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653640.jpg)
- 张道新,董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936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现代汉语-词义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词义的知识本质1
第一节 词义的来源是知识1
一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词义的根源2
二 人的生存意志与享受意志是词义的精髓8
三 词义形成的路径和形态11
第二节 词义内容的三重性16
一 认识意义16
二 认知意义17
三 语文意义18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对词义研究的价值19
一 关于“范畴”20
二 “实体一属性”说明模式21
三 词义的范畴性和结构性22
第二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实体义27
第一节 物质性实体义27
一 自然物质性实体义27
二 人工物实体义29
第二节 精神性实体义36
一 感知义36
二 知识义37
三 欲望义38
第三节 事件性实体义39
一 自然事件义39
二 社会事件义39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属性义(上)41
第一节 时间义41
一 时间义的形态41
二 时间义的次范畴42
第二节 空间义43
一 空间义的形态43
二 空间义的次范畴44
第三节 运动义46
一 关于“运动”和运动义46
二 状态型运动义47
三 关系型运动义50
第四节 性质义56
一 关于“性质”56
二 性质义的次范畴58
第五节 形态义61
一 关于“形态”61
二 形态义62
第六节 数量义64
一 关于“数量”64
二 数量义的次范畴65
第七节 功能义67
一 关于“功能”67
二 功能义的次范畴68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词义范畴:属性义(下)71
第一节 结构义71
一 关于“结构”71
二 结构义的次范畴72
第二节 程度义74
一 关于“程度”74
二 程度义的次范畴75
第三节 方式义76
一 关于“方式”76
二 方式义的次范畴78
第四节 关系义79
一 关于“关系”79
二 关系义的次范畴81
第五节 范围义83
一 关于“范围”83
二 范围义的次范畴83
第六节 结果义84
一 关于“结果”84
二 结果义的次范畴85
第七节 尺度义86
一 关于“尺度”86
二 尺度义的次范畴87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词义结构89
第一节 词义结构89
一 词义结构的含义89
二 词义结构的建构90
三 词义结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92
四 词义结构的分析方法94
第二节 实体词的词义结构97
一 自然物实体词的词义结构97
二 人工物实体词的词义结构102
三 事件性实体词的词义结构105
四 精神性实体词的词义结构109
第三节 属性词的词义结构114
一 运动属性词的词义结构114
二 性质属性词的词义结构123
三 数量属性词的词义结构125
四 状态属性词的词义结构126
第六章 现代汉语词义的变化与衍生129
第一节 词义变化的形态129
一 词义变化的基本形态129
二 同一词形的词义变化131
三 基于同一范畴的词义分化131
第二节 词义的内涵性衍生135
一 词义内涵性衍生的认识动因135
二 词义内涵性衍生的认知机制137
第三节 词义的外延性衍生147
一 外延性衍生的机制147
二 外延性衍生的谱系性148
第七章 属性聚焦:现代汉语复合词的造词机制161
第一节 “属性聚焦”是复合词造词的认知机制161
第二节 词形对词义结构的反映方式167
一 本义化167
二 隐喻化168
第三节 词义结构与词长的关系170
一 关于词长170
二 词长的变化171
第八章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语素义及其范畴性175
第一节 主谓型复合词176
第二节 述宾型复合词177
一 述宾型复合词的词义范畴178
二 述语语素的意义范畴179
三 宾语语素的意义范畴181
第三节 状中型复合词182
一 状语语素的时间义183
二 状语语素的空间义184
三 状语语素的形态义184
四 状语语素的方式义186
