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官事实认定的心理学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官事实认定的心理学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620002.jpg)
- 陆而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6112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71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法官-司法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官事实认定的心理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经验与逻辑1
第一节 真相的冲突3
一、以细化规定落实法律制度7
二、以心理过程还原法律方法11
第二节 事实的生成14
一、事实认知流程的阶段论15
二、事实认定标准的一体论17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23
第一节 “事实”语义的追根溯源26
一、事实与真实的语义寻根26
二、法律事实的精神背景31
第二节 事实确证的认识根基36
一、事实确证的基石之争36
二、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39
三、主客共制的事实基石41
第三节 事实认定:立法评价与司法评价44
一、确定事实的试验逻辑45
二、确定事实的主体要素48
三、确定事实的现实困境53
(一)实然与应然的区隔54
(二)程序与实体的独立58
四、确定事实的法律制约60
第二章 真相难题与迈向无知66
第一节 事实认知前提的“无知之幕”71
一、为什么是惊奇的?72
二、为什么是一种相遇?73
第二节 立法:从无知到知识75
一、罗尔斯的四阶段制度演进理论75
二、维柯的神人二分制度77
第三节 审判:从行动到价值80
一、对行为的预期81
二、对价值的预期82
第四节 裁决:从前提到结论87
一、逻辑三段论形式框架88
二、论辩性论证实质填充91
第五节 前提:事实与法律93
一、事实:从主张到理由93
二、法律:从命令到契约96
第六节 事实认知结果的无知之境99
第三章 政府类型与司法目的103
第一节 司法能动和司法被动的关系104
一、实体能动与程序被动的区分105
二、整体能动与局部被动的区分105
第二节 能动型国家与回应型国家及其司法程序106
一、“国家社会化”与“社会国家化”(立法与司法关系)108
二、“行政司法化”和“司法行政化”110
第三节 我国的司法能动与回应111
第四章 司法目的与事实发现程序114
第一节 纠纷解决型偏爱当事人主导116
一、事实认定官方控制的目的偏差116
二、纠纷解决目的下事实发现当事人主导偏好118
第二节 政策实施型程序偏爱国家干预119
一、政府控制事实发现的组织方法120
二、政府控制事实发现的竞争性难题121
第三节 我国的诉讼模式转型与事实认定123
一、纠纷解决的尴尬124
二、政策实施的追求125
第五章 司法目的与事实发现方法129
第一节 诉讼模式与司法真相130
一、脱神入俗:从神明裁判到纠问式诉讼131
二、分道扬镳:两大法系的诉讼模式的近代转型134
(一)英国从知情陪审团到不知情陪审团的制度演进134
(二)欧陆国家从纠问主义到控诉主义的制度演进137
三、孰优孰劣: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之比较139
四、何去何从:刑事诉讼模式的新近发展140
第二节 文化背景与求真技术142
一、自然理性与迷信(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会议)146
二、科学技术与法律[1215年《大宪章》(Magna Carta)]154
第三节 司法目的与真相探求163
一、解决纠纷与真相163
二、政策实施与真相164
第六章 司法权力主体的事实认定心理166
第一节 证据法原则与事实认知思维167
一、探求事实的心理预设168
二、办案经验的心理定势173
三、有罪推定的积习难改178
四、自由心证的情理冲突179
第二节 外行人与职业法官的认知差异182
一、从陪审员法律素养到裁决人员的随机组成183
二、从裁决者的心理过程到被裁决者的心理接受度187
第三节 独任庭与合议庭制作裁判的认知差异192
第七章 权力组织结构与事实调查方式197
第一节 我国司法权力组织的科层制特点199
一、法院外部:流水作业与关口提前199
二、法院内部:拍板定案与审判管理205
三、法院之间:请示汇报与案例指导212
第二节 我国科层式司法权力组织下诉讼程序的弥散化216
一、官方“取证”垄断与其他诉讼参与者的配合义务217
二、侦查中心与流水作业的悖谬组合218
三、证据排除规则与证明要求递升的固有矛盾222
第三节 我国科层式程序中案卷管理的作用223
一、案卷管理的作用223
(一)卷宗管理的积极作用223
(二)案卷移送的负面效应226
二、证人出庭作证的难题233
第八章 权力组织结构与事实决策标准236
第一节 逻辑法条主义和实质正义的融贯238
一、功能融合下的决策依据240
二、结构异化下的决策依据241
第二节 法官选任与决策标准242
一、旁门制与职业制243
二、选举制与任命制244
三、精英化与服务性245
第三节 审级分工与决策标准246
一、一审基础或上级即对?246
二、上下级法院的事实认知差异248
第四节 案件类型与决策标准250
一、非常规案件的政治考量251
二、事件构建的问题取向252
第九章 我国法官事实认定的心理歧见254
第一节 预见——以起诉文书为基础255
一、起诉书的案情记载和办案过程描述256
二、受案登记的归类和案件分配的倾向性257
第二节 偏见——以道听途说为铺垫259
一、舆论媒体的旁证消息263
二、单向输送的心证意见267
第三节 先见——以想象能力为纽带277
一、事实裁决的故事模型277
二、事实认定心理过程的理论模式279
第四节 成见——以经验阅历为支撑280
一、心理成见的产生与特质281
二、心理成见的后果与改变284
第五节 互见——以印证模式为标准291
一、印证的内容291
二、印证的特点293
三、印证的限度294
第六节 己见——以卷宗笔录为依据295
一、口供笔录“一马当先”298
二、传闻证据横行无阻302
三、定期宣判留有余地303
第十章 审判前供述排除的程序机制305
第一节 口供审查的目标和方式306
一、目标:从口供证据能力审查到口供证明力判断306
二、方式:以证据证明供述还是以供述证明供述312
第二节 法庭的组织结构和诉讼构造的影响314
一、一元化法庭的预防效果:从大门排除到从窗户跳进314
二、控辩对抗:事实调查或者意见发表317
三、法官职责:积极调查还是消极听审321
四、上诉审查:“零售”与“批发”323
第三节 改革取向:从立法到司法的转变328
一、以案例指导衔接明确规则和逐案考量328
二、以程序配套超越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333
第十一章 程序交涉与意见沟通338
第一节 真实的演进:神示—法定—意定342
一、神示真实342
二、法定真实348
三、意定真实350
(一)无罪推定原则下控辩平等对抗351
(二)控辩双方从“对抗”走向“合作”353
第二节 真实的转型:从还原到接受361
一、综合论与要素论361
(一)整体—局部关系解说361
(二)法律—事实关系解说364
二、符合论与认同论366
第三节 真实的发现:程序主体的公开对话和合意沟通370
一、主体的角色分派371
(一)两种路径:自向证明与他向证明371
(二)两种方法:证实与证否373
二、主体间互动过程375
(一)口供中心主义的平等反思378
(二)书面中心主义的参与反思388
后记“不是……而是……”的随想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