧龙峰23

火焰峰23

天冠峰23

大龙湫观瀑作歌24

朱鹏(六首)24

自窑川历芙蓉村,过四十九盘岭,抵能仁寺三十韵24

宿北斗阁餐云室有作,兼简叔南、季哲两昆仲25

白云庵25

独访梅雨岩观瀑静坐口占25

屏霞庐口占示蒋季哲26

次日偕叔南、松圃观石门潭26

林纾(二首)26

由石门入雁山道中口占,示梦旦、稚星、拔可26

大龙湫27

郑孝柽(一首)27

雁荡杂诗(录四)28

李拔可(六首)28

由灵峰至灵岩,遂游大龙湫,沿路有作28

能仁寺28

石门潭29

钱名山(二首)29

大荆29

雁荡以灵岩为美,屏霞庐踞之,为雁荡第一胜处,再赠此诗30

康有为(二首)30

雁荡之美以灵岩为第一,甲子春仲来游,宿屏霞庐,为季哲仁兄与其兄叔南兄所筑精舍,三宿极乐,留题30

灵岩31

姚琮(三首)31

展旗峰晓看采石斛者沿绳而下百余丈,真绝技也31

雁荡道中31

灵岩32

黄宾虹(五首)32

雁岩纪游杂咏32

白鹤寺32

梯云谷32

雁荡三折瀑33

坐一帆峰下观大龙湫瀑布33

灵岩寺34

陈叔通(六首)34

雁荡纪游34

老僧岩34

宿南碧霄洞34

东石梁洞34

西石梁洞35

雨后舆行35

雁荡纪游36

刘放园(五首)36

雁荡多奇峰,壬申首夏与叔通、子有同游36

雁山杂咏(录二)37

老僧岩37

四月二十四日,晨起为观瀑之游,先西石梁,次梅雨潭,次能仁寺,并观宋元祐大镬,最后至大龙湫,读先退庵公题字38

梁鸿志(七首)38

赠蒋叔南38

次和陈叔通《灵岩寺》38

大雨自西石梁至大龙湫39

天窗洞(录一)39

别灵岩39

石门潭39

雁荡40

黄炎培(二首)40

下雁荡过上马石村,留赠胡仲侯40

南坑口43

姚虞琴(二首)43

雁荡山纪游,同游者王福庵、林式言、蒋叔南43

穹明洞43

小龙吟(录二)44

范任(二首)44

去年游雁宕归,蒋叔南来书索诗未寄;今年叔南堕石门潭死,赋此寄唁45

林志钧(一首)45

随曾公养甫入雁山设计开发,命以朴质整洁为主,感赋46

经亨颐(一首)46

雁荡游感46

张叔梅(四首)46

题大龙湫47

三宿灵岩47

梅花桩47

咏罗带瀑48

罗卓英(一首)48

大龙湫49

蔡元培(一首)49

蔡履平工琴好客,去冬以事相招,信宿其家,为予奏琴一曲,豪壮不减旧时;居近雁荡,岁暮不及往游,归后赋寄长句一首50

黄式苏(一首)50

雁荡山纪游51

夏承焘(二首)51

雁荡紫竹林夜坐,与鹭山联句51

雁荡山中答马夷初翁51

余绍宋(八首)51

西石梁瀑52

五瀑咏52

大龙湫瀑52

小龙湫瀑52

中折瀑52

梅雨瀑52

中秋后一日观大龙湫瀑布53

中秋雁荡灵岩寺赏月,听蔡履平弹琴,直若升仙,生平第一赏心事也。同赏者杨雨农、李建农、周中枢、张天放53

龙溜54

池滮(六首)54

倚听响水岩前,不闻水声,一山人指示,立听处方闻潺湲声自岩中发,移步寂然,奇而赋此54

石门潭二首55

十月朔,我军抗敌乐清城郊失利,寇逼虹桥。翌晨仓皇离湖边,往大荆,途经雁山,重访灵岩、龙湫诸胜55

访李仙姑遗迹二首(录一)55

赠雁荡乡支书郑定枝56

潘天寿(一首)56

灵岩寺晓晴口占56

叶圣陶(一首)56

诗人笔底富山光57

马一浮(一首)57

题显胜门58

邓拓(五首)58

登观音洞58

写古竹洞58

灵岩口占58

神驰大龙湫59

题赵丹《雁荡大龙湫图》59

周瘦鹃(三首)59

风光第一流60

天柱峰口占60

灵山60

郭沫若(一首)60

游南雁荡61

南雁荡山61

释愿齐(一首)61

结庐明王峰61

