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阳大司空 2004年发掘报告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750103991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安阳大司空 2004年发掘报告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概况1
第一节 发掘与研究2
— 1950年以前3
二 1950年以后3
第二节 发掘概述5
第二章 商代居住遗存8
第一节 商代房基8
一 殷墟一期房基9
二 殷墟二期房基11
1.T0506F711
2.T0421F5713
三 殷墟三期房基16
1.T0708F4516
四 殷墟四期房基19
(一)C区建筑群19
1.F2019
2.F3219
3.F1921
4.F2222
5.F3425
6.F2426
7.F2327
8.F38和F4031
9.F3332
10.F2132
11.F3533
12.F3633
(二)T0307F3035
(三)T0707F4837
五 附属房基的遗迹和遗物38
(一)排水设施38
(二)瓮棺葬39
1.T0403M10339
2.T0524M10740
3.T1615M147、M148、M149、M15240
4.T0305M19941
5.T1514M24941
6.T1417M234、M23541
7.T1412M26942
8.T1418M335、M34242
9.T0708M39843
(三)瓮棺葬具44
1.陶罐44
2.陶瓮51
3.陶罍52
4.陶尊52
5.陶盆52
(四)与房基有关的出土陶器52
1.陶罐53
2.陶鬲54
3.陶簋55
4.陶盆56
5.陶瓮57
6.陶三足器57
7.陶钵57
8.排水管57
(五)与房基有关的其他器物57
1.卜骨57
2.卜甲57
3.骨饰57
4.贝、螺、蚌类57
六 小结57
(一)主要收获57
(二)建筑基址的空间分布58
(三)C区建筑群出土的特殊遗物59
(四)C区建筑群的性质59
第二节 商代窖穴、水井、灰坑和灰沟59
一 典型单位介绍61
(一)殷墟一期61
1.T0303H8861
2.T0525H13361
3.T0526H13863
4.T0607H38464
5.T1412H20365
6.T1413H23766
7.T0601H35767
8.T0902H33170
9.T0708H40774
10.T0521H42675
11.T0425H43176
(二)殷墟二期77
1.T0806H14177
2.T0307H15977
3.T1513H19378
4.T1515H21079
5.T0803H27780
6.T0528H31482
7.T0808H39185
8.T0305H6186
9.T0908H36786
10.T0608H37386
11.T0608H37486
(三)殷墟三期89
1.T0602H31089
2.T0707H35090
3.T0408H12690
4.T0803H27692
5.T0605H28095
6.T0902H30597
7.T0527H31797
8.T0903H369100
9.T0528H416100
(四)殷墟四期102
1.T0304H91102
2.T0408H124105
3.T0308H128105
4.T0308H142108
5.T0903H278109
6.T0528H316110
7.T0808H333111
8.T0427H361111
9.T0803H250114
10.T1417H226114
11.T0527H299115
12.T0427H325116
13.T0428H387116
二 出土遗物118
(一)陶器118
1.陶鬲119
2.陶甗134
3.陶甑135
4.陶豆138
5.陶簋140
6.陶盆148
7.陶罐153
8.陶瓮165
9.陶罍165
