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层建筑空调设计及工程实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层建筑空调设计及工程实录](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0659800.jpg)
- 范存养;叶大法;杨国荣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5759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896页
- 文件大小:149MB
- 文件页数:914页
- 主题词:高层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建筑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层建筑空调设计及工程实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第1章 高层建筑空调历史与发展3
1.1 高层建筑的特征3
1.1.1 高层建筑的定义3
1.1.2 高层建筑的优点3
1.2 国外高层建筑和空调技术发展简况3
1.2.1 高层建筑的发展3
1.2.2 高层建筑空调技术应用4
1.3 我国高层建筑和空调技术的发展6
1.3.1 高层建筑的建设与发展6
1.3.2 高层建筑空调技术主要发展过程7
1.4 21世纪高层建筑空调技术发展动向10
1.4.1 以建筑发展为背景的影响10
1.4.2 以地球环境意识为背景的影响10
1.4.3 可应用的新发展的相关技术10
1.4.4 重视工程运行管理11
1.4.5 通过总结交流提升建设水平11
第2章 高层建筑空调负荷13
2.1 空调负荷计算概述13
2.1.1 空调负荷计算方法沿革13
2.1.2 空调负荷构成14
2.2 常用空调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简介14
2.2.1 DOE-2能耗分析软件15
2.2.2 EnergyPlus能耗分析软件15
2.2.3 HASP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15
2.2.4 DeST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15
2.2.5 常用负荷计算及能耗模拟软件特点比较15
2.3 内外分区负荷计算示例18
2.4 高层建筑空调负荷计算应考虑的几个问题18
2.4.1 平均风速与建筑高度的关系19
2.4.2 空气温度与建筑高度的关系19
2.4.3 冬季建筑高度与大门渗透风量的关系20
2.5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概述20
2.5.1 我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要求20
2.5.2 日本建筑节能技术要求21
2.5.3 美国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要求24
2.6 空调负荷指标24
第3章 高层建筑围护结构及其对空调负荷的影响27
3.1 高层办公建筑特征27
3.2 办公建筑标准平面类型27
3.2.1 根据核心筒位置分类27
3.2.2 核心筒位置对空调负荷的影响27
3.3 办公楼标准层窗墙比对空调负荷的影响28
3.4 透明围护结构玻璃选择29
3.4.1 不同玻璃的光热特性29
3.4.2 高层建筑常用玻璃的特性31
3.4.3 不同地区玻璃光热特性选择31
3.5 窗户遮阳选择32
3.5.1 一般原则32
3.5.2 不同外遮阳方式效果比较32
3.5.3 高层建筑外遮阳实例34
3.5.4 室内遮阳形式34
3.6 墙体构造热工性能要求及对围护结构节能策略35
3.7 围护结构节能新技术36
3.7.1 双层通风幕墙(Double Skin Facades,DSF)36
3.7.2 DSF综合功能36
3.7.3 DSF幕墙的种类36
3.8 与太阳能发电相结合的围护结构应用38
3.8.1 多晶硅型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在墙体或遮阳板上的应用38
3.8.2 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38
3.8.3 PV与LED结合的幕墙39
第4章 高层建筑空调系统与方式41
4.1 适用于高层建筑的空调方式与系统41
4.1.1 高层建筑空调方式与系统适用性41
4.1.2 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应用特性42
4.1.3 半集中式水—空气系统空调方式43
4.2 高层建筑空调分区44
4.2.1 垂直方向分区44
4.2.2 水平方向分区44
4.3 办公建筑标准层内外分区45
4.3.1 窗际热环境因素45
4.3.2 内外区负荷因素45
4.3.3 内外区传统空调方式45
4.4 办公建筑标准层空调方式演变与进展48
4.4.1 内区空调方式48
4.4.2 外区空调方式50
4.4.3 简化空调外区设计动向与实践50
4.4.4 单元型冷剂式空调机组在外区的应用60
第5章 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与应用要旨66
5.1 高层办公建筑空调方式66
5.2 系统分类67
5.2.1 单风道型变风量空调系统67
5.2.2 风机动力型变风量空调系统67
5.2.3 组合式单风道型变风量空调系统67
5.2.4 变风量空调系统分类68
5.3 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理念71
5.3.1 北美国家系统设计理念71
5.3.2 日本系统设计理念72
5.3.3 混合损失与无外区设计72
5.4 系统选择与应用73
5.4.1 系统选择73
5.4.2 末端选型73
5.4.3 新风系统设计74
5.4.4 自动控制75
第6章 新风独立并热湿分别处理空调方式应用77
6.1 问题的提出77
6.2 方式分类78
6.2.1 以冷水为介质的空气热湿分别处理方式78
6.2.2 其他方法实现的空气热湿分别处理方式79
6.3 辐射空调方式设计与应用80
6.3.1 发展缘由与经纬80
6.3.2 辐射板形式80
6.3.3 辐射板空调系统设计原则81
6.3.4 吊顶辐射供冷/热水系统82
6.3.5 辐射空调方式派生系统85
6.3.6 辐射空调方式应用现状86
6.4 诱导型末端新风独立空调系统86
6.4.1 形式与发展86
6.4.2 设计原则87
6.5 干式风机盘管机组应用88
6.5.1 干式风机盘管机组88
6.5.2 干式风机盘管+新风装置的水系统88
6.5.3 新风独立控制的空气处理机组88
6.6 溶液除湿新风处理装置89
第7章 下送风空调方式及其复合应用92
7.1 地板送风和置换通风区别92
7.2 地板送风特点93
7.3 地板送风空调末端装置94
7.4 地板送风空调方案选择96
7.5 地板送风的复合应用98
7.5.1 结构蓄冷(热)98
7.5.2 个人空调98
7.5.3 自然通风99
7.6 工程实例100
第8章 高层建筑冷热源设计104
8.1 常规冷热源方式与选用原则104
8.1.1 常规冷热源方式104
8.1.2 国内外应用状况104
8.2 蓄能空调技术105
8.2.1 发展缘由105