李皋(一首)61

南雁山62

陈经邦(一首)62

南雁山62

陈经正(一首)62

游南雁荡63

宋之才(一首)63

石柱庵63

张九成(一首)63

醉翁岩64

陈埴(一首)64

南雁山64

池圣夫(一首)64

杜鹃林64

王十朋(一首)64

南雁荡歌为项镜湖赋65

陈冈(一首)65

寄南雁客65

叶公坦(一首)65

踞虎峰65

何白(一首)65

龙凤亭67

马性鲁(一首)67

题雁荡山67

刘眉锡(二首)67

南雁荡67

陈秀才承绂重筑会文书院,其远祖陈贵一兄弟读书处也,予弟有诗,即用其韵68

孙衣言(一首)68

赠别陈少文69

金晦(一首)69

重游仙姑洞怀亡友王君小云69

宋恕(一首)69

丁巳九月重游南雁荡70

严伟(一首)70

丁巳秋杪杨君子恺、阮君伯陶约游南雁,赋诗四章(录一)70

黄梅僧(二首)70

宿会文书院71

偕周井庐、姜啸樵同往会文书院71

姜会明(三首)71

自水头乘簰过二仙峰至仙姑洞71

寄题南雁山曝书亭72

将雨过东涧回望云关72

姚琮(一首)72

南雁荡72

刘绍宽(四首)72

约友游南雁73

与周井庐自山门往游南雁荡东西洞,次日同往闹村,归途作此纪游(录三)73

周喟一首73

白石74

白石山(中雁荡)74

谢灵运(一首)74

白石径为民行田74

张又新(一首)74

游白石岩(录二)75

柳宣(一首)75

赠李少和三绝(录一)75

周邠(二首)75

东漈76

王十朋(二首)76

又书岩上76

登玉甑峰77

翁卷(一首)77

同徐道晖文渊、赵紫芝泛湖77

高友玑(一首)77

洞中怀侯二谷先生三绝(录一)78

何白(一首)78

玉虹洞听道人吹笛78

张书绅(二首)78

洞中怀章愿夫二绝(录一)78

由玉甑抵西漈79

林增志(一首)79

游玉虹洞次梅溪先生韵79

施闰章(一首)79

游白石山遗诸文学79

林启亨(一首)79

登玉虹洞题壁80

林大椿(一首)80

玉甑峰81

凌夔(一首)81

将下玉甑书岩上81

释德立(一首)81

登玉甑峰和朱叔华韵82

戴启文(一首)82

玉虹洞82

张淮南(一首)82

永嘉上浦馆逢张子容83

江心屿83

谢灵运(一首)83

登江中孤屿83

孟浩然(一首)83

题谢公游孤屿84

李白(一首)84

与周生(节录)84

杜甫(一首)84

送裴虬作尉永嘉84

韩愈(一首)84

江心寺85

张又新(一首)85

改孤屿为双峰85

崔道融(一首)85

江夕85

赵抃(一首)85

驾幸温州次僧宗觉韵86

杨蟠(二首)86

孤屿山86

登孤屿86

王十朋(一首)86

戏题江心寺僧房壁87

许及之(一首)87

中川席上送陈同甫87

陆游(一首)87

江心寺88

徐照(一首)88

题江心寺88

林景熙(一首)88

谢公楼89

文天祥(一首)89

至温州89

谢子通(一首)89

江心送别90

李孝光(一首)90

江心寺赠唐博士90

陈冈(一首)90

江心御爱松90

刘现(一首)90

次韵文山北归宿温州江心寺诗91

赵居任(一首)91

题江心寺91

何文渊(一首)91

江心寺与日庵禅师91

章玄应(一首)91

游孤屿92

谢铎(一首)92

谒文信国祠次公韵92

文林(一首)92

江心寺限韵赠鄞人黄宪伯93

王瓒(一首)93

游江心寺四十二首(录一)93

高宾(一首)93

江心寺93

侯一元(一首)93

谒文信国祠94

杨宗业(一首)94

己酉岁巡海登寺视瓯形胜偶兴94

杨文骢(一首)94

