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双语学纲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卫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00576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双语教学-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双语学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建设双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想1
第一节 不同学科对双语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述评2
一、语言学对双语问题的研究2
二、心理学对双语问题的研究3
三、教育学(课程、教材、教法)对双语问题的研究4
四、历史学对双语问题的研究5
五、民族学、社会学对双语问题的研究6
六、双语问题研究成果述评6
七、双语学概念的提出9
第二节 双语学理论框架的构想10
一、关于双语学的学科名称与定义10
二、双语学与其它学科及研究领域的关系11
第三节 《双语学纲要》的主要章节及主要思想15
第四节 双语学建设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8
一、双语学建设中的不利因素18
二、双语学建设中的有利因素21
结束语23
第一篇:双语学习27
第一章 双语学视角下的第一语言学习27
第一节 幼儿第一语言的习得28
一、幼儿第一语言的语音习得28
二、幼儿第一语言的词汇习得29
三、幼儿第一语言的语法习得29
四、幼儿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30
五、儿童第一语言习得过程的特点及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思考33
第二节 少儿期(6—11岁)第一语言的发展37
一、读写能力的获得是小学第一语言教学的主要的目标37
二、阅读技能发展支持下的智力发展37
三、与小学生第一语言学习相比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38
第三节 青少年期(12—19岁)第一语言的发展39
一、语文能力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步推进40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互促共进40
三、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40
四、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的互相结合41
第四节 中学生第一语言语文学习的过程41
一、从简单的三种文体到复杂的三种文体41
二、从现代文到古文42
三、语文知识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43
四、从实用文体到艺术文体43
五、从日常内容到科学内容44
六、传统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45
第五节 青壮年(20—39岁)第一语言的发展变化45
一、青壮年期第一语言能力全面发展并达到人生高峰45
二、第一语言的发展与工作性质高度相关46
三、青壮年的第二语言发展47
第六节 中老年(40—64岁)第一语言的发展变化48
一、中老年第一语言的发展48
二、中老年第二语言的发展49
第七节 老年期(65岁以上)第一语言的发展变化49
一、老年期的第一语言发展50
二、老年期的第二语言发展50
第二章 双语学视角下的第二语言学习51
第一节 第二语言学习的环境和类型52
一、几种第二语言学习的典型途径52
二、对语言环境与学习主体的分类53
三、目的语环境的不同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54
四、目的语言环境的不同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57
第二节 第二语言学习经验的总结60
一、成人快速学口语的方法61
二、庄淇铭的神奇语言学习法61
三、俞敏洪的英语学习法62
第三节 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各种流派及其成果介绍67
一、儿童双语习得研究67
二、中小学学生双语学习研究71
三、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和假说74
四、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因素77
第三章 双语学视角下的多语学习86
第一节 第三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86
第二节 目的语环境中和目的语环境外的多语学习87
一、目的语环境中的多语学习87
二、目的语环境外的多语学习95
三、口语和阅读并重的多语学习102
第三节 第三语言学习按媒介语言可分两种学习途径102
一、用第二语言学习第三语言102
二、用第一语言学习第三语言103
第四节 多种语言对比研究在多语学习中的意义105
一、语言对比研究的多种类型105
二、多语句型对比研究的基本理念106
三、多语句型研究的实例——四种语言的句型对比108
第五节 与多语学习相关的其他问题113
一、第一、第二、第三语言哪个水平最好?113
二、语言学习要与遗忘作斗争115
三、不要惧怕语言学习但要慎重对待语言学习115
四、实事求是地看待语言的功能,以平和的态度对待语言学习116
第二篇:双语教学121
第四章 双语学视角下的第二语言教学121
第一节 第二语言教学的设计122
一、总体设计122
二、教学计划124
三、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128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与确定130
一、语音教学131
二、词汇教学133
二、语法教学139
四、文字教学142
五、语言功能的研究149
第三节 教学规程:教材、备课、课堂讲授、语言测试150
一、教材的编写与选用150
二、备课与写教案153
三、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课堂教学154
四、语言测试158
第四节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160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160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161
