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与行为蓝皮书:2009《当代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研究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与行为蓝皮书:2009《当代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研究报告》](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0648043.jpg)
- 陆士桢,李启民主编;李国强,王微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团结出版社
- ISBN:978780214897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青少年-社会行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与行为蓝皮书:2009《当代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研究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当代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调查研究报告1
第一章 导言3
一、研究背景3
二、国内外公益(慈善)研究的基本状况7
(一)公民公益(慈善)行为的动因8
(二)公民公益(慈善)行为的模式12
(三)公民公益(慈善)行为和认知的影响因素13
(四)青少年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意义17
(五)青少年公益(慈善)行为和认知的分析维度21
三、研究重要概念的界定24
(一)青少年:年龄范围界定及本质24
(二)公益认知26
(三)公益行为26
四、研究方法及过程说明27
(一)研究性质、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28
(二)抽样方法与抽样方案28
(三)问卷调查方式与调查过程30
(四)问卷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31
(五)所获样本的基本情况描述32
第二章 汶川地震后我国青少年的公益行为表现和公益认知39
一、地震发生后广大青少年以各种方式积极投入抗震救灾中,表现踊跃40
(一)青少年愿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力量的想法和他们的行为高度一致40
(二)青少年行动积极,但支援方式较单调,以捐款为主41
(三)青少年捐款渠道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存42
(四)面对大灾,出现了青少年志愿赴灾区工作的情况,开启青少年公益行动的新篇章43
二、青少年对自身的公益行为有清晰认识,他们的行为与认识之间存在关联性44
(一)大多数青少年思想境界高尚,发自内心地参与救灾活动44
(二)震后青少年的公益行为与其公益认知存在明显关联46
三、青少年对震后各类人群、组织的作为有着自己清醒、独特的评价47
(一)青少年对于民众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评价普遍高于组织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47
(二)抗震救灾中青少年对志愿服务和民众的爱心捐赠印象最为深刻49
(三)青少年对地震捐款多少的认识较为理性50
(四)饮料企业突出的捐款行为在青少年中有一定反响,但青少年的反应并不因此就一边倒51
第三章 当代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的表现与特征53
一、当代青少年公益行为的表现特征54
(一)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表现较积极,但参与频度不高54
(二)青少年参与领域相对集中,以提供公益服务为主55
(三)青少年获取公益行动信息的途径不是很理想57
(四)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公益组织仍以政府主导的组织为主58
二、当代青少年公益认知方面的特征61
(一)青少年对我国民众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较为满意,但认为人们的公益参与意识远远不够61
(二)青少年认为爱心是他们参加社会公益的首要因素62
(三)青少年普遍认为参与公益活动是其责任和义务,并能从中获得成长和满足64
(四)青少年对将来的公益参与态度积极66
第四章 影响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的诸因素分析68
一、个性因素68
(一)青少年各维度个性得分的基本情况描述69
(二)青少年个性倾向与其参与公益活动的频率呈现密切相关关系71
(三)青少年个性倾向与其在公益活动中承担的角色72
二、社会环境因素74
(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公益行为和认知的影响是最基本的75
(二)同辈群体与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存在相互作用79
(三)学校环境在青少年的公益行为和认知方面被寄予较高期望81
(四)大众媒体公益舆论的影响与建设83
(五)社会中陌生人的公益行为表现对青少年的公益行为和认知也产生了深刻影响89
三、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频率的影响因素综合模型90
(一)模型假设91
(二)变量准备与测量93
(三)综合模型分析97
第五章 不同青少年群体参与公益活动的对比研究109
一、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比较109
(一)中学生与大学生的基本情况110
(二)中学生与大学生对汶川地震的不同反映111
(三)中学生和大学生公益行为现状的差异114
(四)中学生和大学生公益认知的差异118
(五)影响中学生和大学生公益认知和行为的不同因素121
二、学生与非学生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的差异124
(一)学生与非学生群体的基本状况描述124
(二)学生与非学生群体在汶川震后抗震救灾中的公益行动与认知差异126
(三)学生与非学生群体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方面的实际状况差异128
(四)学生与非学生群体公益认知的差异132
三、独生子女青少年与非独生子女青少年之间的差异133
(一)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群体基本情况描述134
(二)震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公益行为与公益认知比较136
(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日常参与社会公益的情况对比138
四、我国东中西地区青少年公益认知和公益行为的比较140
(一)我国东中西地区青少年的基本状况141
(二)震后我国东中西地区青少年在公益认知和行为上的不同表现142
(三)不同地区青少年日常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对比144
五、城乡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的比较148
(一)城乡青少年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对比148
(二)震后城乡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的异同149
(三)日常生活中城乡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的异同151
第六章 基本结论与讨论155
一、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研究的基本结论155
(一)震后我国青少年的公益行为表现和公益认知155
(二)当代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的表现与特征156
(三)影响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的诸因素分析156
(四)不同青少年群体参与公益活动的对比研究157
二、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的一些讨论159
(一)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评价的现状与引导方向160
(二)正确看待汶川地震中青少年对社会名人的评价169
(三)当代青少年公益活动的组织与自组织173
(四)青少年年龄变化对公益参与的影响179
第二部分 当代中国青少年公益认知和行为专项研究论文185
青少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自我满足程度及其相关因素187
试论我国青少年志愿者激励问题206
以现代化理论分析转型期中国社会青少年社会化的特点235
试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制约因素256
试析汶川震后我国青少年手机短信捐款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76
参考文献293
附录302
Ⅰ调查问卷302
Ⅱ当代中国青少年公益行为与公益认知调查研究报告图表索引314
后记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