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莒县志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莒县志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0705172.jpg)
- 莒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22472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756页
- 文件大小:347MB
- 文件页数:8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莒县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9
卷一 建置83
第一章 历史沿革83
第一节 先秦时期83
第二节 秦汉时期84
第三节 晋至清代85
第四节 民国时期85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6
第二章 行政区划87
第一节 明清时代87
第二节 民国时期8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88
第三章 城镇 乡村93
第一节 县城93
第二节 乡镇94
第三节 村庄98
卷二 自然环境163
第一章 地质163
第一节 地层163
第二节 构造164
第三节 岩浆岩164
第二章 地貌164
第一节 低山丘陵16
第二节 平原168
第三节 低平洼地169
第四节 新构造运动和地貌发育169
第三章 气候170
第一节 日照170
第二节 气温170
第三节 无霜期 地温 冻土170
第四节 降水171
第五节 气压 风171
第六节 湿度 蒸发171
第七节 物候172
第四章 水文172
第一节 水文地质172
第二节 河流 水系173
第三节 泉池174
第五章 土壤 植被175
第一节 土壤分布175
第二节 土壤性状176
第三节 植被178
第六章 自然资源178
第一节 土地资源178
第二节 水资源179
第三节 矿产资源180
第四节 生物资源180
第七章 自然灾害181
第一节 旱涝181
第二节 干热风 大风183
第三节 霜冻 暴雨184
第四节 冰雹184
第五节 倒春寒 秋季连阴雨185
第六节 地震185
卷三 人口189
第一章 人口规模189
第一节 数量189
第二节 分布190
第三节 密度191
第二章 人口变动192
第一节 自然变动192
第二节 机械变动193
第三章 人口构成196
第一节 民族196
第二节 性别196
第三节 年龄197
第四节 文化199
第五节 行业与职业201
第六节 姓氏203
第七节 婚姻与家庭204
第四章 计划生育205
第一节 概况205
第二节 措施206
第三节 晚育208
第四节 优生208
卷四 农牧渔业213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213
第一节 私人所有制213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216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218
第二章 作物种植218
第一节 粮食作物219
第二节 经济作物221
第三节 蔬菜223
第三章 农业生产技术226
第一节 整地改土226
第二节 耕作制227
第三节 肥料229
第四节 品种改良230
第五节 播种231
第六节 植物保护232
第四章 经营管理236
第一节 劳动管理236
第二节 财务管理238
第三节 收益分配238
第五章 畜牧业240
第一节 畜禽饲养240
第二节 饲草饲料243
第三节 疫病防治245
第六章 水产业248
第一节 资源248
第二节 养殖248
第七章 农业生产机械251
第一节 农机具发展251
第二节 农具种类与改革253
第三节 农机人员培训255
第四节 农机监理256
卷五 林果业261
第一章 资源 分布261
第一节 森林资源261
第二节 种类262
第三节 分布268
第二章 植树造林269
第一节 采种育苗269
第二节 国营场、圃育苗270
第三节 治山造林270
第四节 河滩绿化271
第五节 农田林网271
第三章 丰产林273
第一节 试验 推广273
第二节 栽培技术274
第三节 经济效益277
第四章 果业277
第一节 果树栽培277
第二节 主栽树种278
第三节 管理技术281
第五章 桑 柞 茶283
第一节 桑 蚕283
第二节 柞岚286
第三节 茶290
第六章 花木292
第一节 花木种类292
第二节 主栽花木293
第七章 林木管理294
第一节 林木政策294
第二节 护林防火297
第三节 病虫防治297
第四节 益鸟保护299
卷六 水利303
第一章 治涝防汛抗旱303
第一节 河道治理303
第二节 涝洼治理307
第三节 防汛抗旱308
第二章 水土保持311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311
第二节 对应措施311
第三节 小流域治理312
第三章 蓄水工程313
第一节 大中型水库314
第二节 小型水库317
第三节 塘坝318
