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丛书 体育学原理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江良规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丛书 体育学原理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体育的本质1
第一节 体育一词的由来2
(壹)中国3
(贰)欧洲6
(叁)美国9
第二节 教育的意义13
(壹)教育的广狭二义14
(贰)教育意义的不同主张16
(叁)综合说明18
第三节 体育的意义19
(壹)生活的一环20
(贰)教育的一环21
第四节 结论26
第二章 体育的内容33
第一节 大肌肉活动34
(壹)何谓大肌肉34
(贰)大肌肉的任务35
(叁)大肌肉活动所发生的影响38
第二节 种族活动39
(壹)种族活动的分析40
(贰)体育与种族活动43
第三节 表达活动45
(壹)从运动中表达自我46
(贰)体育活动是表达自我的理意环境47
(叁)运动所表达的重点48
第四节 团体活动49
(壹)迫使人类群居的力重50
(贰)团体活动的教育价值51
(叁)体育与团体活动53
第五节 比赛活动55
(壹)比赛活动的弊端55
(贰)比赛的效果57
(叁)理想的比赛活动应有的性质58
第六节 业余活动60
(壹)何谓业余精神或业余主义60
(贰)业余运动与职业运动的区别62
(叁)奥林匹克哲学——业余精神64
第七节 结论65
第三章 体育的目的69
第一节 似是而非的观念71
(壹)健康论72
(贰)卫生论73
(叁)缺陷矫正论73
(肆)健力活动论74
(伍)协调论75
(陆)公民训练论76
第二节 目的和需要的关系76
(壹)个人需要的判断77
(贰)生理和解剖的需要77
(叁)心理的需要78
(肆)社会的需要78
(伍)中国人的特殊需要79
第三节 目的和政治思想的关系80
(壹)三十年前中国体育的目的81
(贰)极权国家体育的目的82
(叁)民主国家体育的目的83
(肆)我们向那里走85
第四节 体育学者的意见85
(壹)密勒和亚当斯两氏的报告86
(贰)布隆纳和哈格曼两氏的意见87
(叁)克拉克88
(肆)欧尔文88
(伍)纳许89
(陆)奥拔托夫90
第五节 目标的分析91
(壹)身体的发展91
(贰)运动能力的发展93
(叁)心智的发展94
(肆)人类关系的发展95
第六节 结论97
第四章 从进化观点论人体姿势102
第一节 直立姿势的利弊得失103
(壹)站起来的经过103
(贰)直立姿势的优越性105
(叁)直立姿势给予人体的困扰106
第二节 专业人员对于姿势卫生应有的认识109
(壹)姿势的全面性109
(贰)个别差异113
(叁)姿势缺陷多由不良作用所造成115
(肆)姿势与心理卫生117
第三节 体育对于姿势教育的供献118
(壹)发展健康的脊柱118
(贰)发展姿势肌肉122
第四节 结论125
第五章 体型、人种、性别129
第一节 体型130
(壹)体型的分类130
(贰)女子的体型134
(叁)体型和运动成绩135
(肆)对于体型问题应有的认识137
第二节 人种140
(壹)主要人种及其体质特征141
(贰)人种与运动成绩145
(叁)因素分析146
(肆)体育的体质人类学基础148
第三节 性别149
(壹)解剖区别150
(贰)生理的区别155
(叁)社会地位的区别157
(肆)有关女子体育的几项重要原则158
第四节 结论160
第六章 生长和发展164
第一节 身体的发展165
(壹)有关身体发展的基本认识165
(贰)运动能力的发展174
第二节 情绪的发展179
(壹)情绪的需要180
(贰)情绪反感和感受185
第三节 社会行为的发展190
(壹)社会行为的需要191
(贰)有关社会行为发展的基本认识193
(叁)社会行为的发展201
第四节 结论204
第七章 年龄与体育210
第一节 年龄的种类和分期211
(壹)年龄的种类211
(贰)儿童期的划分215
第二节 各年龄儿童的生长情形、特征和需要221
(壹)接近五岁儿童221
(贰)五、六、七岁儿童224
(叁)八、九、十岁儿童227
(肆)十一、十二、十三岁231
(伍)十四、十五、十六岁235
第三节 体育活动须配合年龄237
(壹)幼儿期一至三岁238
(贰)学龄前期四至五岁239
(叁)小学前期六至八岁240
(肆)小学后期九至十一或十二岁242
(伍)初中期十二至十五岁243
(陆)高中期十六岁至十八岁246
第四节 结论246
第八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效果249
第一节 对于循环系统的影响250
(壹)心脏250
(贰)心输出量255
(叁)心跳频率256
(肆)血液及其他257
第二节 对于呼吸系统的影响259
(壹)呼吸三部曲259
(贰)训练的效果263
(叁)肺活量和深呼吸运动265
第三节 对于肌肉系统的影响267
(壹)骨骼的构造和功能267
(贰)肌肉是一种重要的感觉器官270
(叁)训练的效果275
第四节 对于其他器官系统的影响278
(壹)神经系统278
(贰)消化系统280
(叁)运动时肾脏功能的变化280
(肆)体温的调节281
(伍)交叉教育282
第五节 结论282
第九章 体育的心理学基础287
第一节 身心一元287
(壹)生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88
(贰)身心一元与体育292
(叁)完人的特征294
第二节 运动技巧的学习296
(壹)有关学习的三种主要学说297
(贰)运动的学习298
(叁)学习的进步301
(肆)如何提高学习兴趣305
第三节 促进学习的要素和条件309
(壹)学生应明了学习的目的309
(贰)练习时间的分配和长度须细心研究309
(叁)体育教员应熟悉学生的学习曲线310
(肆)技巧的学习以全部法比较有效310
(伍)从实行中学习310
(陆)优良的领导有助于学习311
(柒)学习者应明了自身的进步311
(捌)教材应配合学生的成熟水平311
(玖)个别差异312
(拾)学生具有学习动机时学习效率最高312
(拾壹)学习情景使人满足时进步最快313
(拾贰)个人想学的事物学习最为有效313
(拾叁)学生如能自行诊断学习情景即大有改造313
(拾肆)学习情景必须具备适宜的条件314
(拾伍)视听教学设备可以加强学习情景314
(拾陆)技巧保持时间的久暂视功夫深浅而定314
(拾柒)错误应在学习初期加以消除314
(拾捌)学生应渐求独立314
第四节 心理学的其他供献315
(壹)附带学习315
(贰)形式训练315
(叁)训练的迁移316
(肆)本能317
(伍)个别差异318
第五节 结论320
第十章 体育的社会学基础325
第一节 人性和人格326
(壹)人性和本性的区别326
(贰)人性和团体生活329
(叁)人格与体育331
第二节 休闲活动333
(壹)定义和特质333
(贰)空闲时间的增加334
(叁)休闲活动成为现代生活的中心336
(肆)休闲活动的种类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