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明的本质 卷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宣良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3415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167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文化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明的本质 卷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英雄时代1
第一节 中国英雄时代发生的背景2
中国氏族部落时代文化的分布3
迁徙10
资源争夺13
第二节 中国英雄时代概貌18
中国英雄时代出现时期的大迁徙18
涿鹿之战24
五帝时代35
第三节 “父系氏族”和“部落联盟”——英雄时代的基本社会组织42
一、英雄时代的社会结构44
关于“父系氏族”的概念的问题44
关于中国英雄时代的血缘关系方面的革命48
部落联盟时代的社会结构52
二、关于英雄时代的一些误区56
关于财产关系的变化57
关于婚姻和性禁忌62
第四节 黄帝故事的一种解读69
黄帝的故事意味着什么:对王族联姻本质的反省70
少典部族与有蟜氏部族通婚事件发生的背景77
少典部落的处境81
不同文化的部落之间联姻的本质:父系血缘关系的出现85
父系氏族和部落联盟89
第五节 英雄时代的动员模式94
黄帝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94
新的动员规模的出现100
英雄时代的公共权力(一):行使权力的方式及原则104
英雄时代的公共权力(二):权力的传承模式问题110
英雄时代的公共权力(三):权力本质的问题114
小结:中国英雄时代概貌118
第六节 绝地天通及其历史意义121
关于话语权力121
绝地天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宗教改革”129
绝地天通的意义:对于话语权力的垄断133
第七节 熟人文化,礼的本质138
生人和熟人138
熟人文化146
武力出现对于话语权力的影响153
将生人熟人化160
礼:将熟人内部的法则推广到陌生人之中而产生的法则166
第八节 英雄时代概述171
第二章 中国封建文明175
第一节 夏——中国文明的曙光177
从文明的定义看夏代177
夏文明产生时的历史场景181
关于大禹治水185
夏朝的建立189
第二节 井田制与封建国家194
关于井田制195
生产方式改变的可能和需要199
井田制的本质205
城邑—乡遂制度212
封建古国概貌217
第三节 王族中实行的两种父系氏族制度222
一、禅让:一种特殊的世袭223
“禅让”的概念223
立长和立贤226
立贤:禅让的理论依据之一230
二、父系血缘关系的发生235
关于内婚和外婚的概念235
商王的继承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内婚法则238
周人的王位继承制度:外婚的父系氏族制度245
小结253
第四节 关于中国文明本质的一些思考255
一、中国文明的全责组织社会本质255
关于封建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理论问题255
中国文明的基本结构260
中国文明的运作原则:“无为”266
二、中国特色的财富271
中国文明中财富的形成271
经济秩序为军事动员的需要而建立275
中国文明中的财富的本质280
三、中国文明中的阶级287
政治性阶级287
个体和封建295
中国文明结构中最关键的阶:士301
四、总结307
第三章 从封建走向帝国311
第一节 兼并与封建制度的解体313
一、论为什么兼并,或者自足组织的个性314
二、封建与兼并319
封建王朝与诸侯之间的基本关系319
封建的结构324
三代兴亡330
兼并的动力337
三、关于郡县制343
郡县制343
郡县制存在的条件346
郡县制的实施350
第二节 氏族部落组织的瓦解357
氏族部落组织瓦解的过程357
从部落到村落361
第三节 从封建到集权369
一、国人与野人区别的弱化370
民与农370
税收373
二、变法375
关于法的概念问题376
关于儒法斗争379
法家的变法383
儒家的变法388
三、朝廷392
家臣394
卿士399
第四节 卿士贵族到官僚贵族的演化——游士的问题403
一、封建贵族和官僚贵族404
封建贵族与官僚贵族不同的权力来源405
封建贵族与官僚贵族运用公共权力的方式410
二、关于游士415
士的本质及其演变417
游士421
忠—信(一)426
忠—信(二)432
关于人道主义的一些联想435
第五节 关于中国文明的社会结构问题的一些思考444
封建与帝国动员制度的异同444
全责组织条件下如何建立共同话语449
小农社会的由来453
封建与帝国政权组织的区别457
中国文明的中间结构462
中国文明的中间阶级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