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隧道与地下工程概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齐伟,李明,代树林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8470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隧道工程-概论;地下工程-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隧道与地下工程概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0.1 概述1
0.2 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状况2
0.2.1 我国的铁路隧道2
0.2.2 我国的公路隧道2
0.2.3 地铁工程3
0.3 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3
0.3.1 地下空间资源3
0.3.2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4
0.3.3 地下工程的远景规划6
0.4 地下建筑的类型7
0.4.1 按使用功能分类7
0.4.2 按断面形状分类8
0.4.3 按所处的地质体环境分类8
0.4.4 按埋藏深度分类8
0.5 地下建筑的优缺点8
0.5.1 地下建筑的优点8
0.5.2 地下建筑的缺点10
1 隧道工程勘查与设计11
1.1 隧道工程调查11
1.1.1 资料的收集11
1.1.2 地形与地质调查12
1.1.3 气象调查12
1.1.4 工程环境调查13
1.2 隧道工程总体设计13
1.2.1 总体设计的原则13
1.2.2 隧道定位设计13
1.2.3 洞口位置的选择15
1.2.4 隧道平面线形设计16
1.2.5 隧道纵断面线形设计17
1.2.6 隧道的净空及建筑限界18
2 地下工程设计方法20
2.1 概述20
2.1.1 地下工程的特殊性20
2.1.2 地下工程设计方法22
2.2 传统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23
2.2.1 普氏理论24
2.2.2 太沙基理论25
2.3 新奥法设计27
2.3.1 概述27
2.3.2 新奥法的主要原则27
2.3.3 新奥法的适用条件及要求28
2.3.4 新奥法的优越性29
2.4 信息化设计及反分析法29
2.4.1 地下工程监测和信息化设计29
2.4.2 反分析法30
3 围岩分级(类)及稳定性评价32
3.1 概述32
3.2 围岩分级(类)及稳定性评价的基本因素33
3.2.1 地质因素33
3.2.2 工程因素37
3.3 国外围岩分级(类)的研究发展38
3.3.1 RMR分级法39
3.3.2 RSR分类法40
3.3.3 Q分类法42
3.3.4 日本的工程岩体分级42
3.4 我国工程岩体分级(类)的研究发展43
3.4.1 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44
3.4.2 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46
3.4.3 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分级51
3.4.4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围岩分类53
4 围岩压力57
4.1 围岩压力理论概述57
4.1.1 古典山岩压力理论58
4.1.2 塌落体理论58
4.1.3 弹塑性平衡理论59
4.1.4 与时间有关的变形控制理论59
4.2 围岩压力的影响因素60
4.3 围岩压力的确定60
4.3.1 松动围岩压力的确定61
4.3.2 形变围岩压力的确定67
4.4 围岩压力的实测方法70
4.4.1 直接量测法70
4.4.2 间接量测法71
4.4.3 量测数据的处理72
5 隧道结构与构造73
5.1 隧道洞身结构73
5.1.1 隧道横断面几何形状73
5.1.2 隧道洞身支护衬砌结构75
5.2 洞门与明洞77
5.2.1 洞门78
5.2.2 明洞80
6 隧道工程支护结构83
6.1 喷锚支护的作用原理83
6.1.1 喷射混凝土的支护作用84
6.1.2 锚杆的支护作用85
6.2 锚杆支护设计86
6.2.1 锚杆的类型86
6.2.2 锚杆长度的确定88
6.2.3 锚杆间距的确定90
6.3 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91
6.3.1 围岩的塑性滑移线方程91
6.3.2 圆形洞室围岩破坏分析92
6.3.3 喷射混凝土支护厚度的计算93
6.4 喷锚支护设计93
6.4.1 硬质裂隙岩体喷锚支护的设计与计算94
6.4.2 软弱破碎岩体喷锚支护设计与计算95
6.5 复合式衬砌结构102
6.5.1 复合式衬砌受力变形特点102
6.5.2 复合式衬砌的设计103
6.5.3 复合式衬砌防水层的设计106
7 新奥法量测及监测技术108
7.1 量测项目与内容108
7.2 隧道内目测观察110
7.2.1 观察的目的110
7.2.2 目测观察内容110
7.2.3 观测围岩的破坏形态分析110
7.2.4 根据目测观察结果修改设计并指导施工111
7.3 隧道内空收敛位移量测112
7.3.1 位移量测原理113
7.3.2 内空收敛位移量测方法及设备113
7.3.3 量测断面的设置114
7.3.4 测点及测线的布置114
7.3.5 量测频度115
7.3.6 拱顶下沉量115
7.4 地表下沉量测117
7.4.1 量测方法及测点布置117
7.4.2 测量频度118
7.4.3 量测数据整理118
7.5 围岩内变形量测119
7.5.1 量测原理119
7.5.2 量测方法及元件119
7.6 锚杆拉拔力量测123
7.6.1 量测目的123
7.6.2 量测方法123
7.6.3 量测试验要求125
7.7 钢架支撑压力量测125
7.7.1 量测方法及设备125
7.7.2 测力计的安装127
7.7.3 量测数据的分析127
7.8 喷射混凝土层应力量测127
7.8.1 量测方法128
7.8.2 量测结果分析128
7.9 声波测试技术129
7.9.1 概述129
7.9.2 声波探测基本原理130
7.9.3 声波测试仪器132
7.9.4 岩体声波探测基本方法135
7.9.5 声波(弹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规律138
7.9.6 声波测试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139
7.10 现场量测的应用143
7.10.1 根据内空变位速度预报险情143
7.10.2 根据内空变位速度修改设计143
7.10.3 根据最终变位量修改开挖断面尺寸144
7.10.4 根据内空变位速度确定二次支护衬砌时间144
7.10.5 提高围岩等级、节约投资145
7.10.6 降低围岩等级,加强支护,确保工程质量145
8 隧道施工方法与技术146
8.1 隧道施工概述146
8.1.1 隧道施工基本概念146
8.1.2 山岭隧道的常规施工方法147
8.2 隧道主要开挖方法149
8.2.1 全断面开挖法150
8.2.2 台阶法151
8.2.3 分部开挖法152
8.3 隧道洞口施工154
8.3.1 洞口地段的一般概念154
8.3.2 洞口地段施工注意事项155
8.3.3 洞口的施工方法156
8.4 隧道预支护技术157
8.4.1 超前锚杆157
8.4.2 管棚158
8.4.3 超前注浆小导管159
8.4.4 超前深孔帷幕注浆161
8.4.5 水平旋喷预支护163
8.4.6 机械预切槽法164
9 地铁工程166
9.1 概述166
9.1.1 地铁的发展166
9.1.2 地铁在城市客运中的作用167
9.2 地铁路网规划与线路设计167
9.2.1 地铁路网规划设计的内容及原则167
9.2.2 地铁路网类型168
9.2.3 线路设计169
9.3 地铁区间隧道178
9.3.1 地铁区间隧道的限界178
9.3.2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设计179
9.4 地铁车站建筑物190
9.4.1 地铁车站结构选型的原则与特点191
9.4.2 地铁车站的结构形式192
9.4.3 地铁车站结构的荷载内力计算与设计199
参考文献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