登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95

朱彝尊(一首)95

文丞相祠95

袁枚(一首)95

江心寺95

阮元(一首)95

吊文信国96

李銮宣(一首)96

孤屿吊顾尚书96

曾衍东(一首)96

文信国祠述古97

梁章钜(一首)97

孟楼97

瞿霁春(一首)97

孟楼春望97

吴乃伊(一首)97

江心谒文卓二公祠98

端木百禄(一首)98

登孟楼98

曾元琳(一首)98

瓯江竹枝词(录二)99

江湜(一首)99

陈生不远百里送我至江心寺,于其扇上作《孤屿送行图》为赠,并系以诗99

郭锺岳(二首)99

江心寺文信国公祠100

符璋(一首)100

登江心屿谒先信国公祠101

文廷式(一首)101

清辉石刻102

丁立诚(四首)102

御览阁102

浩然楼102

澄鲜阁102

和谢康乐永嘉诸诗(录一)103

丁立中(二首)103

遗教堂103

朱公祠103

冒广生(一首)103

渡永嘉江心孤屿,吊文信国、谢皋羽、卓忠毅三公,是夕宿雪嵋师方丈104

罗华(一首)104

和姚味辛游江心寺谒文相祠次韵105

宋慈抱(一首)105

和谢灵运《登江中孤屿》105

刘绍宽(一首)105

江心寺余地为外人占住,往游多阻,惘惘者久之。今于隔江遥望,感而作此106

刘景晨(一首)106

十二月初九日独游孤屿谒文信国公祠106

王理孚(一首)106

温州江心寺107

余绍宋(一首)107

江心寺107

夏承焘(一首)107

石室山108

楠溪江108

谢灵运(三首)108

过白岸亭108

登永嘉绿嶂山108

宿象浦驿记梦109

张又新(二首)109

青嶂山109

罗浮山109

赵抃(二首)109

早离温江夜泊白沙步109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伸鄙述启好游者110

刘安上(一首)110

荆溪有怀110

叶适(一首)110

李溪曲别郑遇111

戴蒙(二首)111

暮春偶成111

合溪水阁111

徐照(一首)111

响山渡头晚眺112

赵汝回(一首)112

宿罗溪山112

潘希白(一首)112

入南溪112

林一龙(一首)112

白沙至芳林岭112

谢隽伯(二首)112

游大若岩113

大烘溪113

许景亮(一首)113

吊陶隐居祠113

尹廷高(一首)113

屏风屿114

林泉生(一首)114

题大若岩114

朱伯清(四首)114

北湖114

蛾眉峰114

题便面二首(录一)115

龙船岩115

谢德瑜(二首)115

鹤山东眺115

西眺115

谢德琦(一首)115

题水亭116

谢廷循(二首)116

临清楼寄鹤阳诸侄116

寄志贤、昭贤诸侄116

朱瞻基(一首)116

并野农歌117

谢志贤(四首)117

鹤阳八景(录四)117

锦嶂春晖117

玉泉夜月117

兰台清风117

过罗川鹤巢洞118

朱墨癯(三首)118

飞凤山118

伏虎岩118

重游大若岩118

朱谏(三首)118

交池寺在永嘉江北,与乐清相界,其地僻且幽,从馆头入可二十余里,从罗溪入可十四五里。溪山秀茂而无居民,旧有居士十数人,种茶蔬自给。予幼时随家君在郡城,常有人自彼中来者,具述其寺之清隐,郎心慕之。后四十年间,往来永嘉,竟不得一到。正德间春,予家居无事,忽119

大若岩在永嘉北八十里,高十七丈,深十四丈,广二十八丈,中虚而明。以今考之,在太源之西,小源之东。土人呼为大芙蓉岩。与白泉相近,瀑岩颇与雁山相类。诗寄叶清白、章雁石、赵涧边119

