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学 供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病理学 供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0628174.jpg)
- 杨桂玲主编;高广胜,陈岩,陈继岩,景红,赵旭副主编;杨桂玲,李有荣,陈岩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6380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病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理学 供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1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1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2
四、病理学的观察方法2
五、病理学的发展简史3
第1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5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5
一、萎缩5
二、肥大7
三、增生7
四、化生7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8
一、原因8
二、形态学改变8
第三节 组织的修复16
一、再生16
二、纤维性修复18
三、创伤愈合19
第2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3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23
一、充血23
二、淤血24
第二节 出血26
一、原因及类型26
二、病理变化27
三、后果27
第三节 血栓形成28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28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29
三、血栓的结局30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31
第四节 栓塞31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31
二、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32
第五节 梗死34
一、梗死的原因和条件34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35
三、梗死的影响和结局36
第3章 炎症39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及原因39
一、炎症的概念39
二、炎症的原因39
第二节 炎症介质40
一、炎症介质的概念及类型40
二、炎症介质的作用41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42
一、变质42
二、渗出42
三、增生48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48
一、临床类型48
二、病理类型49
第五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及结局54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54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54
三、炎症的结局55
第4章 肿瘤58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59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59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59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60
三、肿瘤的异型性61
四、肿瘤的生长与扩散63
五、肿瘤的分级与分期65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5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5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66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66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67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67
二、肿瘤的分类67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68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69
一、癌前病变69
二、原位癌70
三、早期浸润癌71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71
一、上皮组织肿瘤71
二、间叶组织肿瘤74
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77
四、其他组织肿瘤78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79
一、肿瘤的病因79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79
第5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8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8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82
二、基本病理变化83
三、主要动脉的粥样硬化85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6
一、心绞痛87
二、心肌梗死87
三、心肌纤维化89
四、冠状动脉性猝死89
第三节 高血压病9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90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91
第四节 风湿病9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93
二、基本病理变化94
三、各器官的病理变化94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96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96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97
第六节 心瓣膜病97
一、二尖瓣狭窄98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98
三、主动脉瓣狭窄99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9
第6章 呼吸系统疾病101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1
一、慢性支气管炎102
二、肺气肿103
三、支气管哮喘105
四、支气管扩张症106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07
二、病理变化108
三、临床病理联系108
第三节 肺炎108
一、细菌性肺炎109
二、病毒性肺炎112
三、支原体性肺炎113
第四节 肺尘埃沉着病114
一、肺硅沉着病114
二、肺石棉沉着病116
第五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117
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17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18
第六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118
一、鼻咽癌118
二、喉癌120
三、肺癌120
第7章 消化系统疾病126
第一节 慢性胃炎12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26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127
第二节 溃疡病12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28
二、病理变化129
三、临床病理联系129
四、结局及合并症130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13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31
二、病理变化131
三、临床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133
第四节 酒精性肝病13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36
二、病理变化136
三、临床病理联系137
第五节 肝硬化137
一、门脉性肝硬化137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140
三、胆汁性肝硬化141
第六节 胰腺炎142
一、急性胰腺炎142
二、慢性胰腺炎143
第七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143
一、食管癌143
二、胃癌144
三、大肠癌146
四、原发性肝癌147
第8章 泌尿系统疾病150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15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51
二、基本病理变化152
三、临床病理联系152
四、病理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153
第二节 肾盂肾炎16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60
二、类型及病变特点161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163
一、肾细胞癌163
二、肾母细胞癌164
三、膀胱癌165
第9章 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168
第一节 宫颈疾病168
一、慢性宫颈炎168
二、宫颈上皮内肿瘤169
三、宫颈癌170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171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171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172
三、子宫体肿瘤172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174
一、葡萄胎174
二、侵蚀性葡萄胎175
三、绒毛膜癌176
第四节 卵巢肿瘤177
一、卵巢上皮性肿瘤177
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179
第五节 乳腺疾病180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180
二、乳腺纤维腺瘤181
三、乳腺癌181
第10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186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186
一、甲状腺肿186
二、甲状腺功能低下189
三、甲状腺炎189
第二节 糖尿病190
一、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190
二、病理变化191
三、临床病理联系192
第11章 传染病193
第一节 结核病193
一、病因、传染途径及机制194
二、基本病理变化195
三、结核病的转归196
四、肺结核病197
五、肺外器官结核病201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203
一、病因、传播途径及机制204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04
第三节 伤寒205
一、病因、传播途径及机制205
二、病理变化206
三、临床病理联系207
四、结局及并发症207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8
一、病因、传播途径及机制208
二、病理变化208
三、临床病理联系208
四、结局及并发症209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209
一、病因、传播途径及机制209
二、病理变化209
三、临床病理联系210
四、结局211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211
一、病因、传播途径及机制211
二、病理变化211
三、临床病理联系212
四、结局212
第七节 钩端螺旋体病213
一、病因、传播途径及机制213
二、病理变化213
三、临床病理联系214
四、结局214
第八节 病毒性传染病214
一、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214
二、结局215
第九节 性传播疾病215
一、淋病215
二、尖锐湿疣216
三、梅毒217
四、艾滋病218
第12章 寄生虫病222
第一节 血吸虫病222
一、病因及传播途径222
二、基本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222
三、器官病变与临床病理联系223
第二节 阿米巴病225
一、病因、传播途径及机制225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25
附录《病理学》教学大纲228
一、课程简介228
二、课程教学目标228
三、适用专业228
四、学时分配228
五、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228
六、考核方法231
汉英名词对照232
参考文献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