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二编 第19册 张恨水与民国文学的雅俗之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二编 第19册 张恨水与民国文学的雅俗之辨
  • 李怡主编;康鑫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322322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二编 第19册 张恨水与民国文学的雅俗之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张恨水:中国文学雅俗之辨无法绕开的话题17

第一节 「三统」文化与雅俗文学流变17

一、中国文学的内在运作基点:道统、政统、学统18

二、「三统」文化影响下的「雅」、「俗」之分19

第二节 近现代通俗文学观及其转型23

一、古代通俗文学观的两个层面:「使俗通」与「通于俗」23

二、被置换的释义:现代文学中的「通俗」、「平民化」、「大众化」28

三、流变中的异质:「通于俗」与台湾现代通俗文学观35

四、小结38

第三节 张恨水:民国雅俗文学论辨之「结」39

一、历史与个人:「民国第一写手」39

二、「过渡时代」与张恨水的双重文化心态41

三、文学雅俗之辨与「张恨水现象」44

第二章 张恨水雅俗文学观的生命体认47

第一节 杂谈:《读书百宜录》中的阅读体验48

一、作为读者的张恨水及其阅读体验48

二、时间、空间、自我生命与阅读50

三、阅读与闲适:从雅事到雅趣54

第二节 「考据」、「历史」两个嗜好:从未完成的中国小说史说起58

一、为通俗小说著史:张恨水的持久心愿58

二、在创作与学术之间:张恨水的1930年60

三、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研究的初始阶段:通俗小说家的文学史64

第三节 序跋:理解张恨水雅俗文学观的重要向度66

一、从「创作人生」到「叙述人生」66

二、以「叙述人生」为基点的武侠小说创作70

三、「叙述人生」影响下的文学功能观75

四、「章回小说大家」:在文学形式的雅俗之间78

第三章 张恨水与其他作家比较研究(一)——时代动因与文学的雅俗融通83

第一节 由俗趋雅:「民族意识」与通俗文学作家的创作转型84

一、面对国难:官方意识与主导文化影响下的雅俗融通85

二、包天笑:「旧小说的押阵老将」的创作转型87

三、刘云若:「天津张恨水」的创作转型90

第二节 张恨水:从「平民意识」到「民族意识」93

一、张恨水创作转变的思想演进逻辑93

二、主导文化下自我的文化选择:《太平花》的两次修改99

三、从民间到民族:武侠小说「侠义观」的嬗变101

第三节 化雅从俗:「新市民小说」与抗战主导文化的契合与疏离105

一、徐訏:「『大众化』是文学的本质要求」107

二、无名氏:以「新的媚俗手法」夺取读者110

三、被批判的「娱乐」:通俗文学品格的判定及提升质素112

第四节 小结114

第四章 张恨水与其他作家比较研究(二)——文学审美品格世俗性与超越性的辩证关系123

第一节 重评雅、俗文学的双峰:鲁迅与张恨水124

一、由雅俗文学「双峰并峙」的讨论想到的124

二、用文学指向「人生」与「人生」的繁复层面127

三、《伤逝》、《金粉世家》之比较129

第二节「雅俗共赏」新论:张爱玲与张恨水131

一、「雅俗共赏」的释义131

二、同中存异的世俗审美品格133

三、消费语境下的世俗化转向:张爱玲、张恨水在当代135

第三节 小结136

第五章「张恨水现象」:雅俗文学典律建构的社会文化机制139

第一节 雅俗文学典律建构的尺度与分歧139

一、两种经典与「张恨水现象」的典范意义139

二、民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与雅俗文学的弥合141

第二节 民国通俗文学繁荣的社会机制142

一、物质基础:「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成143

二、传播机制:现代传媒兴起与大众传播145

三、创作机制:报刊生态中的文学嬗变146

第三节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张恨水热」151

一、走进「惊世扬名的角逐场」:「张恨水热」在上海152

二、民国三次「言情小说热」的文化解读159

第四节 如何成「迷」?——「张恨水迷」的群体与认同170

一、「迷」:大众文化的聚合力172

二、「张恨水迷」的群体构成173

三、「张恨水迷」的再创造176

余论179

参考文献181

附录:张恨水主要小说年表195

后记2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