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奔牛镇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奔牛镇志
  •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7829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824页
  • 文件大小:344MB
  • 文件页数:8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奔牛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总述3

大事记13

第一编69

第一章 建置区划69

第一节 建置69

一、镇名由来69

二、建置沿革69

第二节 区划71

一、民国时期71

二、解放后72

第三节 行政村、社区概况74

一、行政村74

二、社区85

三、九里集镇区87

第四节 地名变迁87

一、历史变迁87

二、现有地名88

第二章 地理环境91

第一节 位置 地形91

一、位置91

二、地形91

第二节 气候 物候92

一、气候92

二、物候99

第三节 土地 物产101

一、土壤101

二、耕地面积102

三、物产103

四、地方特产104

第四节 自然灾害105

一、水灾105

二、旱灾105

三、雹灾105

四、冻灾105

五、风灾106

六、地震106

第三章 河道桥闸107

第一节 河道107

一、大运河107

二、孟河109

三、新孟河110

四、支流110

第二节 桥闸111

一、桥梁111

二、闸116

第三节 津渡 地道117

一、津渡117

二、铁路地道117

第四章 镇村建设118

第一节 集镇118

一、奔牛镇118

二、九里集镇120

第二节 建设管理120

一、管理机构120

二、规划121

第三节 国土资源管理123

一、管理机构123

二、资源管理124

第四节 道路建设127

一、街道整修改造127

二、村际道路128

第五节 住宅建设130

一、私人建房130

二、商品房开发133

三、房屋建筑与村庄形貌134

第六节 房地产管理136

一、管理机构136

二、房地产演变与建设137

三、公房出租管理138

四、房屋产权与交易138

第七节 城镇管理139

一、管理机构139

二、城管概况139

第八节 拆迁与安置140

第五章 环境保护142

第一节 环境污染治理142

一、环境污染142

二、环污治理142

第二节 环保管理144

一、管理机构144

二、环保规划145

第三节 环境建设149

一、创建省级卫生镇149

二、改水改厕150

三、“三清”工程151

四、环境整治与创建优美镇152

第四节 园林绿化154

一、公园154

二、绿化建设156

第五节 卫生管理157

一、环境卫生157

二、爱国卫生159

第六章 公用事业163

第一节 供电163

一、管理机构163

二、发电与用电164

三、输变电设施167

四、路灯167

第二节 供水169

一、供水企业169

二、供水状况169

第三节 能源利用170

一、沼气170

二、太阳能173

第七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174

第一节 人口状况174

一、人口变动174

二、人口普查178

第二节 计划生育179

一、管理机构179

二、管理与服务180

三、政策与措施184

四、外来人口生育管理185

第八章 人民生活186

第一节 职工186

一、就业状况186

二、收入比较186

第二节 农民188

一、收入对比188

二、收支抽样调查189

第三节 生活方式189

一、燃料189

二、水电189

三、住房190

四、耐用消费品190

第四节 社会保障191

一、城镇职工社会保险191

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191

三、最低生活保障192

第二编195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195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活动195