傅岩瀑120

潘廷绪(一首)120

十老会120

王叔果(四首)120

大若岩120

梦中重游陶公洞121

辛未春游楠溪诸乡,赋谢诸姻友(二首)121

何白(二首)121

题《大若岩赤水洞图》歌121

罗浮山柳将军庙122

桑瑜(一首)122

渡江入楠溪122

汪循(一首)122

题罗浮山有怀白沙先生122

林梦龙(一首)122

游大若岩123

韩则愈(三首)123

白泉诗123

楠溪诗123

雨渡永嘉江夜入楠溪124

黄厥昌(一首)124

春暮寻陶贞白丹室故址124

朱彝尊(四首)124

永嘉杂诗二十首(录三)124

白水漈124

华严山124

绿璋山124

大若岩125

朱永嘏(一首)125

横溪独钓125

林齐鋐(一首)125

题真诰岩126

林敷紫(一首)126

游大若岩126

释莲舟(一首)126

重建大若岩寺126

释一缘(一首)126

九峰山二首127

赵镇(一首)127

题大若岩127

陈遇春(三首)127

响山二首(录一)127

题戴蒙书院128

谢天五(一首)128

南山秋瀑128

徐定超(一首)128

咏乌桕128

戴步龙(一首)128

楠溪竹枝词129

石方洛(十二首)129

证觉院钟131

丁立诚(二首)131

楠溪131

题大若岩陶公洞132

蒋叔南(二首)132

偕徐君缉之、郑君藩侯及儿子德中游大若岩宿陶公洞132

十二峰132

黄式苏(一首)132

集中塘胡生定侯宅,定侯方远出,寇梗未归。其妇命子逸麟款客,馔具甚丰。余既访定侯父化之老友之墓,徘徊久之。墓距宅西南百数十武也。昔水心先生言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今日乃无一树。因写红梅为胡宅补壁,辄题此诗133