8.2.2 典型方式与特点106
8.2.3 结构蓄热方式108
8.2.4 蓄能工程应用情况109
8.2.5 选用原则109
8.3 热泵应用及热源110
8.3.1 小型空气源热泵机组(风冷热泵机组)110
8.3.2 多联式空气源热泵系统及水环热泵系统110
8.3.3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110
8.3.4 水源热泵冷热水机组110
8.4 高层建筑冷热源方式分析(以本书工程实录为统计对象)112
8.5 冷热源设备机房规划与布置113
8.5.1 制冷机房与锅炉房113
8.5.2 冷却塔与风冷热泵机组113
8.5.3 区域能源站房113
8.6 区域冷热电联产(DHC)应用113
8.6.1 国内外应用状况113
8.6.2 区域供冷供热设备、能源与特点114
8.6.3 DHC特点114
8.6.4 热电联产应用114
8.6.5 热电联产装置与排热利用115
8.7 区域供冷供热(包括热电联产方式)实例115
8.7.1 东京新宿地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115
8.7.2 东京晴海地区Triton广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118
8.7.3 日本东京品川Grand Comons小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119
8.7.4 东京六本木Hills再开发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120
8.7.5 东京汐留北地区区域供冷供热系统123
8.7.6 美国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区域供冷供热简介124
8.7.7 北京中关村西区域供冷项目简介125
第9章 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设计129
9.1 空调水系统概述129
9.1.1 空调系统水管种类与用途129
9.1.2 空调水系统分类及其组合129
9.1.3 空调水系统垂直分区132
9.2 高层建筑几种常用空调水系统135
9.2.1 一级泵定流量系统135
9.2.2 一级、二级泵系统136
9.2.3 一级泵变流量系统136
9.3 空调水系统设计几个问题探讨137
9.3.1 大温差空调冷水系统设计优化137
9.3.2 一级、二级泵系统盈亏管倒流问题分析139
9.3.3 大温差水系统用户回路温差控制140
9.3.4 提高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141
9.4 超高层空调水系统垂直分区142
9.4.1 工程概况142
9.4.2 上海中心大厦空调冷、热水系统垂直分区状况及系统参数142
9.4.3 上海中心大厦空调冷水系统垂直分区示意图144
9.5 部分中国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汇总144
第10章 直接蒸发式单元型空调装置应用151
10.1 单元型机组空调系统及其性能151
10.1.1 单元型空调装置种类151
10.1.2 直接蒸发式单元型空调装置性能154
10.2 多联空调机组方式155
10.2.1 多联机空调机组分类156
10.2.2 系统一般特性157
10.3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概要157
10.3.1 设计程序157
10.3.2 系统管路布置和室外机布局158
10.3.3 风冷型多联机系统的适用性159
10.3.4 直接蒸发式单元型空调装置系统化应用的其他方式160
第11章 高层建筑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措施165
11.1 办公环境与劳动生产率165
11.2 室内空气品质控制165
11.2.1 新风量——通风量165
11.2.2 空调系统通风量和新风比166
11.2.3 通风有效率和新风通风(利用)效率166
11.3 空调系统与空气净化措施167
11.4 过滤器阻力、耗电与系统的影响170
第12章 高层建筑自然通风应用172
12.1 产生自然通风的基本要素172
12.1.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172
12.1.2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172
12.2 风压作用下办公建筑标准层核心筒位置与通风的关系173
12.3 高层建筑自然通风应用方式174
12.3.1 组织平面气流方式174
12.3.2 平面气流与竖向气流相结合方式174
12.3.3 自然通风与空调相结合应用方式175
12.4 高层建筑自然通风控制178
12.5 高层建筑自然通风应用前景180
12.5.1 关于高层建筑自然通风的应用研究180
12.5.2 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180
第13章 高层建筑空调系统控制182
13.1 冷源侧空调水系统控制182
13.1.1 空调冷/热水系统182
13.1.2 冷水机组时序控制(台数控制)184
13.1.3 冷水泵转速控制与时序控制185
13.1.4 冷却水系统控制策略186
13.1.5 冷源系统优化控制(群控)186
13.2 负荷侧空调系统控制187
13.2.1 定风量系统控制187
13.2.2 变风量(VAV)系统的控制188
13.2.3 风机盘管机组(FCU)控制190
13.2.4 新风量控制与优化191
13.3 空调系统自控与建筑自动化的关系192
第14章 高层建筑生态绿色技术要旨与性能评估195
14.1 生态绿色技术的演进195
14.1.1 以节能为目的阶段195
14.1.2 以绿色生态与人居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阶段195
14.2 生态绿色建筑技术评估198
14.2.1 LEED评价标准199
14.2.2 CASBEE评价标准200
14.2.3 CASBEE评估概念应用实例202
14.3 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方法204
第15章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206
15.1 防排烟基本概念206
15.2 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206
15.3 烟气控制设计207
15.3.1 建筑防、排烟设置部位207
15.3.2 “处方式”设计与性能化烟气控制设计209
15.3.3 防烟设计209
15.3.4 排烟设计210
15.4 防火隔离设计212
15.5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实例214
第16章 高层建筑空调设备更新改造217
16.1 高层建筑空调设备更新问题的由来217
16.2 空调设备更新、改造的具体原因217
16.3 空调设备更新改造实施类型217
16.4 改造工程实例218
16.5 高层建筑空调冷热源装置改造实施途径218
下篇231
工程实录目录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