一、解放前党的组织和活动195

二、解放后党的组织198

第二节 党员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199

一、党员大会199

二、党员代表大会199

第三节镇、乡党组织负责人更迭203

一、奔牛镇203

二、奔牛乡205

三、九里乡206

第四节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更迭208

一、农村党组织负责人更迭208

二、市镇居委会党组织负责人更迭215

三、机关事业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更迭215

第五节 组织建设218

一、组织建设状况218

二、发展党员220

三、整党220

四、评先评优221

第六节 宣传教育221

一、宣传、教育、培训221

二、党校223

第七节 统一战线225

第八节 纪律检查227

一、机构设置227

二、纪检概况228

第九节 精神文明建设230

第十章 地方政权机构234

第一节 行政机构234

一、民国时期行政机构234

二、人民政府23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大主席团237

一、历届人民代表大会237

二、人大主席团241

第三节镇、乡行政负责人更迭244

一、选举与任免244

二、更迭表245

第四节 基层行政机构与负责人更迭251

一、大队与村民委员会251

二、大队、村委负责人更迭表252

三、居民委员会与负责人更迭258

第五节 经联委与行政监察室260

一、经济联合委员会260

二、行政监察室260

第十一章 群团组织261

第一节 工会261

一、组织沿革261

二、工会活动263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265

一、组织沿革265

二、妇联活动265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267

一、共青团267

二、学生联合会270

三、少年先锋队270

第四节 农会 贫协271

一、农民协会271

二、贫协271

第十二章 党派团体272

第一节 党派272

一、中国国民党272

二、中国农工民主党272

三、中国民主同盟273

第二节 团体273

一、工商团体273

二、社会团体274

三、国民政府时期社团276

第三节 宗教团体277

附:(一)汪伪社团278

(二)反动会道门278

第十三章 政法279

第一节 机构设置279

一、公、检、法机关279

二、综治办、政法委283

三、司法行政服务机构283

第二节 治安保卫与刑事侦查285

一、治安保卫285

二、刑事侦查286

第三节 户籍管理与外来人口管理289

一、户籍管理289

二、外来人口管理289

第四节 消防290

一、保安救火会290

二、消防队291

第五节 综合治理与司法调解292

一、综合治理292

二、司法调解293

三、法律服务295

第十四章 民政 信访296

第一节 民政296

一、管理机构296

二、选举297

三、拥军优抚300

四、社会救济302

五、扶贫303

六、养老敬老304

七、婚姻登记305

第二节 信访306

第十五章 政事纪要307

第一节 政治运动307

一、减租减息307

二、抗美援朝307

三、镇压反革命307

四、“三反”、“五反”308

五、“肃反”308

六、农业合作化308

七、整风“反右”308

八、人民公社和“大跃进”308

九、新“三反”运动309

十、反商品走后门309

十一、精简下放309

十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10

十三、“文化大革命”310

第二节 重要政事312

一、揭批“四人帮”和宣传新时期总任务312

二、拨乱反正落实政策313

三、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13

第十六章 军事314

第一节 兵防314

一、巡检司署314

二、驻军314

第二节 人民武装与兵役315

一、人民武装部315

二、民兵组织和活动315

三、兵役318

第三节 民间武装319

一、商团、工商自卫队319

二、岳泰游击队319

第四节 战事319

一、太平军在奔牛血战清军319

二、甲子兵灾320

三、北伐军勇歼江浙联军320

四、广西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320

五、新四军铁路桥突袭战321

六、新四军陈巷桥伏击战321

七、六庄庙争夺战321

八、新四军横大路桥突围战321

九、伤兵事件322

附:日伪罪行录323

第三编327

第十七章 经济综览327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327

一、土地改革327

二、农业合作化328

三、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328

四、人民公社化328

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30

六、企业产权制度改革331

第二节 经济总量331

一、农村国民收入331

二、国内生产总值332

第三节 第三产业概况334

第十八章 农业336

第一节 粮油种植336

一、产量与产值336

二、耕作制度340

三、品种340

四、选种育种341

五、植物保护342

六、农田基本建设343

七、农业技术推广344

第二节 多种经营345

一、发展概况345

二、种植业348

三、养殖业350

四、窑业355

五、畜禽疫病防治356

第三节 农业机械357

一、发展概况357

二、管理与服务361

三、综合经营362

第四节 水利362

一、发展概况362

二、治水工程363

三、农田排灌364

第五节 管理服务机构367

第六节 农科机构与为农服务企业372

一、农科校、所、站372

二、驻镇为农服务企业372

第十九章 工业 建筑业376

第一节 私营工业和手工业376

一、晚清民国时期376

二、解放初期378

第二节 公有制工业380

一、公私合营工业380

二、县办、镇办工业381

三、社队工业385

四、改组、改制385

五、企业选介389

第三节 民营工业408

一、发展概况408

二、企业选介411

第四节 产业基地427

一、工业集中区427

二、“中再生”基地429

第五节 对外经济429

一、管理机构429

二、外经外贸430

第六节 名优新产品与著名商标430

一、名优新产品430

二、知名商标和著名商标433

三、企业技术研发433

第七节 建筑业434

一、发展概况434

二、修建企业434

三、建筑企业435

四、路桥企业437

五、知名企业选介438

第八节 企业管理与安全生产监督442

一、企业管理442

二、安全生产监督443

第二十章 交通邮电444

第一节 铁路运输444

一、铁路444

二、客贷运输445

第二节 陆路运输451

一、驿道、土质乡道451

二、公路451

三、客贷运输453

第三节 水路运输456

一、航道456

二、旅客运输456

三、贷物运输458

四、船舶修造459

第四节 航空运输460

第五节 港务462

一、商用码头462

二、搬运装卸462

三、港务发展与港口建设464

第六节 交通运输管理467

一、管理机构467

二、运输企业468

第七节 邮政电信469

一、邮政469

二、电信471

