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王朝死劫 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周期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王朝死劫 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周期率
  • 刘江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西苑出版社
  • ISBN:978751510368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王朝死劫 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周期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壹 王朝多死劫1

一、成亦农民起义,败亦农民起义3

二、陈胜吴广式造反不断5

三、王朝缺乏纠错能力7

(一)皇帝无法选择自己最满意的接班人8

(二)皇帝总是最圣明10

(三)选了暴君,也很难废除12

四、与皇帝共患难易同享乐难17

五、本想防外戚反被外戚专政19

六、本想防宦官最后宦官成祸21

(一)明朝宦官祸害无穷22

(二)朱元璋设计的政治制度存在缺陷23

七、泛道德化:宁要名分,不讲实效26

(一)汉哀帝的尊位难题26

(二)北宋仁宗身后的“濮议”事件28

(三)明嘉靖朝的大礼仪事件28

贰 开国杀功臣35

一、功臣们最危险的时刻37

(一)新皇帝开国,忙着杀功臣37

(二)老皇帝托孤,想着罢功臣38

(三)新旧皇帝交替,急着除功臣38

二、开国杀功臣的手段40

三、刘邦杀功臣:一个一个地杀42

(一)诬陷韩信谋反42

(二)逼迫韩信谋反44

(三)韩信谋反实为冤案45

(四)机会主义者彭越的死亡47

(五)杀异姓王只是为刘姓王腾位置48

四、朱元璋杀功臣:一批一批地杀50

(一)朱元璋开国功臣被杀戮殆尽51

(二)朱元璋本以不嗜杀而得天下56

(三)朱元璋杀功臣以加强皇权57

(四)朱元璋杀功臣为后代铺路60

(五)朱元璋杀功臣亦是性格使然61

五、武则天杀功臣:过了河就拆桥64

(一)得以执掌大权后即杀丞相裴炎64

(二)只要反对自己称帝一律捕杀之66

(三)对来俊臣、周兴等酷吏先用后杀67

六、分裂王朝同样开国杀功臣70

(一)后梁开国,朱温杀功臣70

(二)后唐开国,李存勖杀功臣71

(三)南朝宋开国,刘裕杀功臣71

七、开国杀功臣,害人又害己72

叁 良臣忙自保75

一、封建王朝良臣的四大危险77

(一)君王的诛杀、敲打和罢黜79

(二)同僚的攻击85

(三)仇敌的离间87

(四)道德和舆论的非难90

二、讨好对方以自保93

(一)媚君以自保93

(二)弄君以自保95

三、伪装自己以自保97

(一)在志向方面进行掩饰98

(二)在才能方面进行掩饰98

(三)在感情方面进行掩饰100

(四)装病以自保101

(五)装醉以自保102

(六)装傻以自保103

(七)装疯以自保103

四、自重以自保105

五、屈尊以自保107

(一)为自保,信陵君被迫“多近妇女”107

(二)萧何自污以自保108

六、避君以自保110

七、让权以自保112

八、宥过以自保114

九、公开对抗以自保117

肆 枪打出头鸟121

一、吴起变法引来杀身之祸123

二、商鞅改革遭车裂而死125

三、晁错变革政体被斩东市128

四、唐代两位天才理财家的悲剧131

(一)刘晏改革漕运,长安得以有粮131

(二)杨炎两税法改革“赋不加敛而增入”132

(三)两位理财高手的恩怨133

(四)理财高手被政治高手唐德宗玩弄135

(五)难以剥离政治进行纯经济领域改革136

五、范仲淹改革而遭流放,死于道旁138

六、王安石变法,争议到如今142

(一)冗官冗兵冗费之重142

(二)十大变法举措富国强兵144

(三)变法遭遇激烈反对146

七、张居正:改革成功,保命失败149

(一)一条鞭法让明朝府库充实150

(二)“死后一败涂地”151

八、百日维新,法场喋血153

九、郭嵩焘介绍西学反成“名教罪人”156

伍 除奸需用计161

一、王朝为何总会有奸臣163

(一)为制衡臣子,皇帝培养奸臣164

(二)为一己私利,皇帝纵容奸臣165

(三)因臭味相投,皇帝欣赏奸臣165

二、王朝为何要除奸臣168

(一)奸臣大多爱聚敛钱财168

(二)奸臣大多是见利忘义169

(三)奸臣大多爱攫取权力169

(四)奸臣大多会残害官民170

(五)奸臣大多会动摇国本171

三、除奸为何还得用计172

(一)奸臣总会抓住一切机会反扑172

(二)光明正大地除奸,往往难以奏效173

(三)小人除小人,也不乏用计175

四、除奸都用了哪些计176

(一)汉王允离间计除董卓176

(二)明杨一清离间计除刘瑾177

(三)元朝脱脱调虎离山除伯颜181

(四)明徐阶十年磨一剑除严嵩182

(五)明万历时李三才嫁祸于人除矿监189

五、皇帝“造反”除奸190

六、《二十四史》奸臣多得善终192

陆 冤案总难了201

一、天下无冤民只是溢美之词203

二、制造冤案以树立威权205

(一)蒙恬式冤案:新旧君王交替之际205

(二)多尔衮鳌拜式冤案:皇帝亲政之时207

三、制造冤案以讨好皇上210