第四章 农田灌溉工程318
第一节 大中型灌区319
第二节 小型灌区321
第三节 机电灌站322
第四节 井灌323
第五节 喷灌324
第五章 山区人畜用水324
第一节 缺水概况324
第二节 饮水工程324
卷七 工业329
第一章 综述329
第一节 归属与成份329
第二节 类型 效益330
第二章 轻工业331
第一节 造纸331
第二节 印刷331
第三节 服装 鞋帽332
第四节 皮革333
第五节 工艺美术334
第六节 木业 小五金335
第七节 塑料制品336
第八节 其他336
第三章 纺织工业337
第一节 发展梗概337
第二节 缫丝 丝织338
第三节 棉织339
第四节 化纤340
第五节 针织 地毯 麻纺341
第六节 印染342
第四章 化工工业343
第一节 化肥343
第二节 橡胶344
第三节 柠檬酸 农药 油漆344
第五章 食品工业345
第一节 酿造345
第二节 糕点糖果347
第三节 肉类加工348
第四节 粮油加工349
第六章 建材工业350
第一节 砖瓦350
第二节 石料 石灰351
第三节 水泥 水泥预制352
第七章 机械制修352
第一节 县机械制修352
第二节 乡镇机械制修353
第八章 采矿冶炼354
第一节 采矿354
第二节 冶炼356
卷八 电业359
第一章 电力来源359
第一节 发电359
第二节 电网供电363
第二章 电网建设364
第一节 35千伏输变电工程364
第二节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376
第三章 用电379
第一节 工业用电379
第二节 农业用电381
第三节 化肥用电382
第四节 居民生活用电383
第四章 电业管理384
第一节 调度管理384
第二节 用电管理386
第三节 农电管理387
第四节 安全管理389
第五节 电费电价管理390
卷九 公路交通397
第一章 道路397
第一节 国道397
第二节 省道398
第三节 县道400
第四节 乡道404
第二章 桥涵 渡口405
第一节 桥涵建设405
第二节 主要桥梁405
第三节 渡口412
第三章 公路养护413
第一节 国道省道养护413
第二节 县道乡道养护414
第三节 公路绿化416
第四章 运输417
第一节 工具417
第二节 客运418
第三节 货运420
第五章 交通管理423
第一节 车辆管理423
第二节 驾驶员管理423
第三节 道路管理424
第四节 事故处理425
第五节 运政管理426
第六节 路政管理427
第七节 交通规费征收427
卷十 邮政电信433
第一章 邮政433
第一节 业务433
第二节 网络438
第三节 工具及方式440
第四节 投递441
第二章 电信442
第一节 有线电报442
第二节 无线电报444
第三节 长途电话444
第四节 市内电话445
第五节 农村电话446
第六节 移动通信450
卷十一 城乡建设457
第一章 建设规划457
第一节 县城建设规划457
第二节 村镇建设规划458
第二章 城市建设459
第一节 城建布局459
第二节 城池459
第三节 街道460
第四节 主要建筑462
第五节 给水464
第六节 排水465
第七节 照明465
第八节 供气 供热466
第九节 抗震设防466
第十节 环卫设施467
第十一节 园林绿化467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469
第一节 租赁交易469
第二节 房屋修缮469
第三节 拆迁安置469
第四节 产权产籍470
第五节 建设用地471
第六节 公有住房制度改革471
第四章 村镇建设475
第一节 集镇建设475
第二节 村庄建设476
第五章 建筑业477
第一节 施工队伍477
第二节 勘测478
第三节 设计479
第四节 建筑技术480
第六章 环境保护480
第一节 环境监测480
第二节 污染治理484
卷十二 商业489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形式489
第一节 私营商业489
第二节 集体商业491
第三节 国营商业495
第二章 商品经营499
第一节 商品购进499
第二节 商品销售506
第三章 饮食服务514
第一节 饮食业514
第二节 服务业515
第四章 集市贸易517
第一节 集市布局517
第二节 集市贸易520
第三节 庙会 山会 物资 交流会521
第五章 对外贸易523
第一节 商品生产523
第二节 出口商品525
第三节 利用外资526
卷十三 粮油531
第一章 粮油征购531
第一节 田赋 公粮531
第二节 粮油统购532
第三节 合同定购与奖售533
第二章 粮油销售536
第一节 农村统售536
第二节 城镇供应537
第三节 军需供应539
第四节 工商业供应540
第三章 粮油调运542
第一节 粮油调拨542
第二节 粮油运输546
第四章 粮油储藏547
第一节 粮食保管547
第二节 粮食库存547
第三节 油脂储藏548
第四节 代农储备548
第五节 仓储设备549
第六节 粮油检验549
第五章 粮油贸易550
第一节 粮油市场550
第二节 议购议销551
第三节 油脂油料出口553
第六章 粮油管理554
第一节 票证管理554
第二节 财务管理554
第三节 价格管理555
卷十四 财政 税务569
第一章 财政559
第一节 财政体制559
第二节 财政收入561
第三节 财政支出563
第四节 财政管理565
第二章 税务569
