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仁行天下 儒家的故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仁行天下 儒家的故事
  • 周长志,徐汝淙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978750124653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儒家-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仁行天下 儒家的故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和儒学的诞生1

第一节 孔子对社会的考察4

一、现实社会的乱象与上古社会的美好4

二、“家天下”出现后发生的现象10

第二节 孔子对古代制度的考察13

一、孔子对“礼”的考察13

二、在“家天下”的情况下,是“礼”曾使国家得以治理,天下得享太平14

第三节 孔子对上古社会传统理念的考察15

第四节 孔子对人的考察——从关于“大同”、“小康”和“大顺”的论述,看孔子创建儒学的思想脉络17

第五节 儒学的诞生23

第六节 孔子之后的儒学23

一、孔子的弟子对儒学形成的贡献23

二、孟子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24

第二章 儒学的核心和体系32

第一节 儒学的核心32

一、“仁”是什么32

二、“仁”是儒学的核心36

第二节 儒学的体系37

一、修身——人要仁德38

二、齐家——家庭要和睦40

三、治国——社会要和谐41

四、平天下——天下要和平42

第三章 儒学的思想精华和核心价值观58

第一节 儒学的思想精华58

一、仁爱思想58

二、重德的思想58

三、民本思想64

四、爱国爱乡的理念80

五、关于“和”的理念82

六、积极进取的思想93

七、义利观95

八、幸福观100

九、重名节的思想112

十、天命观念115

第二节 儒学的核心价值观126

一、儒学的核心价值观126

二、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价值128

第四章 孔子及其弟子们为实现“仁行天下”的理想而努力130

第一节 孔子为实现“仁行天下”的理想而努力130

一、在齐鲁之间寻求机会130

二、周游列国,寻求机会132

三、整理典籍141

四、教书育人143

第二节 孔子逝世后弟子们继续努力165

一、学生们顶住对孔子的非议,坚守老师的志向166

二、写成《论语》,以传后世167

三、著书立说,宣扬儒学168

四、树立门派,兴盛儒学168

第五章 中华民族的历史性选择176

第一节 儒学的厄运176

一、法家的兴起与秦始皇的暴政176

二、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187

第二节 儒学的重新兴起187

一、秦朝二世而亡,社会精英纷纷总结教训187

二、刘邦和继任皇帝重视儒学的表现及其实质190

三、汉武帝“独尊儒术”193

第三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195

第六章 儒学思想主体地位的成功确立和两汉社会198

第一节“独尊儒术”推行后的两汉社会新气象199

一、经过大力收集,儒学经典俱已完备199

二、学习、研究儒学渐成风气199

三、开设太学,培养儒学人才200

四、统治者把尊崇儒术当成国策201

五、儒者群体开始形成202

第二节“独尊儒术”推行后两汉社会的思想状况212

一、儒学占据主体地位,但依然是多种思想并存212

二、就儒学本身而论,孔子、孟子原创儒学为主体,与被改造了的儒学并存212

三、儒学的价值彰显于民众之中213

第七章 儒者群体和唐宋社会217

第一节 唐代社会和唐儒群像217

一、唐代社会风貌217

二、唐儒群体的精神风貌226

第二节 两宋社会和宋代儒者群体265

一、两宋社会概貌265

二、危机时期儒者群体的精神风貌273

第八章 民族大融合中的儒学295

第一节 民族大融合初期社会状况和儒学的地位295

第二节 元朝社会状况和儒学的地位297

第三节 清代社会和儒学的地位299

第四节“汉化”的重大历史意义303

第九章 应对“千年未有之变局”305

第一节 近代“中国落后”析305

一、几种不实印象305

二、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307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觉醒和“自强”振兴312

一、觉醒312

二、“自图振兴”313

三、“自强”运动的成就314

四、儒学对“自强”运动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撑320

五、“自强”运动的受挫325

第三节 我们应该怎样看“自强”运动333

一、它是一个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出现的民族自救、自强运动333

二、运动的局限性333

三、运动的功绩334

四、“自强”运动是近代中国走向未来迈出的第一步335

第十章 中国需要儒学,世界需要儒学336

第一节 中国需要儒学336

第二节 世界需要儒学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