刘景晨(三首)133

鹅塘晚步133

偕怡斋登蟾山133

暮春登十二峰134

柯逢春(一首)134

游大若岩赋寄陈君育慈134

陈继严(一首)134

石碑峰135

陈修仁(一首)135

重游十二峰赋寄育慈135

叶世藩(五首)135

甲申十月游大若岩得诗十六首(录五)135

陶公洞135

玉峰洞135

童子峰135

斗鸡岩136

展旗峰136

陈寿椿(二首)136

赤水井136

泛永嘉江日暮回舟137

瓯江137

孟浩然(一首)137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国辅少府137

张子容(一首)137

坐永嘉花船渡温溪138

顾况(一首)138

永 嘉138

杨文骢(一首)138

舟中杂咏(录一)138

袁枚(一首)138

永宁江139

赵翼(一首)139

永嘉舟行139

丁立诚(一首)139

瓯江139

丁立中(一首)139

咏瓯江140

陈葆善(一首)140

永嘉江楼春望140

邓拓(一首)140

与刘景玉安固泛舟141

飞云江141

陆游(一首)141

泛瑞安江风涛贴然141

林景熙(一首)141

飞云渡141

徐淮(一首)141

晓过飞云江142

林亭(一首)142

飞云渡142

黄青霄(一首)142

题阮荔汀二尹《云江共济图》143

释晓柔(一首)143

晓过飞云江候渡143

俞樾(一首)143

自福州还杭过瑞安143

端木百禄(一首)143

渡飞云江143

鲍鲲(一首)143

飞云江144

项骧(一首)144

船屯渔唱(录一)145

鳌江145

王十朋(一首)145

萧家渡145

张綦毋(一首)145

将至顺溪146

赵诒瑄(一首)146

萧家渡146

徐恕(一首)146

钱仓渡146

孙锵鸣(一首)146

游鳌江遇雨,过王氏别业147

董沄(一首)147

中秋鳌江观潮147

陈乙(一首)147

自平阳鳌江至桐山道中作148

郑衡(一首)148

答鳌江张伯度148

黄式苏(一首)148

自县城赴灵溪江上作149

刘绍宽(一首)149

题仙岩瀑布呈陈明府150

仙岩150

谢灵运(一首)150

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150

方干(一首)150

仙岩庄151

林石(一首)151

梅雨潭忆旧游151

刘安上(一首)151

视修南塘反,同陈君举诸贤游梅雨潭152

许景衡(一首)152

题圣寿院152

沈枢(一首)152

止斋即事153

陈傅良(一首)153

题仙岩梅雨潭153

高则诚(一首)153

再游仙岩154

杨南(一首)154

游仙岩寺154

任道逊(一首)154

白莲池154

文林(一首)154

漱玉泉155

何白(一首)155

宿仙岩寄郝明府155

谭用谏(一首)155

仙岩十景(录一)156

潘耒(一首)156

题《仙岩山图》157

刘廷玑(一首)157

赠天目和尚157

杭世骏(一首)157

仙岩158

李銮宣(一首)158

仙岩杂诗158

梁章钜(一首)158

和子元司马梅雨潭观瀑韵159

张盛藻(二首)159

十月二十一日邀郭外峰、石子元两司马游仙岩,观瀑布,宿圣寿寺,子克萃偕行159

雷响潭160

戴启文(一首)160

仙岩十咏(录一)160

陈范(一首)160

张宋庼属题《仙岩观瀑图》161

胡调元(一首)161

游仙岩次杨知事君述韵四首(录一)161

宋慈抱(二首)161

偕瓯风社同人登仙岩陈止斋先生读书台162

仙岩谒陈文节祠162

姚琮(一首)162

仙岩162

刘绍宽(一首)162

又题仙岩瀑布163

余绍宋(二首)163

视察瑞安振务既毕,县长许君学彬约游仙岩寺,观梅雨瀑,瀑在翠微山麓163

游仙岩164

胡行之(一首)164

题刘昆圃明府《乘风破浪图》165

南麂165

何白(二首)165

南麂四首(录二)165

鲍台(一首)165

题刘昆圃邑尊《乘风破浪图》166

黄青霄(一首)166

南麂(八首)167

鲍铭书(一首)167

南麂167

王理孚(十首)167

南麂六绝句(录五)169

南麂(录二)169

刘绍宽(五首)169

百丈漈观瀑171

百丈漈171

刘廌(二首)171

白云隐居作171

访叶湜心,即约其同游百丈漈172

万里(四首)172

南田八咏(录四)172

亢五峰172

三叠石172

百丈漈172

降龙寺172

韩锡胙(二首)172

刘诚意故里173

游百丈漈173

吴捧日(一首)173

山中作六首(录二)174

汪嘉榖(一首)174

芝田竹枝词(四首录一)174

林鄂(一首)174

寄题刘文成故里174

端木百禄(三首)174

谒文成公祠墓175

游百丈漈感怀175

蒋叔南(二首)175

游青田山别刘祝群175

自圣泉洞寄呈祝群175

丁辅之(二首)175

游南田山,宿刘君祝群家,归途过石门洞,口占纪事176

百丈漈观瀑176

陈叔通(二首)176

合掌岩177

蒲壮所城177

陈陶(一首)177

蒲门戍观海177

陈桷(一首)177

西山最高处名合掌岩,乡先达陈季任先生刻诗其上,予登此眺望,因而成咏178

陈高(一首)178

送郑汝玉归莆关178

华文漪(二首)178

秋月下偶经西庵178

西庵看牡丹戏作179

张元品(四首)179

合掌岩179

初春自将军岭抵蒲门城179

蒲城闲眺179

哭二弟小嵋180

张綦毋(一首)180

船屯渔唱180

谢香塘(一首)180

月夜由蒲门舟返桐川181

华英(一首)181

过松生叔墓下181

刘绍宽(一首)181

咏怀乡先辈四首(录一)181

范鸿书(二首)181

月夜游蒲城东庵181

永嘉墨池庙182

市区182

杨蟠(一首)182

咏永嘉182

文林(一首)182

永嘉东瓯王庙吊古183

王叔果(一首)183

初夏同景显、景龙二侄登郭公山小酌183

曾元琳(一首)183

永嘉颜鲁公祠183

刘之屏(一首)183

永昌堡184

丁立诚(四首)184

韦公堤184

宿觉墓184

胡公庙184

上下河185

罗华(五首)185

永嘉杂诗十二首(录五)185

春草池185

雪山185

吹台山185

九山第一185

谢客岩186

余绍宋(一首)186

百花岩187

泰顺187

吴畦(一首)187

自松源回库村187

吴驲(一首)187

三友洞感怀188

包湉(一首)188

锦绣谷188

吴泰和(一首)188

山交寺189

李颜(一首)189

沓石庵189

董正扬(二首)189

江口瀑布190

百丈谣190

董斿(二首)190

《曝书亭集》载嘉兴徐节之先生明季避乱,曾匿罗阳之天关山,询诸村人,无复知者,因成此绝190

望天关山感赋191

林鄂(一首)191

[附]本书征引书目192

编后语 卢礼阳197

后记 胡念望1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