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605706.jpg)
- 刘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4228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扶贫-研究-新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3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4
1.2.1 关于贫困成因的研究4
1.2.2 关于扶贫开发机制的研究8
1.2.3 关于扶贫开发其他方面的研究14
1.2.4 关于新疆扶贫开发的研究20
1.2.5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22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24
1.3.1 研究思路24
1.3.2 研究内容24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6
1.4.1 研究方法26
1.4.2 技术路线26
1.5 本书的创新点27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9
2.1 概念界定29
2.1.1 贫困29
2.1.2 贫困地区31
2.1.3 扶贫开发与反贫困32
2.1.4 机制的“FRP”研究框架与扶贫开发机制33
2.2 贫困的标准和测度36
2.2.1 贫困线36
2.2.2 贫困程度的计算方法38
2.3 相关理论42
2.3.1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42
2.3.2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43
2.3.3 莱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43
2.3.4 冈纳·缪尔达尔的综合反贫困理论44
2.3.5 舒尔茨的促进人力资本反贫困战略理论45
第3章 新疆贫困程度测度与扶贫开发概况46
3.1 新疆贫困程度测度与分析46
3.1.1 新疆FGT贫困指数47
3.1.2 新疆FGT指数分阶段分析50
3.1.3 新疆FGT指数分解分析51
3.1.4 新疆FGT指数模拟分析53
3.1.5 新疆FGT指数比较分析54
3.2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概况55
3.2.1 扶贫开发历程简述55
3.2.2 扶贫实践与成果57
3.2.3 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与机遇58
第4章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系统构成与效率评价60
4.1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启动系60
4.1.1 启动系主体结构与表现60
4.1.2 启动主体的定位69
4.2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导向系71
4.2.1 新疆扶贫开发对象的瞄准与甄别71
4.2.2 瞄准精度评价75
4.2.3 有效甄别设计88
4.3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动力系93
4.3.1 动力源93
4.3.2 动力传递97
4.3.3 动力去向105
4.3.4 动力效果111
4.4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约束系118
4.4.1 扶贫监测118
4.4.2 扶贫监督123
4.4.3 扶贫规章126
4.4.4 约束系的效率分析和功能拓展128
第5章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实证分析130
5.1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综合评价130
5.1.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131
5.1.2 综合评价指标设置及评价测算132
5.1.3 运行状况评价结论138
5.2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140
5.2.1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141
5.2.2 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41
5.2.3 研究结论148
5.3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内部制约因素分析149
5.3.1 扶贫开发机制内部制约因素的选择150
5.3.2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152
5.3.3 计量结果与分析157
第6章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缺陷与制度成因分析167
6.1 启动系的缺陷167
6.1.1 存在委托代理成本167
6.1.2 扶贫政策“硬着陆”169
6.1.3 政府集权与效率低下169
6.1.4 社会组织和国际机构参与程度低170
6.1.5 农户主体地位缺少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170
6.2 导向系的缺陷172
6.2.1 瞄准指标单一化173
6.2.2 现金发放式扶贫效果差174
6.2.3 瞄准精度有待加强174
6.2.4 贫困村覆盖率低175
6.3 动力系的缺陷176
6.3.1 三项扶贫传递资金各有不足176
6.3.2 资金传递与使用效率不高177
6.3.3 非政府开发式项目资金欠缺178
6.3.4 扶贫方式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179
6.3.5 扶贫效果持续性差181
6.3.6 南疆地区扶贫效率偏低183
6.4 约束系的缺陷184
6.4.1 监督机制不健全184
6.4.2 农户信息反馈机制缺失185
6.4.3 贫困监测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185
6.4.4 扶贫规章有待进一步完善186
6.5 扶贫开发机制内部关联性的缺陷187
6.5.1 启动系与动力系职能边界模糊187
6.5.2 启动主体作用于导向系很难保证客观和准确187
6.5.3 导向系对动力系的支持不够188
6.5.4 约束系与其他系统“貌离神合”188
6.6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存在缺陷的制度成因分析189
6.6.1 制度变迁与制度的路径依赖189
6.6.2 政府失效与委托代理关系190
6.6.3 强制性变迁与地方适用性192
6.6.4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摩擦193
第7章 国内外扶贫开发机制高效运行的经验及对新疆的借鉴195
7.1 国外扶贫开发机制高效运行的经验195
7.1.1 发达国家扶贫开发机制高效运行的经验195
7.1.2 发展中国家扶贫开发机制高效运行的经验201
7.2 国内扶贫开发机制高效运行的经验206
7.2.1 发达省份扶贫开发机制高效运行的经验206
7.2.2 欠发达省份扶贫开发机制高效运行的经验208
7.3 国内外扶贫开发机制高效经验对新疆贫困地区的借鉴211
第8章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润泽与调适213
8.1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整体润泽213
8.1.1 启动系建设213
8.1.2 导向系建设217
8.1.3 动力系建设219
8.1.4 约束系建设224
8.1.5 内部关联性建设226
8.2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的个性化调整228
8.2.1 针对南疆贫困地区的个性化调整228
8.2.2 针对北疆贫困地区的个性化调整230
8.2.3 针对边境地区的个性化调整231
8.3 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机制配套环境和制度调适232
8.3.1 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232
8.3.2 财税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233
8.3.3 市场环境建设234
8.3.4 对口支援政策234
8.3.5 人才发展规划235
第9章 结论与展望236
9.1 结论236
9.2 展望238
参考文献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