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移动课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有炜等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01775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教学研究-高等学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移动课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趋势3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3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3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9
第三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不足14
第二章 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20
第一节 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20
第二节 国内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比25
第三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要性29
第三章 “移动课堂”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39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39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历程44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趋势49
第二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理论概述57
第四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理论基础57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57
第二节 “最近发展区”理论64
第五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概念70
第一节 背景70
第二节 教学目标73
第三节 基本内涵77
第四节 主要特点81
第六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基本原则86
第一节 开放性原则86
第二节 实践性原则89
第三节 交互性原则93
第四节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97
第七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方法体系101
第一节 教学环节101
第二节 教学方法106
第三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的体验——“移动课堂”109
第八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实践概论115
第一节 实施资源115
第二节 实施平台120
第三节 实施途径125
第三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施131
第九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施方案131
第一节 “移动课堂”实施细则131
第二节 “移动课堂”论文写作的要求与指导134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移动课堂”教学设计144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要求144
第二节 案例:“移动课堂”至校史馆——艰苦奋斗与安科发展149
第十一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移动课堂”教学设计159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要求159
第二节 案例:“移动课堂”至小岗——小岗村与改革166
第十二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移动课堂”教学设计175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要求175
第二节 案例:“移动课堂”至渡江战役纪念馆——将革命进行到底181
第十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移动课堂”教学设计191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要求191
第二节 案例:“移动课堂”至校园——雷锋精神我践行196
第十四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施总结205
第一节 “移动课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205
第二节 “移动课堂”对师资建设的影响210
第四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实效性评价217
第十五章 “移动课堂”实效性评价的意义与原则217
第一节 意义217
第二节 原则222
第十六章 “移动课堂”实效性评价的模式与方法226
第一节 模式226
第二节 方法230
第十七章 “移动课堂”实效性评价的指标体系237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237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239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41
第十八章 “移动课堂”实效性评价的过程与结果257
第一节 评价过程257
第二节 评价结果259
第三节 启示264
第五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的保障机制277
第十九章 构建“移动课堂”保障机制的必要性277
第一节 “移动课堂”保障机制的概念与体系277
第二节 “移动课堂”保障机制的意义与现状281
第二十章 “移动课堂”保障机制的内容287
第一节 理论保障287
第二节 组织保障291
第三节 制度保障296
第四节 师资保障300
第五节 经费保障304
第六节 基地保障307
第七节 网络体系保障312
第八节 社会支持保障315
第九节 安全保障318
第十节 质量保障321
第二十一章 “移动课堂”保障机制的原则和方法326
第一节 原则326
第二节 方法330
后记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