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情调研 2005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情调研 2005 上
  •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4125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社会调查-调查报告-中国-200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情调研 2005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吉林省“三农”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

内容提要3

前言3

吉林省“三农”发展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5

一、吉林省农民的社会心态现状5

二、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及问题12

三、吉林省农民增收的状况及问题20

四、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与农民贷款难问题24

五、吉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状况及问题28

促进吉林省“三农”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32

一、优化“三农”发展环境,促进农民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33

二、建立多重机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有效转移37

三、通过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38

四、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农村良性融资机制40

五、从观念变革和制度创新着手,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健康发展41

参考文献42

致谢45

失地农民上访:问题、成因与对策——以长春、吉林、延吉三市为例47

内容提要49

调研背景49

失地农民上访的焦点议题51

一、征地补偿标准过低52

二、征地补偿标准不一53

三、征地补偿款分配混乱53

四、某些“惠农政策”引发问题54

五、生活隐忧无法消除55

失地农民上访的深层原因56

一、上访失地农民的基本构成57

二、上访失地农民的主要诉求58

三、失地农民上访问题久拖不决的根源60

解决失地农民上访问题的对策建议63

一、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三个原则64

二、处置征地补偿费的两个方向65

参考文献65

安顺市三县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67

内容提要69

调研背景69

县域经济发展71

一、贵州县域社会经济有一定发展,但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71

二、对推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73

农村社会保障79

一、全国农村社会保障有了一定基础,但贵州有一定差距79

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84

农村劳动力转移85

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安顺市三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86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88

参考文献89

附录:贵州省农村入户调查问卷90

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对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农村教育状况的调查93

内容提要95

调研的意义、对象与方法95

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96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97

二、人口变化带来农村小学的生源问题100

三、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情况101

四、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102

五、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情况未绝102

六、某些中小学教育质量出现滑坡102

七、农村教育经费投入难题104

八、“一费制”在某些方面给农村教育部门带来了冲击105

九、农民对于农村教育的满意度较低108

促进吉林省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109

一、政府应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109

四、建立对农村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110

二、将义务教育经费列入“专户管理”110

三、建立对“普九”欠账的偿还机制110

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培训111

六、对到农村任教的教育人才给予政策上的倾斜111

七、建立城乡之间教育资源交流机制111

八、农村应将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112

九、建立公共支出的财政体制112

参考文献113

村民委员会“海选”及其对乡村政治建设的影响115

前言117

内容提要117

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119

村民委员会“海选”在乡村治理变革中的兴起121

一、村民委员会“海选”首先来源于村民委员会的兴起及其法律地位的确立121

二、村民委员会“海选”直接发端于村民委员会实行直接选举制度126

村民委员会“海选”的发展与推广133

一、村民委员会“海选”在梨树县和吉林省的发展133

二、村民委员会“海选”在全国其他地方的推广135

村民委员会“海选”立法与村民自治法制建设139

村民委员会“海选”在乡村政治生活中的积极意义151

一、“海选”调动了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增强了村民和村委会成员的民主法制意识151

二、通过“海选”,村中大批“能人”脱颖而出,改善了干群关系152

四、“海选”促使村委会注重自身自治能力建设,增进了村委会功能的发挥153

三、“海选”有利于推动村务廉洁建设和解决村中一些老大难问题153

村民委员会“海选”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155

一、非集体经济力量左右着“海选”的选民基础155

二、农村传统习惯势力影响和干扰着“海选”的过程155

三、“海选”的村委会成员都身为个体户,掌握着本村的自治管理资源156

四、“海选”导致村民委员会选举成本加大156

五、“海选”难以保证多民族村的少数民族在村委会中有适当名额157

六、“海选”在国际媒体和基金会异乎寻常的关注下,已成为西方国家向我国渗透其民主价值观的一个载体157

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思考——黔东南州民族地区调研报告161

前言163

内容提要163

全国以及黔东南州民族地区人口概况165

建立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167

一、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稳定器168

二、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69

三、应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169

四、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70

的重要步骤170

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与问题171

一、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现状171

二、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73

民族地区农村社区保障的探讨175

一、农村社区保障是农村养老保障最佳替代方式176

二、建立农村社区保障的可行性176

农村养老保障案例178

一、黔东南州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178

二、新疆民族地区的“呼图壁模式”179

三、日本的“农民互助共济型”养老保险制度181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183

一、尽快制定《农村社会保障法》183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184

三、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186

四、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建议187

参考文献189

附录:贵州农村人口调查问卷190

什么阻碍了西部崛起——来自六盘水的调研报告195

内容提要197

调研背景197

一个典型的西部资源型工业城市——全面定位六盘水199

一、历史视角下的六盘水199

二、区域视角下的六盘水201

一、一个大的历史背景:转轨时期的区域布局203

什么阻碍了西部崛起——制约六盘水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203

二、“西电东送”下的煤与电的博弈——扭曲的能源价格机制204

三、税制改革下地方财政的尴尬——“一刀切”政策的反思206

四、退耕还林与生态补偿——缺失的发展权209

五、从“三线建设”到“西部开发”——需要怎样的思变?210

西部崛起靠什么——六盘水打什么牌?212

一、在产业布局上,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212

二、在城市发展上,实现从“江南煤都”向“中国凉都”的跨越213

参考文献214

黔东南地区旅游产业调查报告215

前言217

内容提要217

黔东南地区文化资源评估及开发现状218

一、黔东南地区文化资源评估219

二、黔东南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现状222

黔东南地区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225

一、对固有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及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破坏情况严重225

二、对传统文化遗产缺少整体保护、整体开发意识227

三、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产品文化内涵的揭示明显不足231

四、重视商业运作,忽视专业指导232

五、旅游开发缺乏准确的文化定位与正确的价值取向233

六、因利益分配不公而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值得注意234

七、一个非常可怕的倾向:以“官俗”取代“民俗”237

八、对传统文化还缺乏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239

关于黔东南地区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几点建议242

一、充分发挥学者在文化遗产发掘研究咨询中的主导作用242

二、更新我们的资源观念245

三、加强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宣教与推介力度247

四、整合人力资源,加强队伍建设254

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257

前言259

一、问题的提出259

内容提要259

二、调研内容和目的260

三、调研方法和过程261

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主要状况262

一、柴达木盆地资源立体开发和发展循环经济思路262

二、格尔木市与发展循环经济265

三、海西州与发展循环经济269

四、青海湖湿地生态保护273

关于促进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与建议275

一、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275

二、调研建议及分析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