10.陶圈足尊165
11.陶瓿167
12.陶贯耳壶168
13.陶盂168
14.陶坩埚168
15.陶圜底钵168
16.陶杯169
17.陶器盖169
18.陶圆饼形器171
19.陶箕形器173
20.陶网坠177
21.陶?178
22.陶球178
23.陶板179
24.陶垫180
(二)原始瓷器180
(三)石器180
1.石锛180
2.石斧180
3.石铲182
4.石杵182
5.石镰182
6.磨石184
7.石刀184
8.滑石璧184
9.石璋184
10.石磬185
11.石璧185
12.石球185
13.石凿186
14.穿孔石器186
(四)铜器186
1.铜镞186
2.铜锥187
3.铜锛187
4.铜刀187
5.铜箍188
(五)骨器188
1.骨笄188
2.骨锥191
3.骨镞193
4.骨匕194
5.骨铲195
6.骨凿195
7.骨刀195
8.骨针195
9.骨签197
10.鳄鱼骨板197
11.骨兽首饰197
(六)角、牙器197
1.鹿角锥197
2.羊角饰197
3.鹿角料与残骨角料198
4.穿孔牙饰198
(七)贝、螺199
1.货贝199
2.阿拉伯绶贝199
3.大贝199
4.海螺199
(八)蚌器200
1.蚌镰200
2.蚌铲201
3.蚌壳饰201
4.蚌凿201
5.蚌泡201
(九)甲骨202
1.卜甲202
2.卜骨202
第三章 商代墓葬208
第一节 墓葬层位和空间分布208
第二节 墓葬形制209
一 墓葬规模209
二 墓葬结构209
(一)墓室209
(二)壁龛209
1.T1004M207211
2.T0303M22211
3.T0309M3211
4.T0304M28211
5.T0904M220211
6.T1316M298211
7.T0403M55211
8.T0422M351211
9.T0707M394214
10.T0904M203214
(三)墓底孔洞(木桩)216
1.T0309M2218
2.T0106M9218
3.T0528M58219
4.T0328M364219
5.T0204M21220
6.T0526M37220
7.T0321M452220
8.T0806M193221
(四)较特殊形制的墓葬221
1.T0307M121221
2.T0601M337221
第三节 葬具222
第四节 葬式230
一 单人葬230
(一)仰身直肢葬230
(二)仰身屈肢葬232
(三)俯身直肢葬232
(四)侧身直肢葬234
(五)侧身屈肢葬234
二 双人葬238
三 特殊葬式238
第五节 殉人和殉牲239
一 殉人239
二 殉狗240
三 殉葬其他动物243
第六节 随葬器物放置情形244
一 仅随葬陶器墓葬244
(一)出土单件陶容器的墓葬244
(二)出土多件陶容器的墓葬244
(三)随葬品相对较多的墓葬245
(四)带壁龛的墓葬245
二 单铜兵器组合墓葬251
三 铜工具组合墓葬251
四 陶器和铜兵器共出墓葬252
五 陶器和铜容器共存墓葬254
六 陶器、铜(铅)容器和铜(铅)兵器共存墓葬255
七 其他259
第七节 墓葬举例261
一 出土青铜容器墓葬262
1.T0327M444262
2.T1613M166263
3.T1215M126263
4.T1312M230264
5.T0507M105264
6.T0206M10265
7.T0802M215265
8.T0601M412266
9.T0528M58266
二 出土铅容器墓葬267
三 陶器组合墓葬268
(一)单鬲组合268
(二)单簋组合269
(三)单豆组合270
(四)单罐组合270
(五)单盂组合271
(六)单尊组合271
(七)觚、爵组合272
(八)簋、瓿组合273
(九)簋、豆组合273
(一○)簋、罐组合274
(一一)簋、瓿、豆组合275
(一二)簋、豆、罐组合275
(一三)觚、爵、簋、罐组合276
(一四)觚、爵、簋、罍组合278
(一五)鬲、簋、瓿、豆组合279
(一六)簋、瓿、豆、盘组合279
(一七)觚、爵、簋、豆、罐、盘组合280
