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的印迹 民族认同变迁与现代性重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史的印迹 民族认同变迁与现代性重构
  • 唐胡浩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世界图书广东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5703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蒙古族-村落-民族意识-研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历史的印迹 民族认同变迁与现代性重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一、概念辨析1

二、西方族群认同理论6

三、国内民族认同研究概况17

第二节 选题意义32

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2

二、拓展民族认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33

三、充实民族认同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34

四、丰富了蒙古族的相关研究34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理论视角35

一、研究方法35

二、理论分析视角42

第四节 田野调查点的选择缘由44

一、秉承学术传统44

二、具有独特研究价值44

第五节 三家台蒙古族村的概况45

第二章 元末明初时期部氏族人民族认同意识低落47

第一节 黄金家族的陨落47

第二节 部氏族人先祖融入迁居地民族50

一、部氏族人迁徙情况50

二、融入当地民族51

第三节 部氏族人先祖认同意识外在表现的沉寂56

一、族际交流时的审慎57

二、主动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59

第四节 民族内部核心记忆的保存61

一、口述历史产生认同与认异61

二、传统节日和仪式的改造62

三、鉴别身份的暗语65

第五节 小结67

第三章 明清时期部氏族人民族认同意识高涨69

第一节 没落家族重振雄风69

一、子弟入仕69

二、声望出众71

三、以孝慈之道闻名乡里72

第二节 民族边界清晰73

一、确认族内成员的标准75

二、排斥族外成员的方式80

三、其他民族成员对部氏蒙古族的排斥和区分82

第三节 部氏族人认同意识高涨85

一、族内的高度统一和团结85

二、与外族互动所体现的强势态度86

三、宗族组织活跃88

第四节 小结90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部氏族人民族认同意识回落92

第一节 村民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变迁92

一、传统习俗变迁94

二、政治文化的全面渗透97

三、经济变迁99

四、权力关系变迁102

第二节 接受改造,民族间积怨加深105

第三节 策略性回应国家政策的影响109

一、家庭教育与集体教育110

二、私下交往与公开互动111

三、表面应付与强制干预112

四、集体行动与国家政策114

五、姓名字辈与血缘关系115

第四节 小结117

第五章 三家台村部氏族人民族认同的现代性重构119

第一节 三家台村落后面貌简介119

一、经济发展缓慢120

二、产业结构单一121

三、交通不便121

四、文化教育落后121

五、社会资源贫乏122

第二节 族别认定后民族认同意识的转变123

一、民族身份确认123

二、三家台村的全面发展125

三、部氏族人民族认同意识趋弱128

第三节 三家台蒙古族自治村成立后的跨越式发展133

一、三家台蒙古族自治村成立简述134

二、三家台蒙古族村的跨越式发展135

三、自治村成立背后的博弈136

第四节 部氏族人民族认同的现代性重构139

一、传统习俗复兴139

二、民族认同意识持续增强142

三、族谱修撰背后的认同意识比较148

四、以利益获取为原动力的民族认同现代性重构154

第五节 小结159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161

第一节 民族认同研究中的几个相关结论161

一、民族认同要素核心论观点162

二、民族认同变迁互动论观点165

三、民族认同重构“目的理性”观念168

第二节 关于民族认同发展趋势的讨论170

一、我国民族政策实施思考170

二、民族问题“政治化”与“文化化”之争173

参考文献179

后记1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