第一节 税收制度569
第二节 农业税571
第三节 契税574
第四节 工商各税575
第五节 税收管理577
卷十五 金融583
第一章 机构583
第一节 银行583
第二节 保险公司585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585
第二章 货币58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货币587
第二节 人民币588
第三节 货币流通管理589
第四节 结算管理591
第三章 存款592
第一节 单位存款592
第二节 储蓄存款592
第四章 信贷595
第一节 民间借贷595
第二节 农业贷款596
第三节 工商贷款599
第四节 基建贷款601
第五章 保险603
第一节 保险种类603
第二节 保额 保费604
第三节 理赔 效益604
第六章 债券605
第一节 国债605
第二节 有价债券605
卷十六 经济管理609
第一章 计划管理609
第一节 计划的编制609
第二节 计划的执行611
第二章 工商行政615
第一节 市场贸易管理615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620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622
第四节 广告、商标管理623
第五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624
第三章 物价管理625
第一节 市场物价625
第二节 商品交换比价628
第三节 农产品成本调查630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632
第四章 标准计量质量管理633
第一节 计量器具633
第二节 计量监督634
第三节 质量监督635
第四节 标准化与代码标识636
第五章 审计636
第一节 国家审计636
第二节 内部审计639
第三节 社会审计639
第六章 物资管理640
第一节 物资购销640
第二节 仓储管理641
第七章 统计管理642
第一节 统计调查642
第二节 专业统计644
第三节 统计服务644
第四节 统计监督645
第八章 土地矿产管理645
第一节 地籍管理645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647
第三节 法规宣传与监察647
第四节 土地利用649
第五节 矿产资源管理649
第九章 盐务管理650
第一节 用盐管理650
第二节 盐政宣传651
第三节 缉私651
卷十七 政党 群团655
第一章 中共莒县地方党组织655
第一节 中共莒县地方党史综述655
第二节 领导机构657
第三节 历次党代会659
第四节 重大事件662
第五节 组织工作672
第六节 宣传教育677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682
第八节 纪律检查683
第九节 统一战线685
第十节 其他工作686
第二章 群众团体688
第一节 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688
第二节 工人团体688
第三节 农民团体690
第四节 妇女团体691
第五节 青年团体693
第六节 少年团体696
第七节 工商团体697
第八节 其他团体698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及三青团莒县地方组织700
第一节 国民党莒县地方组织700
第二节 活动纪略701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莒县地方组织702
第四章 其他政党的首县地方组织703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莒县地方组织703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莒县地方组织703
卷十八 政权 政协707
第一章 权力机构707
第一节 参议会707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707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711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717
第五节 选举730
第二章 行政机构732
第一节 清末衙署732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732
第三节 人民政府732
第四节 县政府工作部门733
第五节 基层政权740
第六节 行政监察741
第七节 侨务工作741
第八节 莒志编修742
第三章 政协莒县委员会743
第一节 机构743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议743
第三节 历届常委会745
第四节 参政议政749
第四章 信访751
第一节 县委县府信访753
第二节 人大信访754
第三节 民政信访754
卷十九 军事759
第一章 机构759
第一节 旧军事机构759
第二节 县人民武装部759