第二十一章 商贸服务业473

第一节 私营商贸服务业473

一、晚清民国时期473

二、解放初期477

第二节 公有制商贸服务业480

一、发展变化480

二、国营商业486

三、供销合作商业488

四、集体商业492

第三节 民营商贸服务业497

一、发展概况497

二、注册登记498

三、企业选介501

第四节 集市贸易503

一、管理机构503

二、发展概况504

三、市场选介504

第五节 粮油购销与仓储513

一、管理机构513

二、发展概况514

三、粮油购销514

四、仓储企业516

第二十二章 财税金融518

第一节 财政518

一、管理机构518

二、财政收支519

三、财政管理521

第二节 税务522

一、管理机构522

二、税制税种524

三、各项税收525

四、税收减免526

五、代理服务527

六、协税护税527

第三节 金融527

一、金融企业527

二、通用贷币532

三、存款533

四、贷款535

五、金融管理537

第二十三章 综合经济管理538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538

一、管理机构538

二、企业登记539

三、商标管理540

四、经济合同管理540

五、市场管理541

第二节 经济统计542

一、管理机构542

二、统计调查542

第三节 审计543

一、管理机构543

二、各项审计544

第四节 劳动保障544

一、管理机构544

二、就业与培训546

三、农保与社保548

四、仲裁与监察550

五、务工许可管理与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552

六、劳服企业及资产553

第四编557

第二十四章 教育557

第一节 义学 书院 私塾558

一、安西义学558

二、金台书院559

三、乡村私塾559

第二节 幼儿教育560

一、发展概况560

二、实验幼儿园561

第三节 小学教育562

一、发展概况562

二、学制课程565

三、学校选介566

第四节 初中教育569

一、发展概况569

二、学制课程570

三、学校选介571

第五节 高中教育575

一、发展概况575

二、高级中学575

三、学制课程580

四、招生、高考580

第六节 成人教育581

一、职工教育581

二、农民业余教育581

三、专业技术教育582

四、学校选介582

第七节 特殊教育585

一、聋哑学校585

二、培智班585

第二十五章 文化586

第一节 文化设施586

一、民众教育馆586

二、影剧院586

三、工人俱乐部588

四、书店、音像店589

五、书场、茶座589

六、活动室589

七、图书馆、室590

八、娱乐场所590

九、网吧590

第二节 文艺团体591

一、钟声话剧团591

二、文艺创作组、宣传队591

三、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协会591

第三节 文化管理机构592

第四节 群众文化活动593

一、发展概况593

二、元宵灯会595

第五节 电影放映597

一、发展概况597

二、公社电影队597

第六节 书画与楹联诗词598

一、书法598

二、巨笔598

三、绘画599

四、楹联601

五、诗词602

第七节 民间文艺603

一、滩簧、锡剧603

二、乐苏、铜管乐队604

三、宣卷、唱春604

四、民间舞蹈604

五、风筝娱乐606

六、民间歌谣606

第八节 古迹607

一、五渎607

二、八景607

三、古遗址608

四、古树608

五、碑记609

六、寺庙庵堂610

第九节 纪念塔 纪念碑613

一、抗日阵亡无名英雄纪念塔613

二、抗日烈士纪念碑614

第十节 掌故传说614

一、故事614

二、传说624

三、奔牛地名说628

四、九里铺来历630

第十一节 广播电视631

一、管理机构631

二、有线广播631

三、有线电视632

四、通讯报道633

第二十六章 体育634

第一节 群众体育634

一、发展概况634

二、体育场地637

三、体育团体638

四、民间传统体育639

第二节 学校体育639

一、发展概况639

二、学校体育选介641

第三节 老年人与残疾人体育647

一、老年人体育647

二、残疾人体育647

第二十七章 医疗卫生648

第一节 医疗机构648

一、医局、产院648

二、人民医院、卫生院648

三、大队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651

四、县晚血病、精神病治疗点651

第二节 医疗服务651

一、发展概况651

二、医院、卫生院医疗服务652

三、社区卫生服务655

四、名中医655

第三节 妇幼保健656

一、妇女保健656

二、儿童保健657

三、妇幼管理657

第四节 预防保健658

一、预防接种658

二、防疫保健659

第五节 医疗制度660

一、公费医疗660

二、合作医疗660

第六节 民间医术662

一、防疫662

二、治病662

三、单方662

第五编665

第二十八章 风俗民情665

第一节 四时八节665

一、岁时祝祭665

二、公历节日668

三、庙会集场669

第二节 礼仪习俗669

一、婚嫁喜庆669

二、丧葬671

第三节 生活习俗672

一、服装672

二、帽子、鞋袜674

三、饰品、发式、化妆677

四、宅居、饮食679

五、出行与车辆682

六、称谓、名字682

七、乡风市井684

第四节 生产习俗688

第五节 陋习691

第六节 社会新风692

一、男女平等692

二、婚事新办692

三、尊老爱幼692

四、关心“五保”老人692

五、救车船脱险693

六、助人为乐693

七、见义勇为694

八、捐资助学695

九、公益善举695

十、红领巾友谊碑696

第二十九章 姓氏 宗祠 家谱697

第一节 姓氏697

一、姓氏统计697

二、始迁来源699

第二节 宗 祠699

一、概况699

二、各姓宗祠700

三、专祠700

第三节 家谱701

一、功能701

二、格式701

三、续修701

第三十章 方言 俗语 新词语703

第一节 方言词汇703

一、天文时令703

二、称谓704

三、农事704

四、动物、植物704

五、日常生活705

六、动作及其他705

第二节 谚语708

一、民谚708

二、农谚710

三、气象谚语711

第三节 歇后语712

一、日常用语712

二、地名714

第四节 新词语715

一、概况715

二、新词语类别716

三十一章 人物725

第一节 传略725

一、烈士725

二、知名人士729

第二节 简介736

一、劳动模范(省、部级以上)736

二、先进个人(省、部级以上)739

三、党政军干部(副处、副团级以上)743

四、在外地工作的奔牛籍知名人士748

五、义捐巨资回报家乡的民营企业家759

第三节 名录760

一、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在奔牛工作期间获得)760

二、常州市、武进县(市、区)劳动模范(在奔牛工作期间获得)760

三、在镇科技人员(副高级以上)761

四、离退休享受副处(县)级以上政治生活待遇人员768

附录771

奔牛区沿革简史771

历史文件选录773

碑文790

农村传统生产、生活用具图照791

索引803

跋820

修志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8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