(一八)豆、罐组合280
(一九)盂、盆组合281
(二○)觚、爵、鬲组合282
(二一)觚、爵、簋组合283
(二二)觚、爵、豆组合284
(二三)觚、爵、罐组合284
(二四)觚、爵、尊组合286
(二五)觚、爵、鬲、尊组合286
(二六)鬲、簋、豆、壶组合287
(二七)簋、豆、盘、罍组合288
(二八)觚、爵、簋、豆、罐组合288
(二九)觚、爵、簋、豆、尊组合289
(三○)觚、爵、簋、盘、罐组合289
(三一)觚、爵、鬲、簋、豆、盘组合291
(三二)觚、爵、甗、簋、罐、盘组合291
(三三)鬲、簋组合292
(三四)鬲、罐组合292
(三五)鬲、罍组合293
(三六)鬲、尊组合293
(三七)簋、罍组合294
(三八)簋、盘组合294
(三九)觚、爵、盘组合295
(四○)簋、罐、罍组合296
(四一)豆、罐、盘组合297
(四二)觚、爵、鬲、盘组合297
(四三)觚、爵、簋、豆组合298
(四四)觚、爵、簋、盘组合298
(四五)觚、爵、罐、盘组合299
(四六)觚、簋、罐、盘组合299
(四七)觚、爵、簋、罍、盘组合300
(四八)鬲、簋、罐、罍、盘组合300
(四九)觚、爵、鬲、簋、尊、盘组合301
(五○)觚、爵、鬲、簋、罐、尊组合303
(五一)觚、爵、簋、瓿、豆、尊组合303
第八节 随葬器物304
一 陶器304
1.陶鬲305
2.陶甗311
3.陶簋311
4.陶瓿322
5.陶盂323
6.陶豆323
7.陶觚327
8.陶爵333
9.陶盘339
10.陶罐342
11.陶罍349
12.陶尊351
13.陶壶354
14.陶盆355
二 铜器356
(一)铜容器356
1.铜鼎356
2.铜簋359
3.铜觚359
4.铜爵362
5.铜方彝365
6.铜卣366
7.铜尊366
8.铜斝366
(二)铜兵器366
1.铜钺366
2.铜戣366
3.铜戈366
4.铜矛371
5.铜镞372
(三)铜工具372
1.铜刀372
2.铜铲373
3.铜锛373
4.铜凿375
(四)铜车马器375
1.铜策375
2.铜U形器375
3.铜泡376
(五)其他376
铜铃376
三 铅器378
(一)铅容器378
1.铅鼎378
2.铅簋378
3.铅觚378
4.铅爵378
5.铅尊378
6.铅卣378
(二)铅兵器378
1.铅戈378
2.铅矛379
四 玉、石器379
(一)玉器379
1.玉璧379
2.玉环379
3.玉钺380
4.玉管381
5.玉饰381
(二)石器382
1.石璋382
2.石圭384
3.石璜384
4.石铲384
5.石刀385
6.磨石385
7.石饰385
五 骨、牙器385
(一)骨器385
1.骨匕385
2.骨管385
3.骨签386
4.骨“琴拨”386
5.骨钉386
6.骨镞386
7.骨弓末饰387
8.骨片饰387
9.骨管饰388
(二)象牙器388
1.象牙觿388
2.象牙管饰388
3.象牙笄389
六 蚌器389
1.贝壳389
2.文蛤390
3.蚌片391
4.蚌泡391
5.蚌项链391
6.螺蛳392
七 其他392
1.绿松石管392
2.水晶393
3.龟393
八 填土内出土遗物393
1.陶圆饼形器393
2.陶弹丸393
3.绿松石泡393
4.骨铲393
5.骨笄394
6.鹿角395
7.卜骨395
第九节 T1418M303395
一 发现情况395
二 层位关系396
三 墓葬结构397
(一)墓葬形制397
(二)葬具398
(三)殉人与殉狗398
(四)随葬品陈放位置400
四 随葬品404
(一)陶器404
1.陶觚404
2.陶爵404
3.陶簋404
4.陶罐404
5.陶罍406
6.陶尊406
7.陶瓿形器407
(二)铜器407
1.铜方鼎407
2.铜圆鼎407
3.分裆铜鼎407
4.铜扁足鼎409
5.铜簋410
6.铜甗414
7.铜觚415
8.铜爵415
9.铜斝415
10.铜折肩尊417
11.铜筒形尊417
12.铜卣417
13.铜提梁壶417
14.铜三足盉419