(一)岳飞式冤案:皇帝的恐惧心理210

(二)于谦式冤案:皇帝的报复心理211

(三)马援式冤案:皇帝的猜忌心理214

四、制造冤案以攫取利益218

(一)长孙无忌式冤案:为武则天掌权铺路218

(二)脱脱式冤案:哈麻得以夺权221

(三)袁崇焕式冤案:皇太极让明朝“自毁长城”222

五、冤案的平反昭雪十分困难228

(一)马援:死后30年228

(二)岳飞:秦桧死后229

(三)脱脱:死后8年229

(四)建文诸臣:历经上百年230

(五)于谦:死后32年232

(六)张居正:直至崇祯登基232

(七)明七君子:魏忠贤倒台后232

(八)袁崇焕:身死150年233

(九)多尔衮:死后百年233

(十)鳌拜:晚了几十年234

六、冤案平反的内因外因235

(一)冤案制造者倒台,受害一方重新掌权235

(二)制造冤案者良心发现自己纠正235

(三)朝代更迭,还历史本来面目236

(四)民众呼声,当权者迫不得已236

七、王朝冤案的基本规律238

(一)历朝历代都有冤案238

(二)皇帝最是“冤”大头239

(三)权力更替时最容易发生冤案240

(四)冤案多是恃强凌弱240

柒 有国没有家243

一、封建帝王有国没有家245

(一)帝王之家缺乏亲情245

(二)生在帝王之家风险很大246

(三)血缘亲情抵挡不住帝位诱惑246

二、母杀子248

(一)武则天扼亲女杀亲子248

(二)北魏胡太后杀亲子252

(三)北魏文明冯太后为权力而杀子252

(四)越狠毒越成功?253

三、父杀子255

(一)听信谗言,汉武帝逼死儿子刘据255

(二)为博爱妃欢心,汉成帝杀死亲子256

(三)为求好名声,王莽杀子孙258

(四)为推行改革,北魏孝文帝杀儿子260

(五)南朝宋武帝杀子不成反被子弑261

(六)唐中宗李显逼死儿子262

四、子弑父263

(一)王临密谋杀害父亲王莽263

(二)南朝宋刘劭杀害父亲宋武帝刘义隆263

(三)杨广杀死父亲隋文帝杨坚264

(四)朱高燧谋害父亲明成祖朱棣265

五、兄弟相残266

(一)胡亥矫诏杀哥哥扶苏266

(二)汉文帝害死同父异母弟267

(三)汉明帝“骨肉相残”267

(四)后秦兄弟相残267

(五)南朝宋武帝杀弟弟268

(六)南朝宋文帝刘彧杀弟兄268

(七)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兄弟残杀269

(八)成吉思汗子孙争位272

(九)雍正残害兄弟274

六、祖父杀孙子276

七、孙子诅咒祖父早死278

八、妻子毒死丈夫279

九、宗室相残282

(一)西汉七国之乱,叔侄相争282

(二)西晋八王之乱,叔侄辈残杀282

(三)南北朝时期刘子业杀叔祖283

(四)唐玄宗逼死姑姑太平公主286

(五)朱棣害死侄子朱允炆287

(六)朱瞻基杀死叔父朱高煦287

十、外戚成仇家289

(一)汉文帝逼舅舅薄昭自杀289

(二)汉武帝杀舅舅窦婴290

(三)汉昭帝杀岳父上官安290

(四)汉宣帝杀岳母291

(五)汉和帝刘肇与舅舅窦宪反目292

捌 王朝有代际295

一、汉武帝时期西汉由盛转衰的征兆297

(一)从“人给家足”到“海内虚耗”297

(二)百姓的负担开始加重298

(三)酷吏得以重用,天下盗贼纷起299

(四)汉武帝晚年悔过300

二、西汉由盛而衰的教训301

(一)好大喜功、对外战争频仍,国库为之一空301

(二)穷奢极欲,皇室开支迅速增加302

三、汉和帝时期东汉由盛转衰的征兆304

(一)皇帝年幼即位,寿命不长305

(二)社会贫富分化严重305

(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05

四、东汉由盛转衰的教训307

(一)政治腐败、道德缺失307

(二)党锢为祸308

(三)政治制度设计存在缺陷308

(四)宽严失衡309

五、唐玄宗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征兆311

(一)米价飞涨312

(二)对外征战频频受挫312

(三)藩镇割据,节度使与中央离心力增大313

(四)宦官专权314

六、唐朝由盛转衰的教训315

(一)重用奸臣致使国家祸乱315

(二)变乱制度动了国家根基316

(三)一味开边扩张伤了国家元气318

(四)奢侈滥赏浪费了国家财赋318

七、宋仁宗时期北宋由盛转衰的征兆320

(一)政府已濒临破产边缘320

(二)农民起义已在各地出现321

八、北宋由盛转衰的教训322

(一)冗兵冗官冗费使得国家积贫322

(二)制度设计叠床架屋弊窦丛生323

(三)特权阶层绑架政府323

九、宣宗时期明朝由盛转衰的征兆325

(一)土地急剧集中325

(二)民众赋役加重326

(三)赋役制度混乱326

十、明朝由盛转衰的教训327

(一)宦官开始专权327

(二)宽松政策致贪污成风327

(三)皇帝的特殊偏好劳民伤财328

十一、乾隆时期清朝由盛转衰的征兆330

(一)土地集中现象十分严重330

(二)整个社会习尚奢华331

(三)官吏贪污成风331

(四)乾隆晚年出现财政危机331

(五)军队疏于训练,民众怒而激变332

十二、清朝由盛转衰的教训333

(一)游江南耗尽财赋333

(二)好征伐花销无数334

(三)用和珅毁坏政风334

(四)文字狱扼杀思想335

(五)人口增加带来压力335

参考书目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