第三节 乡镇(区、公社)人民武装部760
第二章 兵役761
第一节 募兵制761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761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762
第四节 预备役763
第三章 驻军763
第一节 清军763
第二节 农民起义军764
第三节 北洋政府军764
第四节 民国政府军765
第五节 人民军队766
第四章 地方武装769
第一节 民间武装769
第二节 地主武装770
第三节 土匪武装771
第四节 民国县政府地方武装773
第五节 人民武装775
第五章 民兵778
第一节 民兵组织778
第二节 武器装备与管理781
第三节 军事训练782
第四节 任务与贡献782
第六章 军事设施784
第一节 城池784
第二节 其它设施784
第七章 重大兵事785
卷二十 公安 司法799
第一章 机构799
第一节 公安机构799
第二节 检察机构801
第三节 审判机构801
第四节 司法机构802
第二章 公安803
第一节 惩治反革命803
第二节 治安管理804
第三节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806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分子806
第五节 监所管理807
第六节 户籍管理807
第七节 消防808
第三章 检察808
第一节 刑事检察808
第二节 经济检察810
第三节 法纪检察810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811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812
第六节 监所检察812
第四章 审判813
第一节 刑事审判813
第二节 民事审判814
第三节 经济审判816
第四节 行政审判816
第五节 告诉申诉与执行817
第六节 复查冤假错案817
第五章 司法818
第一节 法制教育818
第二节 民事调解819
第三节 律师事务820
第四节 公证业务821
卷二十一 民政825
第一章 拥军优属825
第一节 拥军支前825
第二节 群众优待828
第三节 国家补助830
第四节 国家抚恤831
第五节 烈士褒扬837
第二章 安置838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838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839
第三章 救灾救济840
第一节 社会救济840
第二节 生产自救841
第三节 扶贫842
第四章 社会福利844
第一节 五保供给844
第二节 伤残民工定补844
第三节 福利事业845
第四节 福利企业845
第五章 婚丧管理846
第一节 婚姻登记846
第二节 殡葬改革846
第六章 移民848
第一节 库区移民848
第二节 支边移民848
卷二十二 劳动人事851
第一章 官吏851
第一节 清代官吏851
第二节 民国官员851
第二章 人民干部852
第一节 干部来源852
第二节 干部管理854
第三章 劳动就业857
第一节 自谋职业857
第二节 私营雇工858
第三节 社会招工858
第四节 安置就业859
第五节 劳务输出860
第四章 劳动力管理860
第一节 用工制度860
第二节 职工调配861
第三节 定员定额861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862
第五节 劳动生产率864
第五章 职工培训865
第一节 徒工培训865
第二节 在职培训866
第三节 学校培训866
第六章 劳动安全866
第一节 安全生产866
第二节 劳动保护867
第三节 劳动放射卫生867
第四节 锅炉 压力容器管理868
第七章 工资 福利868
第一节 干部工资868
第二节 工人工资870
第三节 养老保险873
第四节 离休 退休 退职874
第五节 福利875
第六节 遗属补助876
卷二十三 教育879
第一章 教育行政879
第一节 管理体制879
第二节 教育经费880
第三节 校舍设备882
第四节 勤工俭学883
第二章 科举教育885
第一节 儒学 书院885
第二节 义学886
第三节 私塾886
第四节 科考886
第三章 普通教育887
第一节 幼儿教育887
第二节 小学教育889
第三节 中学教育896
第四节 招生901
第四章 专业教育902
第一节 干部教育902
第二节 师范教育903
第三节 职业教育904
第四节 特殊教育906
第五章 业余教育907
第一节 农民教育907
第二节 职工教育908
第三节 函授教育909
第四节 电大教育909
第五节 自学考试910
第六章 教师910
第一节 队伍构成910
第二节 师资待遇911
第三节 培训进修913
卷二十四 科学技术917
第一章 科技队伍917
第一节 专业科技队伍917
第二节 群众科技队伍917
第三节 管理与职称918
第二章 科技管理920
第一节 计划管理920
第二节 经费管理924
第三节 成果管理925
第三章 科技成果与推广926
第一节 农业926
第二节 工业933
第三节 医疗卫生934
第四节 其他937
第四章 服务与普及939
第一节 科技服务939
第二节 群众科技活动940