三、情景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162
四、阅读法(Reading Method)162
五、自觉对比法163
六、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163
七、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164
八、自觉实践法165
九、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166
十、人本派教学法166
十一、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167
十二、对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的总结与分析169
第五章 双语学视角下的双语教学管理172
第一节 国家政治与教育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172
一、国家政治制度影响教育管理制度的确立172
二、社会变革影响教育管理模式的变化173
三、教育管理模式影响办学效益174
四、教育管理状况影响着社会语言生活的发展176
第二节 公办教育的优势与劣势177
一、中国现阶段教育管理模式对教育效率、双语教学的影响177
二、现有体制内中国一线基层教育管理者的智慧与创造182
第三节 民办教育的优势与劣势——以“新东方”外语培训中心为例185
一、瞄准时代需求的关键点,从出国语言培训做起185
二、白手起家,公司发展进入第一个黄金时期186
三、注重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业品质186
四、看好私立大学在中国的需求与发展前景187
五、新东方语言培训中心的主要经验187
第四节 提高教育效益的出路在于教育体制的改革189
一、国家要大力办好民办教育190
二、公办教育应借鉴民办教育的优点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192
三、第二语言教学有可能率先成为教育改革的领域194
第六章 双语教学、双语教育与民族教育196
第一节 双语学视角中的双语教育198
一、双语教育的目标198
二、双语教育机构体系的建立及其管理199
三、双语教育的教学内容199
四、双语教育中的几个经常探讨的问题200
第二节 双语学视角中的民族教育204
一、正确处理宗教与民族文化教育的关系204
二、处理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208
三、跨文化教育208
第三篇:双语的社会问题213
第七章 文化概念的层级与语言研究的关系213
第一节 文化人类学层面上的文化概念213
一、文化人类学层面上的广义文化概念213
二、广义文化概念与民族文化概念214
三、人类共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215
第二节 宏观文化语言学层面上的文化概念215
一、宏观文化语言学层面上相对于语言的广义文化概念215
二、宏观文化语言学关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探索215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层面上的文化概念与双语社会问题研究218
一、政治经济学层面上的文化概念218
二、双语社会问题研究中的文化概念218
第四节 双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文化概念225
一、语言的形式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225
二、第二语言文化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两种文化的差异部分226
三、第二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交流进行文化交流的实践226
四、语言交流、文化交流实践所涉及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226
五、文化教学中的交际文化属于狭义文化概念227
第八章 地理环境与语言生活228
第一节 对原始渔猎采集阶段语言状况的猜想228
一、语言的产生228
二、原始渔猎采集阶段语言状况的猜想229
三、农业的产生,定居生活的形成,为方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229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人类语言活动发生的影响230
一、地理环境通过人类农业活动对人类语言生活的影响230
二、地理环境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232
三、地理环境通过影响交通运输对人类语言生活的影响234
第三节 城市对中心方言形成的影响235
一、农业发展与城市形成的关系235
二、城市是区域方言形成的中心236
第四节 工业社会地理环境对城市区位及其语言的影响237
一、工业化是近代城市化的直接动力237
二、资源开发成为决定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237
三、现代社会世界性城市的形成对语言的影响237
四、新兴产业的兴起正在加速国际性通用语言的形成238
第五节 地理环境通过政治区划对人类语言生活的影响239
一、国家是政治区划重要的形式239
二、政治区划(国界、地州界)对自然地理的依赖性240
三、政治区划(国界、地州界)对语言的塑造作用249
四、政治区划(国界、地州界)对语言塑造作用的有限性250
结语250
第九章 人口与语言生活251
一、人口是语言生活产生与发展的前提条件251
二、人口状况是决定语言生活的直接因素251
第一节 不同民族的人口数量对其语言的影响252
一、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较容易发展成为功能较为完善的语言252
二、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252
第二节 不同民族人口的分布状况对其语言生活的影响253
一、民族的聚居对其语言生活的影响253
二、民族的散居对语言生活的影响254
三、中国各民族的人口构成与双语结构的几种类型254
第三节 不同民族语言接触的密切程度决定着双语的发展程度255
一、日常生活的语言接触255
二、经济生活中的语言接触256
三、学校学习中的语言接触256
四、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语言接触258
