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古音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语古音学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0006857.jpg)
- 李开,顾涛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696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汉语-古音-音韵学-语言学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古音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缀言&顾涛1
第一章 什么是古音和古音学1
一 时间观在古音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1
二 空间观在古音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
三 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5
四 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及方法6
第二章 早期古音学的研究和陈第古音学说10
一 宋以前的古音研究及“叶音”说10
二 古音学的奠基人吴械及其“通转”说12
三 对宋代“叶音”说的评价14
四 陈第关于古音学研究方法的建树16
五 陈第的古声调说17
第三章 《音学五书》和顾炎武古音学20
一 顾炎武其人及其学说20
二 《音论》古音原理举要22
三 《诗本音》对文例的揭示25
四 顾炎武古音研究的重要贡献26
五 顾炎武上古声调说29
第四章 江永的古韵学说32
一 江永古韵分部的底层——《诗经》韵例的研究及其古韵分部的一般方法32
二 江永古韵分部系统的格局36
三 江永古韵分部中的“数韵同一入”38
四 江永古韵分部的杰出成就39
五 江永的“方音转”41
六 江永上古“四声杂用”说43
第五章 段玉裁“五表”和他的古韵学说44
一 段玉裁古韵分部的突破44
二 “本音”和“音转”48
三 《古十七部谐声表》的解读与应用50
四 段玉裁六类十七部的内在音理51
五 段玉裁的“古合韵”说53
六 段玉裁“古无去声”说55
第六章 戴震古音学和《声类表》研究法58
一 戴震的古音学著述58
二 祭部独立是戴震古音学的重大特色61
三 真文合并是祭部独立后的逻辑必然62
四 侯幽不分的错误来源63
五 戴震古韵分部中的歌部64
六 《声类表》研究法65
七 戴震的音转说67
第七章 孔广森古音学的特色和严可均的修订71
一 孔广森的九阴九阳十八部71
二 由阳声韵冬部看《诗声类》的体例73
三 冬部独立来自文献考古74
四 孔广森否认上古之入声调75
五 严可均对孔广森韵部分合的修订76
第八章 王念孙的古音学说和朱骏声古韵十八部通训转78
一 王念孙分古韵为二十一部78
二 王念孙古韵分部的创获81
三 王念孙上古声调说83
四 《广雅疏证》创通“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85
五 朱骏声古韵十八部通训转是古音学的应用系统87
第九章 钱大昕等人对古声纽的研究89
一 钱大昕上古声纽论的四大贡献和研究方法89
二 “古无舌上音”的基本原理和补充含义92
三 黄侃“照二归精、照三归端”是“古无舌上音”补充含义之推广93
第十章 清代古音学巨星江有诰96
一 江有诰的《音学十书》96
二 江有诰的二十一部及其内在学理97
三 江有诰以《入声表》作检测和修正101
四 质部是否独立:江有诰、王念孙二十一部之比较103
五 江有诰“古有四声”说104
第十一章 章太炎二十三部音准、音转和黄侃“古本音”学说106
一 章太炎的队部独立及其古韵二十三部106
二 章太炎“二十三部音准”是古音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108
三 《成均图》音转说110
四 黄侃的“古本音”学说113
五 章太炎、黄侃上古声调说115
第十二章 王力和罗常培、周祖谟的古韵分部117
一 脂微分部跨出了古音学的一个时代117
二 王力从早年二十三部到晚年二十九(三十)部定论120
三 罗常培、周祖谟的三十一部123
四 古韵分部之余波124
第十三章 高本汉上古韵部构拟和音理126
一 以韵母说明韵部,腭化和历史音变127
二 主元音变化及其音理129
三 音位间的同化引起的音变130
四 古音中的异质语音音变,裂变说和方音举证132
五 复合音 短元音 韵尾-r134
六 古音构拟中的类推137
第十四章 古音构拟和关于古音学的三次大讨论139
一 高本汉以前的西方汉学对汉语的研究139
二 第一次大讨论:关于古音研究材料问题的争辩141
三 第二次大讨论的发端144
四 西门·华德与高本汉从争论走向融通146
五 第三次大讨论及相关问题149
第十五章 上古主元音构拟十家说152
一 高本汉、李方桂主元音之争始末152
二 主元音构拟十家两派的主要理论分歧155
三 上古音系拟音的配置方法159
第十六章 古音构拟中的介音构拟问题163
一 严学宭上古无介音说163
二 董同龢的介音构拟原则164
三 用线性音系公式演绎介音构拟规则166
第十七章 古音构拟和重纽、非重纽问题168
一 重纽的古音溯源168
二 古音构拟与《韵镜》重纽指认170
三 古音构拟与《韵镜》非重纽指认175
第十八章 异质语言世界的新开拓:上古方音研究百年180
一 汉语方言研究的古典传统不绝如缕180
二 由历史文献语料考索古方音残留之踪迹184
三 由《切韵》之综合音系上推其古音渊源189
四 关于系统构拟上古方言音系192
五 汉语通语史研究的崛起及其意义193
第十九章 民族语言接触视野和汉语古音学197
一 民族语言研究的理论建树197
二 邢公畹由史前文化变迁和原始汉藏语变异说明语言分化201
三 从个别形态同源词的比较到汉藏澳泰语系202
四 编纂法视野中的汉藏缅、苗瑶、侗台语族同源发生证例及其上古音反观204
五 在汉藏语同源背景上看待汉语文化206
第二十章 以“中体西用”为研究法的复声母元语言解释系统研究209
一 上古复声母材料收集时期的三大家:林语堂、高本汉、陈独秀对材料的发现及其初步构拟210
二 上古音体系确立时期的复声母研究三大家:董同龢、李方桂、陆志韦对材料的归类及其构拟219
第二十一章 境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汉语古音的研究235
一 关于汉语古音的音理、音史和研究方法的探讨235
二 关于汉语古音中的声母研究245
三 关于汉语古音中的上古韵母研究252
四 关于汉语古音中的声调研究261
第二十二章 俄籍古音学家雅洪托夫和斯塔罗思金以系统构拟为主的古音学264
一 关于上古语音史的分期及其相关研究理论265
二 关于声母系统的构拟267
三 关于古汉语的中上古韵部、韵母各部分的构拟273
第二十三章 新派学者郑张尚芳和潘悟云的古音学研究283
一 郑张尚芳的古音学283
二 潘悟云的古音学的一般原理293
附录:古音学十四家韵部分合对照表(含拟音二家)301
参考文献303
人名索引314
后记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