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 以立法目的多元论为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 以立法目的多元论为视角
  • 董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5991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气候变化-立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系列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 以立法目的多元论为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现状7

三、研究方法17

四、主要创新18

第一章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概论21

第一节 目的论的思想探源21

一、目的论的哲理脉络21

二、目的论的法学追问25

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的内涵31

一、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定义31

二、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的概念界定36

三、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的特征与分类51

四、与相关概念的关系59

第三节 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的方法论探析72

一、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理论学说评析75

二、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的法益解释:义务权利的平衡80

三、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关系的主客一体化阐释85

第四节 风险社会中气候变化立法的反身性制度结构因应87

一、风险的社会性隐喻88

二、因应风险的预防性制度结构90

第二章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的形成和演变94

第一节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的生成94

一、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形成的理念基础95

二、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生成的宪法性根基114

三、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的法目的生成126

第二节 典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的嬗变153

一、2007年之前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153

二、2007年之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169

三、新兴经济体国家气候变化立法目的发展的新趋势183

第三章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与立法基本原则196

第一节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基本原则的确立197

一、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基本原则的判别标准200

二、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关联201

第二节 气候变化立法基本原则的价值定位205

一、公平价值:谋求包容共进205

二、秩序价值:维系气候安全209

三、效率价值:确保永续发展212

第三节 风险预防原则215

一、风险预防原则:气候变化法律义务的目的论阐释215

二、风险预防原则的内涵217

三、风险预防原则中的利益平衡218

四、风险预防原则的气候变化法应用219

第四节 排放者付费原则220

一、排放者付费原则的概念220

二、排放者付费原则的利益公平调整221

三、排放者付费原则的应用222

第五节 协同合作原则224

一、协同合作原则的概念224

二、协同合作原则的利益协调与利益整合226

第六节 适应性管理原则228

一、适应性管理的概念和内涵228

二、适应性管理成为气候变化法律原则的必要性分析230

三、适应性管理原则的气候变化法应用235

第四章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与基本法律制度选择237

第一节 概述238

一、制度与机制238

二、应对气候变化法基本制度的解析239

三、应对气候变化法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概述240

第二节 风险预防制度241

一、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机制242

二、气候变化综合决策制度246

三、气候风险决策的主要工具性制度249

第三节 气候变化安全规制制度252

一、气候友好型技术开发与转让制度252

二、气候变化资金支持保障制度254

三、气候变化信息交流制度256

四、资源可持续管理制度260

第四节 气候变化法律权利保护制度265

一、从权利属性看气候变化应对的法律权利265

二、气候发展权266

三、气候安全权267

四、生态环境权272

第五节 气候变化损害填补责任制度273

一、司法救济机制274

二、损害填补的社会化救济机制276

第五章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与区域气候变化利益权衡280

第一节 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管治的利益权衡283

一、应对气候变化规划行政中的公共利益283

二、应对气候变化行政过程的规划裁量及其限度287

第二节 区域气候变化应对的利益协调机制290

一、区域气候变化适应的治理挑战290

二、气候变化应对的区域协调治理机制293

第三节 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协同机制296

一、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利益抵牾296

二、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利益协同298

第四节 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性政策工具的区域整合机制——以碳交易为例300

一、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的利益平衡原则300

二、区域碳排放权优化配置的法律原则310

第六章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的生成与展开313

第一节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目的形成的影响因素314

一、国际气候变化应对的责任担当314

二、国内气候变化应对的利益平衡之道326

三、碳总量管理的能源政策选择329

第二节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方向331

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政策331

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现状与总体评价337

三、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的不足339

第三节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完善346

一、基本法统领346

二、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的规范效力确认与法治化路径选择353

结论361

参考文献365

后记3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