卷二十五 医药 卫生945
第一章 医疗机构945
第一节 专科医疗945
第二节 综合医疗946
第三节 农村医疗室(所)948
第二章 医疗949
第一节 医疗队伍949
第二节 医疗技术950
第三节 医疗设施954
第四节 医疗制度955
第五节 医政管理956
第三章 防疫 保健957
第一节 预防接种957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957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959
第四节 妇幼保健960
第四章 公共卫生962
第一节 爱国卫生962
第二节 饮食品卫生962
第三节 学校卫生963
第四节 环境卫生963
第五章 药品964
第一节 药品购进964
第二节 药品加工制造965
第三节 药品经营965
第四节 药政管理966
卷二十六 文化 体育971
第一章 文学艺术971
第一节 文学创作971
第二节 戏剧973
第三节 电影974
第四节 书法 绘画 摄影975
第二章 群众文化979
第一节 业余文化组织979
第二节 业余文化活动980
第三节 民间艺术981
第三章 广播982
第一节 广播事业建设982
第二节 广播业务985
第四章 电视988
第一节 电视事业建设988
第二节 电视业务989
第五章 音像990
第一节 放映网点990
第二节 市场管理990
第六章 图书 档案991
第一节 图书991
第二节 档案992
第七章 体育994
第一节 学校体育994
第二节 群众体育995
第三节 业余体校996
第四节 体育竞赛996
第五节 体育设施998
第六节 体育队伍999
第八章 名胜1003
第一节 浮来山1003
第二节 马髻山1004
第三节 南凤凰山1006
第四节 屋楼崮1006
第五节 其他景点1006
卷二十七 文物1011
第一章 遗址1011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1011
第二节 故城遗址1018
第三节 作坊遗址1019
第四节 纪念性遗址1019
第二章 古建筑1020
第一节 齐长城1020
第二节 庙阁庵1020
第三章 墓葬1021
第一节 周代墓葬 墓群1021
第二节 汉代墓葬 墓群1023
第三节 其他朝代墓葬1024
第四章 石刻1026
第一节 汉画像石1026
第二节 碑碣1027
第三节 造像1032
第五章 馆藏文物1033
第一节 石器 陶器 瓷器1033
第二节 青铜器1038
第三节 货币 钱范1041
第四节 书画1043
第五节 古玺1045
第六节 古文字拓片1046
卷二十八 方言1056
第一章 语音1056
第一节 声韵调1056
第二节 声母与四呼的拼合关系1059
第三节 单字音表1060
第二章 同音字表1066
第三章 词汇1085
1.天文1085
2.地理1086
3.时间节令1088
4.农事1089
5.植物1091
6.动物1092
7.房屋器具1095
8.人品1098
9.亲属1100
10.身体1101
11.疾病、医疗1102
12.衣服、穿戴1104
13.饮食1105
14.红白大事1107
15.迷信1109
16.颂事1110
17.日常生活1110
18.交际1111
19.商业1112
20.文化教育1114
21.游戏1114
22.动作1116
23.位置1118
24.代词1119
25.形容词1120
26.副词1122
27.次动词1122
28.量词1123
29.数词1124
第四章 语料1125
一、谚语1125
二、歇后语1125
三、绕口令1125
四、谜语1126
五、儿歌1126
六、故事1126
附一1130
文白异读举例1130
合音字举例1133
轻声辨义举例1133
儿化辨义举例1135
图1136
附二1136
古庄章知三组声母在莒县方言的演变1136
卷二十九 风俗 宗教1147
第一章 岁时习俗1147
第一节 传统节日1147
第二节 时令节气1149
第二章 礼仪习俗1150
第一节 嫁娶1150
第二节 喜庆1151
第三节 丧葬1152
第四节 称谓交往1153
第三章 生产生活习俗1154
第一节 服饰1154
第二节 饮食1155
第三节 住房1155
第四节 行具1156
第五节 用具1156
第六节 生产1157
第四章 陋习 禁忌1157
第一节 陋习1157
第二节 禁忌1158
第五章 宗教1159
第一节 道教1159
第二节 佛教1160
第三节 天主教1160
第四节 基督教1161
第五节 伊斯兰教1162
卷三十 人物1167
第一章 传略(一)1167
曾参1167
卜商1167
樊崇1168
徐盛1168
徐?1168
徐邈1169
刘穆之1169
徐广1170
刘秀之1171
臧荣绪1171
孙谦1172
臧严1172
孙僧化1172
刘勰1173
臧怀恪1174
傅现1174
张莘卿1175
刘好礼1175
季庭璋1176
邹惟新1176
刘朴1176
孙镗1177
侯安国1178
夏云英1178
纪映淮1178
景淑范1179
陈嶦1179
李方膺1179
宋齐翼1179
周承业1179
周秉礼1180
管廷献1180
(二)1181
刘震东1181
张友民1182
宋延琴1183
张泮林1183
于任武1183
马绳武1184
王玉璞1186
罗仲选1189
闵现福1190
赵夫顺1190
张相禄1190
朱柏1191
辛慎吾1191
曹吉亭1191
张约1193