15.铜罍419
16.铜觯420
17.铜盘420
18.铜斗420
19.铜铙425
20.铜车軎430
21.铜弓形器430
22.铜策430
23.铜箍形器430
24.圆铜片431
25.铜戈431
26.铜矛432
27.铜镞435
28.铜铃435
(三)金器436
(四)玉器436
1.玉夔龙436
2.玉鸟436
3.玉螳螂437
4.玉柄形饰438
5.玉环439
6.玉戈439
7.玉刻刀439
8.玉条形饰439
(五)石器439
1.石铲439
2.石玦440
3.石坠440
4.石泡440
5.磨石440
(六)骨、牙器440
1.骨弓末饰440
2.骨匕441
3.骨饰441
4.卜骨441
5.牙饰441
6.骨片441
(七)蚌器442
1.蚌泡442
2.蚌饰442
3.蚌鱼442
4.文蛤442
(八)植物类遗存443
五 小结443
(一)年代443
1.根据地层关系分析443
2.根据随葬陶器分析443
3.根据随葬铜器分析443
(二)铜器铭文445
(三)墓主人445
(四)与周边遗迹关系446
(五)学术意义446
第一○节 随葬陶器组合分析451
(一)殷墟一期陶器组合451
(二)殷墟二期陶器组合451
(三)殷墟三期陶器组合452
(四)殷墟四期陶器组合452
第一一节 墓葬陶器的形制演变和年代455
一 陶觚的演变和年代455
二 陶爵的演变和年代455
三 陶鬲的演变和年代455
四 陶簋的演变和年代456
五 陶豆的演变和年代457
六 陶盘的演变和年代457
七 陶罐的演变和年代464
第一二节 车马坑465
一 形制465
(一)T0624M76车马坑465
1.层位关系465
2.形制结构465
3.埋葬情况465
4.车子形制及构件466
5.年代判断466
(二)T0622M367车马坑466
1.层位关系466
2.形制结构466
3.埋葬情况467
4.车子形制及构件467
5.年代判断467
(三)T1513M231车马坑467
1.层位关系468
2.形制结构468
3.埋葬情况468
4.车子形制及构件468
5.年代判断469
(四)T1512M226车马坑470
1.层位关系470
2.形制结构470
3.埋葬情况470
4.车子形制及构件470
5.年代判断471
二 出土遗物471
(一)车饰471
1.铜车軎471
2.铜轭饰472
3.铜衡饰476
4.铜踵479
5.铜T形板479
6.铜杆头482
7.铜箍482
8.铜管483
9.铜穿鼻器483
(二)马饰483
1.铜马衔483
2.铜马镳484
3.铜U形器485
4.铜马鼻饰486
5.铜当卢486
6.铜节约486
7.铜泡487
8.蚌泡488
9.牙片饰488
10.蚌片饰488
(三)工具489
1.铜刀489
2.铜锛489
3.铜凿489
4.铜铲489
5.铜弓形器489
6.铜策491
7.象牙觿491
8.磨石491
(四)铜兵器491
1.铜戈491
2.铜镞492
(五)骨、牙器492
1.象牙弓末饰492
2.骨弓末饰494
(六)其他494
1.圆铜片494
2.圆金箔494
3.铜铃494
4.骨管494
5.贝494
(七)填土内出土遗物495
1.铜镞495
2.陶弹丸495
3.骨镞495
4.骨刻刀495
5.骨锥496
6.骨笄帽496
三 小结496
(一)车马坑性质496
(二)随葬器物组合496
第四章 结语498
一 遗址布局演变498
(一)殷墟一期498
(二)殷墟二期498
(三)殷墟三期499
(四)殷墟四期499
二 建筑基址499
(一)四合院建筑499
(二)多套间建筑500
(三)单间建筑500
(四)半地穴建筑500
三 墓葬500
(一)分布500
(二)分期501
(三)随葬器物研究501
四 本次发掘学术意义501
(一)系统布方502
(二)建筑基址群502
(三)人骨标本的系统采集和分析502
(四)后续研究设想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