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716816.jpg)
- 邬焜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770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社会学:信息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社会信息与社会的信息本质2
第一章 社会及社会信息的概念、范围与性质2
一、社会与社会信息的概念2
二、四个世界的理论与社会和社会信息的范围7
三、社会信息三态统一性的具体解读11
四、社会信息三质统一性的具体解读12
第二章 社会信息学的学科体系探讨17
一、信息科学——信息时代的全新科学范式17
二、社会信息学在信息科学体系中的地位20
三、社会信息学的体系结构21
第三章 文化、社会与多维存在的人24
一、文化与社会24
二、多维存在的人30
三、人的遗传信息结构的双维性32
四、人的生理结构的双维性34
五、人的心理结构的双维性35
六、人的行为结构的双维性36
七、非决定的、开放的人36
第四章 社会的信息本质与信息进化尺度40
一、个人与社会本质的内在统一性40
二、社会本质的信息规定43
三、人的文化进化45
四、社会进化的信息尺度48
第二编 社会信息认识中介论与真理观58
第五章 心灵与社会信息58
一、物质、心灵与信息59
二、心灵发生的基础机制——物质与信息的微观相互作用63
三、心灵在信息形态运动中的呈现65
四、心灵与社会信息的结构关系73
五、主体信息的社会实现75
第六章 社会信息与认识活动78
一、现象的三阶构成78
二、认识的四道鸿沟83
三、通过实践架设跨越认识鸿沟的桥梁87
第七章 多元真理:多级中介中的建构与虚拟91
一、“实践”聚焦与走向“多元真理”的当代哲学真理观91
二、真理表述的“三元信息变项”结构97
三、真理:在多级中介中的建构与虚拟100
第三编 社会信息传播的一般过程和机制第八章 社会信息传播的多维思考108
一、社会信息传播的基本含义108
二、社会信息传播的性质109
三、社会信息传播中的技术与非技术因素110
四、社会信息传播的模式研究与趋势112
五、“公众←→专家←→公众”模式对我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启示115
第九章 复杂综合性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本质特征117
一、跳出“人本位”传播学研究的藩篱117
二、社会信息建构了传播的本质特征119
三、社会信息的演化与人的信息进化的相互建构123
第十章 社会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性125
一、基于信息形态的理论对传播过程的再认识125
二、基于信息质的理论对传播过程的再认识127
三、基于信息认识论对传播过程的再认识130
四、整体主义系统思维下对传播过程的误读132
五、复杂性信息系统思维范式下的传播过程136
六、社会信息传播过程的超循环特性138
第十一章 社会信息传播过程的复杂信息系统模式142
一、传播过程的复杂信息系统模式142
二、与以往模式的比较分析149
三、超循环复杂信息系统模式应用153
第四编 社会信息生产和社会信息生产力第十二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四种生产理论的复杂性特征160
一、流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的生产理论具有简单性、机械论特征160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四种生产和“全面生产”的理论162
三、四种生产活动的内在融合的复杂统一性关系167
四、人类生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结构174
第十三章 马克思视域中的物质变换和信息变换178
一、以往对马克思“物质变换”概念的考察和理解178
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有机观念181
三、马克思视域中的物质变换182
四、从物质变换到信息变换190
第十四章 信息生产力和生产力结构197
一、信息生产——人类生产活动的实质197
二、生产力的微观结构201
三、生产力的宏观结构208
第十五章 生产力结构的历史演进214
一、生产力演进四阶段214
二、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内核结构215
三、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内核结构216
四、工业社会生产力的内核结构218
五、信息社会生产力的内核结构219
第五编 社会的信息实践224
第十六章 信息实践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224
一、“信息”和“信息实践”的哲学规定224
二、社会实践的复杂性229
三、哲学提炼“信息实践”范畴的意义234
第十七章 信息实践与人的自由238
一、信息实践将人的自由本质推进到新的境界238
二、信息实践将人的自由的实现提升到新的平台242
三、在信息实践中实现人的自由253
第十八章 虚拟实践是信息实践的新发展266
一、虚拟实践是信息实践的一种全新形式266
二、虚拟实践是信息实践在当代发展的最高形式268
三、虚拟实践的特点271
四、虚拟实践对传统实践形式的超越274
第六编 社会信息、网络与文化278
第十九章 网络社会的伦理基础与网络舆论的特点278
一、伦理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279
二、作为权力附属的伦理281
三、网络对传统伦理的存在基础的消解282
四、对一些网络伦理建构观点的分析284
五、网络信息的舆论特点与引导286
第二十章 社会信息视域中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290
一、信源视角:大众文化的产生292
二、信道视角:媒介的分析298
三、信宿视角:受众(消费者)的分析304
四、小结307
第二十一章 中国传统艺术的社会信息本质与封建政治社会化的信息途径309
一、书法艺术的信息本质与伦理化的思维309
二、艺术信息传承的教育选择与教育的政治化311
三、艺术信息建构新政治文化的实践及其启示315
第二十二章 戏曲欣赏信息实现的复杂性319
一、剧本保留的信息价值320
二、舞台表演者的双重身份322
三、观众欣赏的见仁见智325
四、小结331
第七编 信息革命、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第二十三章 文明形态与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334
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334
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336
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信息活动方式338
第二十四章 信息科技革命343
一、信息科学革命344
二、信息技术革命349
三、信息革命: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方式的根本性变革354
第二十五章 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崛起357
一、信息经济思想的萌芽357
二、信息经济学科理论的提出361
三、信息经济学科理论的发展368
四、知识和信息的关系373
五、知识产业和信息产业378
六、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381
七、知识社会与信息社会385
八、知识或信息社会已成为人类的现实391
第八编 社会的信息化发展398
第二十六章 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398
一、农业的信息化398
二、工业的信息化400
三、信息化与城市化404
四、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一般特点411
第二十七章 政治、军事、生活的信息化415
一、政治的信息化415
二、军事的信息化419
三、社会生活的信息化422
第二十八章 文教、医疗、人的信息化425
一、文化、教育的信息化425
二、医疗事业的信息化426
三、人的信息化428
后记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