纪培珠1194
陈佃俊1194
孙京成1195
李瑞峰1196
张元一1196
张洪宝1196
尹开相1197
卢西相1197
田宝楷1197
何友1197
赵永明1198
庙久双1198
程树荣1198
孙家进1198
石绍勤1199
(三)1199
王尽美1199
宋寿田1200
刘克诚1201
艾光楼1203
卞子策1204
郭荫南1205
辛明1206
来成庆1206
马骅1207
薛翰亭1208
赵子俊1208
程潞洲1209
耿文阳1209
谢辉1210
王禹民1210
马跃?1211
孟庆友1211
房一民1212
蔡惠民1212
王东年1213
赵亮坤1214
赵安甫1214
严立乾1215
尹次芬1215
张相坤1216
来为民1217
莫正民1217
郭有邻1218
宋太清1219
庄福成1219
卢兼三1220
史儒贤1220
虢洪仁1220
毕汝成1221
胡育才1221
陈建文1222
孔福亭1222
张百川1222
王建青1224
陈经才1224
于克颖1225
石绍基1226
卢堂1226
庄虔恺1226
王振茂1226
白炎波1227
李凤年1227
董书荣1227
严凯1228
亓仲文1228
(四)1229
房有1229
曹建青1229
苗佃秀1230
李日新1230
荆恕1230
王培胜1231
杨洪举1231
陈希臻1231
王晋1231
袁正瑶1232
崔来珂1233
刘英1233
白鹤高1233
董俊池1234
李玉芬1234
吕鸿宾1235
宋维运1236
胡建福1236
王家俊1236
蔡茂田1237
宋兰武1238
林焕会1238
盛运增1238
李树仁1239
王英池1239
葛春喜1240
于洪让1240
李堮1241
(五)1241
王尊三1241
周仁寿1241
庄陔兰1242
唐采臣1243
刘瀛洲1244
宁德新1245
葛铭琪1245
宋世廉1245
萧羲之1246
郭瑞修1246
张进1246
史桂芳1247
卢孝文1247
庄志福1247
邵立均1248
刘家秀1248
卢新民1248
(六)1249
于经武1249
许树声1249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1251
城阳镇1251
招贤镇1257
阎庄镇1262
夏庄镇1266
刘家官庄镇1275
峤山镇1281
小店镇1285
中楼镇1294
龙山镇1302
东莞镇1309
浮来山镇1314
陵阳镇1318
店子集镇1323
长岭镇1328
安庄镇1334
二十里堡乡1337
王家墩头乡1338
寨里河乡1340
碁山乡1345
天宝乡1352
果庄乡1357
洛河乡1359
大石头乡1362
桑园乡1365
库山乡1370
第三章 人物表1373
第一节 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373
第二节 县内高级知识分子名录1375
第三节 莒籍在外地工作(县团处以上)人名录1381
卷三十一 任职表1395
中共莒县县委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395
莒县人大常委会历届领导人更迭表1399
莒县人民政府历届领导人更迭表1400
政协莒县委员会历届领导人更迭表1405
中共莒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历届领导人更迭表1406
莒县人民武装部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406
莒县参议会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409
县委各部委办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409
各群众团体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418
莒县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421
政协莒县委员会办事机构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422
莒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422
莒县人民法院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423
莒县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423
莒县金融系统各单位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448
各乡镇党委、政府历任领导人更迭表1450
附录1507
一、各边连县始末1057
1.莒临边县1507
2.莒北县1508
3.莒诸边县1509
4.莒沂边县1509
5.中共莒赣临工作委员会1510
6.沂东县1510
二、文告辑存1511
三、旧志序选1519
四、莒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历届成员名单1528
五、为《莒县志》提供资料的人员名录1530
六、参加《莒县志》稿评审会人员名单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