五 状语语素的范围义188
六 状语语素的数量义188
七 状语语素的程度义189
八 状语语素的动因义191
九 状语语素的尺度义191
十 状语语素的机缘义191
第四节 定中型复合词192
一 定语语素的主体义192
二 定语语素的时间义193
三 定语语素的空间义193
四 定语语素的功能义194
五 定语语素的结构义196
六 定语语素的运动形式义199
七 定语语素的形态义201
八 定语语素的数量义202
九 定语语素的评价义203
十 定语语素的范围义204
十一 定语语素的客体义205
十二 定语语素的类属义205
十三 定语语素的关系义206
第五节 述补型复合词206
一 补语语素的时间义207
二 补语语素的处所义207
三 补语语素的变化义207
四 补语语素的结果义208
五 补语语素的程度义208
第六节 联合型复合词209
一 同指209
二 合称210
三 兼具211
第九章 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形态义语素212
第一节 形素213
一 形素的表达类型213
二 形素的表义方式215
三 形素的语法分布216
第二节 态素217
一 态素的表义类型217
二 态素的意义范畴219
三 态素在复合词中的语法分布222
第十章 现代汉语复合词语素的“名属相指”现象224
第一节 “名属相指”的逻辑机理225
第二节 “以名指属”227
一 “以名指属”的意义范畴性227
二 实体名素的结构性分布对语素义的制约性229
第三节 “以属指名”231
一 属性语素的择取理据232
二 “以属指名”的指称功能232
三 “以属指名”的意义范畴性234
第四节 “名属相指”现象与词典释义235
一 “以名指属”复合词的释义235
二 “以属指名”复合词的释义238
第十一章 现代汉语词语组合的意义耦合机制240
第一节 什么是词义耦合机制241
第二节 耦合机制的逻辑原理与过程244
一 同一律与不矛盾律是耦合机制的逻辑基础244
二 词义结构的互显247
三 词义结构的篡改248
第三节 耦合机制与语义断桥250
第四节 耦合机制与词语组合形态252
一 同一性组合与悖谬性组合252
二 简单组合与复杂组合253
第五节 耦合机制对语法语义现象的作用例析255
第十二章 现代汉语动词词义与句法结构261
第一节 动词的词义结构262
一 动词的语法结构类型与运动意义262
二 动词词义结构的两种类型264
第二节 动词的词义范畴265
第三节 动词对句法成分语义范畴的制约性272
一 动词的相关句法成分272
二 动词对直接句法成分语义范畴的制约273
第四节 动词与主体范畴275
一 对实体范畴的制约276
二 对数范畴的制约276
三 对性范畴的制约278
四 对类属范畴的制约279
第五节 动词与客体范畴281
一 对形态范畴的制约281
二 对类属范畴的制约282
第六节 动词与方式范畴284
一 智能型制约284
二 自然型制约285
第七节 动词与时间范畴286
一 恒常性制约286
二 非恒常义制约287
第八节 动词与空间范畴290
第十三章 现代汉语词义与意义化修辞格292
第一节 意义化修辞格的理据292
一 意义化修辞格与词义范畴292
二 意义化修辞格的逻辑本质293
第二节 比喻294
第三节 比拟297
第四节 拈连298
第五节 通感299
第六节 借代302
第七节 夸张305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词语尺度义范畴及其词义阐释作用307
第一节 尺度义的逻辑本质308
一 尺度有公共和个体两种类型308
二 尺度是标差比较的参照系309
第二节 词语尺度义的类型310
一 基本尺度义310
二 符合尺度义310
三 超尺度义311
四 不及尺度义311
五 违背尺度义312
第三节 尺度义的表达形式312
一 直接使用基本尺度义语素312
二 以简缩语素表示尺度义313
三 以语素关系间接反映尺度义313
四 尺度义形态的逻辑图式314
第四节 尺度义与词典释义315
一 对有基本尺度义语素的词语采用语素义加合的方式315
二 对隐含尺度义的词语在释义表述中显示尺度义316
三 对单音词的释义以尺度义为基本范畴316
四 对有些词语尺度义的表述却很模糊,甚至看不出尺度义317
第十五章 现代汉语物质实体名词的内涵性与外延性词群319
第一节 内涵性词群319
一“结构体一元素”词群320
二“种一属”词群321
第二节 外延性词群323
一 外延性词群构建的认识依据323
二 对象间的属性关系与外延性词群的构建324
第三节 内涵性和外延性词群的语言价值326
一 内涵性词群的语言价值326
二 外延性词群的语言价值328
参考文献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