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城市整体规划与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蔡志昶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4128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城市整体规划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1.1环境问题1
1.1.2城市化进程2
1.2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综述6
1.2.1国外研究进展与评述8
1.2.2国内研究进展与评述22
1.2.3国内外研究综述26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29
1.3.1研究内容29
1.3.2研究框架31
2从生态学到生态城市32
2.1基本概念32
2.1.1环境的概念32
2.1.2生态学的概念33
2.2概念的推衍35
2.2.1类比和比喻35
2.2.2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学37
2.3生态城市的概念39
2.3.1从环境保护、城市绿化的角度理解生态城市39
2.3.2从生态系统和生态学的角度理解生态城市40
2.3.3从目标设定和特征表述的角度理解生态城市41
2.3.4生态城市概念总结46
2.4生态规划设计作为桥梁48
2.4.1生态设计48
2.4.2规划师和设计师51
2.5本章小结52
3环境系统思维与方法53
3.1环境系统思维53
3.1.1生态建设项目的复杂性53
3.1.2系统与系统思维54
小结57
3.2环境系统分析方法57
3.2.1时间维度上的分析方法:生命周期评价58
3.2.2空间维度上的分析方法:物质与能量流分析63
3.2.3经济分析方法:成本收益分析71
3.3本章小结74
4生态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的维度与框架75
4.1生态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维度75
4.1.1空间维度上的生态城市整体规划设计75
4.1.2时间维度上的生态城市整体规划设计76
4.1.3物质能量流维度上的生态城市整体规划设计79
4.1.4生态价值评价维度上的生态城市整体规划设计80
4.2生态城市整体规划设计框架:全面的图景83
4.2.1城市与城市环境问题83
4.2.2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环境84
4.2.3互动的生态设计:结合自然与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设计89
4.2.4主动式设计:城市人工环境系统的设计93
4.2.5从生态建筑到生态城市:全面的图景94
4.3本章小结95
5生态城市物质与能量流动整体规划设计97
5.1综合利用效率97
5.2城市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100
5.2.1城市建筑供暖及制冷的能量流动100
小结103
5.2.2城市生活污水的物质流动103
小结105
5.2.3城市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物质流动106
小结112
5.3协作效应:连续空间层级上的物质能量流整体设计113
5.4生态城市物质能量流整体设计分析116
5.4.1系统与系统边界116
5.4.2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117
5.4.3整体效应与局部效应118
5.4.4自给自足与对外依赖119
5.4.5门槛效应:分散化、小型化与集中化、规模化121
5.4.6科技的作用123
5.5本章小结127
6生态城市整体空间规划设计129
6.1城市空间与城市密度129
6.1.1紧缩城市与城市密度129
6.1.2国际城市密度比较132
6.1.3中国城市密度135
6.1.4城市密度与能源消耗140
6.1.5城市密度影响因素144
小结145
6.2城市空间与土地利用146
6.2.1微观城市空间:建筑—街区146
6.2.2中观城市空间:街区—邻里150
6.2.3宏观城市空间:邻里—城区—市镇—城市166
6.2.4宏观城市组合167
6.2.5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土地利用171
6.3城市空间与交通模式173
6.3.1交通可达性174
6.3.2城市空间的演变与交通工具的发展175
6.3.3城市交通与宏观城市空间布局176
6.3.4连续空间层级上的轨道交通导向发展模式(TOD)179
6.4本章小结190
7生态城市建成环境整体评估方法191
7.1连续空间层级上的环境影响评价191
7.2基于环境参数打分的建成环境评价体系195
7.2.1能量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简介195
7.2.2方法论基础196
7.2.3参数、指标、权重与标准200
7.2.4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LEED202
7.3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建成环境评价体系206
7.3.1环境负荷框架及方法论基础206
7.3.2参数、数据、指标207
7.4比较与讨论210
7.4.1评价范围210
7.4.2普遍性与针对性、科学性与主观性212
7.4.3环境评价与经济评价213
7.4.4作用214
7.5本章小结215
8生态城市整体设计的实践机制216
8.1国际案例分析217
8.1.1芬兰赫尔辛基维基(Viiki)实验新区217
8.1.2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港口区(Royal Sea Port)“碳积极城市”220
8.1.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马斯达尔“零碳、零废物城”规划设计与建设224
8.2中国案例分析226
8.2.1罗杰斯(Rogers)与上海陆家嘴中心区可持续发展规划226
8.2.2上海东滩“生态城”规划设计228
8.2.3河北唐山曹妃甸“生态城”规划设计与建设232
8.3比较案例一: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湖滨新城236
8.3.1概况236
8.3.2规划与设计237
8.3.3环境纲要242
8.3.4环境评估工具:环境负荷框架245
8.4比较案例二:南京河西新城和朗诗国际街区246
8.4.1概况246
8.4.2规划设计:南京河西新城251
8.4.3规划设计:朗诗国际街区256
8.4.4绿色住宅建筑(住宅项目)在南京的后续发展261
8.5比较与启示262
8.5.1生态价值判断:“低环境负荷、高满足度”263
8.5.2从“能量节约”到“全面系统的环境目标”266
8.5.3政策、法规、规范267
8.5.4规划编制和实施:从“土地利用”为核心到“环境规划”为核心269
8.5.5生态建设项目的实践机制:从“线性模式”到“互动模式”273
8.6本章小结276
9结语277
参考文献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