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德何以可教? 民族际视野下的生成论道德学 encasement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ty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德何以可教? 民族际视野下的生成论道德学 encasement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ty](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610460.jpg)
- 沈云都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4773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伦理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德何以可教? 民族际视野下的生成论道德学 encasement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ty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道德教育的可能性问题:一个思想史的角度1
一、问题的缘起1
二、问题意识及其理论紧张1
(一)“道德何以可教?”——三个基本问题和两种同一性1
(二)休谟与“道德可教”的理论困境:经典经验主义的怀疑论2
(三)休谟道德学批判的后果:“真”与“善”的两失8
(四)当代学派对古典经验主义道德学的回应10
三、立论前提初涉及相关文献略要14
(一)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理论承续性问题14
(二)国内关于“同一性”与“异质性”(“非同一性”)问题的争议16
(三)马克思与哈贝马斯道德哲学相关议题评述17
(四)马克思生成论传统与现代哲学的关系20
(五)本书所谓“道德的真理性”问题21
(六)可知性和共识性:道德的形式分析22
(七)“生成论”与“历史观”23
(八)近代与现代23
四、选题意义分析、重要概念界说与论文框架安排24
(一)选题分析24
(二)重要概念界说与论文框架安排25
五、研究方法28
(一)微观层次:文献分析法28
(二)中观层次:思想史对话的方法29
(三)宏观层次:“科学的历史理性批判”方法29
六、研究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30
(一)研究的难点30
(二)可能的创新点31
第一章 道德哲学的近代来路:同一性问题32
一、休谟道德哲学的构建意义32
二、康德:道德真理的重建、主体的分裂与道德神学35
(一)从“事实与价值的二分”到“理性的经验运用与实践运用”35
(二)道德形而上学:主体的分裂与道德形而上学的重建38
(三)虚置的公共性:康德道德共同体的空设41
三、费希特、黑格尔、叔本华:弥合康德问题的三次尝试45
(一)道德哲学的本体论与弥合主客体的方案:从费希特到黑格尔45
(二)黑格尔:从道德上升为伦理50
(三)叔本华:非理性的和不可知的同一性55
第二章 马克思生成论对近代思想建制的突破:现实历史中的人56
一、马克思对近代哲学抽象性的反思:黑格尔与费尔巴哈56
(一)黑格尔与近代哲学的关系56
(二)对近代哲学的一次失败的检讨:唯物主义、费尔巴哈与抽象的问题59
二、马克思的生成论62
(一)通过主体的自由自觉活动而展开62
(二)生成的自然界63
(三)生成的主体“人”68
(四)马克思生成论的社会性73
(五)马克思生成论的批判性75
三、马克思的伦理思想77
第三章 生成论的道德学转向:从马克思到哈贝马斯81
一、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81
(一)对马克思的近代化理解81
(二)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转向文化批判84
(三)阿多诺的矛盾:本体论的星丛观与道德哲学的底线论86
(四)补论一:对“哈贝马斯放弃批判论”的批判94
(五)补论二:哈贝马斯作为历史反思的理论出发点:从卢卡奇到阿多诺96
二、哈贝马斯:生成论的道德学转向96
(一)法兰克福两代大师的思想共业:“对启蒙进行自我反思”96
(二)生成论的道德学转向:哈贝马斯主体间性道德学对主客体同一性的淡化98
(三)一点评价107
第四章 哈贝马斯生成论道德学的体系110
一、生成论道德学的基本原则与生活世界的问题110
(一)寓于异质性之中的普遍性:阿多诺传统与康德传统的对接110
(二)非稳固的真理性:历史的程序主义,或非实质主义111
(三)暂时性真理观的批判维度:同一性作为社会专制的挽回113
(四)以主体间性为前提的生成性:生成论的道德学转向的主体间性范式问题114
二、实践理性的运用:哈贝马斯生成论道德哲学的三个层次116
(一)重建理论的实践性质116
(二)实践理性的三种运用:实用的、伦理的和道德的118
(三)对哈贝马斯道德学的生成性的回顾和反思126
三、自我同一性与哈氏道德哲学的心理学结构模式128
(一)引论:自我同一性与独立的自我结构129
(二)哈贝马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科尔伯格道德意识阶段理论的借鉴和修正131
(三)道德认知发展结构模式所面临的威胁141
四、一点评价及生成论的理论展望142
(一)道德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42
(二)哈贝马斯生成论道德学对主客体同一性问题的放弃144
第五章 哈贝马斯道德自律学说的政治实现146
一、哈贝马斯“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合法性”,还是“主体”?147
二、程序主义是道德自律理想的政治表达151
三、道德自律学说的政治实现:法律与真理155
四、结论159
第六章 从道德认知到道德动机:生成论道德哲学的晚近发展160
一、作为道德真理之重建的古典道德认知主义:从休谟到康德160
二、异质性问题对道德认知主义的挑战及其回应:早期哈贝马斯163
三、寓于民族一宗教生活史中的道德直觉作为道德的动机:晚近哈贝马斯165
四、道德认知主义向经验历史的敞开:道德认知对道德动机的理性整合169
结语道德何以可教:生成论道德学的现实启发174
参考文献185
附录198
后记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