五、不同民族在媒体传播中的语言接触258
六、不同民族间的通婚对语言接触的影响258
第四节 不同民族人种上的特点对其语言生活的影响259
一、人种的起源259
二、人种的划分259
三、地理人种260
四、人种、种族的融合和变化261
五、人种、种族与民族概念上的异同262
六、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263
七、人种、种族意识在语言态度、语言关系上的投射263
第五节 人口素质对语言生活的影响265
一、不同民族整体的健康水平对其语言生活的影响265
二、不同民族整体的文化素质对语言生活的影响266
第十章 经济与语言生活268
第一节 经济与民族共同语268
一、共同的经济生活是民族共同语言形成的重要条件268
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水平269
第二节 经济与双语的关系271
一、经济活动是不同语言接触的最早途径之一271
二、经济活动是语言接触、双语形成最普遍、最持久的原因271
三、经济是政治活动、人口迁移、科学文化活动的原因与目的271
第三节 经济上的发达程度决定着语言的传播能力272
一、与人口因素相比经济因素对语言地位的影响更加有力——以汉语为例272
二、与国家主权的影响相比经济因素对语言地位的影响更加深刻——以肯尼亚语言状况为例275
三、与文化因素相比经济因素对语言地位的影响更加现实——以加拿大魁北克法语功能为例277
四、在欧盟内部经济仍是影响语言生活的主要因素——以欧盟的语言生活为例281
五、经济因素最终决定语言的地位与传播能力——以英语成为国际性通用语的历史过程为例283
六、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影响着语言实际地位的变化——以比利时语言格局的变化为例285
第四节 经济的各个要素对双语的影响286
一、劳动者方面的优势对语言传播能力的影响286
二、劳动资料方面的优势对语言传播能力的影响287
三、劳动对象方面的优势对语言传播能力的影响287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语言威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88
第五节 双语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反作用——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外语学习出国留学为例289
一、第一次出国留学和外语学习热潮289
二、第二次出国留学和外语学习热潮290
三、第三次出国留学和外语学习热潮291
四、第四次出国留学和外语学习热潮292
五、第五次出国留学和外语学习热潮292
六、学习外语、出国留学不能代替本国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293
第十一章 政治与语言生活295
第一节 政治、国家与国家功能的发挥295
一、国家的基本要素295
二、国家的职能296
第二节 国家对国内语言生活的规划与管理297
一、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立法的概念297
二、规划与推行国家通用语言298
三、规划、协调语言关系299
(一)为了强化国家的统一,实际推行英语至尊的语言政策——以美国为例299
(二)在保证英语地位稳固的前提下,发挥其它语言促进国家繁荣的作用——以澳大利亚为例300
(三)把国家的和繁荣与发展作为国家语言规划的主要目标实际推行英语——以新加坡为例301
(四)为了维系国家的统一,平均使用两种官方语言——以比利时为例302
(五)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法律上一律平等前提下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中国为例304
四、规划并推行外语教学304
五、在国家境外传播本国语言305
第三节 政治因素与语言传播305
一、政治因素影响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306
二、政治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促进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307
三、西方国家通过政治发展加强本国综合实力提高本国语言社会功能的过程308
四、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及对汉语社会功能发展的影响317
五、国家综合国力与国家语言传播相匹配的世界图景332
第四节 各政治势力在语言问题上的博弈与斗争335
一、民族作为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在政治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335
二、民族间矛盾与斗争在语言问题上的博弈与斗争337
三、一个由语言问题引发民族独立运动的完整过程——以孟加拉国为例339
第五节 国家政治生活的健康与语言规划的正确、有效呈正相关344
一、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与语言规划的正确决策密切相关344
二、政府行政职能的务实高效与语言规划准确到位的落实密切相关345
三、国家不正常的政治生活对语言规划的决策与实施带来的负面影响347
四、正确认识政治与语言的关系,处理好复杂社会环境中的语言问题348
第十二章 文化(宗教)与语言生活351
第一节 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52
一、功能理论对宗教的认识352
二、功能理论关于宗教六个方面的功能354
三、宗教和社会相互影响的基本过程355
四、宗教与世俗政治的关系358
第二节 宗教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而影响语言生活359
一、宗教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对社会语言生活产生影响359
二、宗教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进而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363
第三节 宗教活动对语言生活的直接影响370
一、宗教对宗教圣语规范与发展的影响370
二、宗教对传入地区语言生活的直接影响373
第四节 宗教对语言生活影响的两面性378
本章结束语:探讨宗教与语言生活之间关系的意义381
后记382
《双语学纲要》各章参考资料总目录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