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 中国戏曲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 中国戏曲文化
  • 周育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978710403325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戏曲-文化-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 中国戏曲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壹 源头编1

一 先行者的发现2

(一)娱神说2

(二)娱人说3

(三)古乐舞说4

(四)傀儡说5

(五)外来说5

(六)词变说5

(七)综合说5

二 戏曲文化与“大一统”思维传统6

三 巫与优的戏曲文化贡献11

(一)巫与戏11

(二)优与戏15

四 戏曲文化的孕育和形成21

(一)“大一统”的“百戏”与戏曲胚胎21

1.秦、汉时代的文化氛围21

2.秦、汉歌舞与百戏23

3.《西京赋》中的戏曲胚胎26

(二)戏曲文化雏形的诞生30

1.从歌舞到歌舞戏30

2.从俳优杂说到参军戏35

3.从木偶到傀儡戏40

4.从讲唱到“准剧本”41

5.“丝绸之路”的戏曲遗踪47

五 戏曲艺术的独立50

(一)开放性的两宋都市50

(二)繁荣的都市文化娱乐52

(三)杂剧的独立55

1.百戏乐舞的戏曲化55

2.绚烂的两宋说唱57

3.教坊十三部惟以杂剧为正色59

贰 剧种编61

一 早期剧种之谜62

(一)目连救母杂剧63

(二)官本杂剧66

(三)金院本72

二 宋、元时代的流行剧种78

(一)敷演话文的南戏79

(二)从诸宫调到北曲杂剧87

(三)南北戏曲的交流94

三 集古典戏曲大成的明、清传奇98

(一)杂剧的变体与衰落98

(二)南戏的兴盛和传奇体制的形成101

(三)明代前期的传奇声腔111

1.弋阳腔113

2.余姚腔114

3.海盐腔115

4.昆山腔117

(四)明代后期的传奇声腔119

1.弋阳腔的分化119

2.昆山腔的改良121

(五)传奇体制的突破125

(六)戏曲向俗文化的回归131

四 清代戏曲声腔与剧种134

(一)艺术竞争中的曲牌体声腔剧种134

1.昆腔134

2.高腔135

3.弦索腔136

(二)蓬勃兴起的板腔体声腔剧种138

1.梆子腔140

2.吹拨乱弹腔143

3.皮黄腔144

(三)北京戏曲舞台的两次新潮147

(四)京戏的形成152

(五)多层次剧种体系的形成与繁衍155

叁 文学编161

一 戏曲文学在传统文化轨道上起步162

二 宋、元戏曲文学一览169

(一)婚变悲剧——南戏的起家戏169

(二)元代的杂剧与南戏175

1.元代社会与元代戏曲家175

2.元代戏曲的热门话题178

3.元代杂剧撷萃186

4.元代的南戏198

5.高则诚和《琵琶记》206

(三)宋、元戏曲文学的美学贡献209

1.寓教于乐的原则209

2.中国式的悲剧与喜剧211

3.中国式的剧诗214

三 戏曲文学的“传奇”时代217

(一)萧索的明初剧坛217

1.戏曲生态环境的恶化217

2.明代剧坛的改观219

(二)新风鼓扬的传奇时代的到来224

1.文化思想的解放224

2.社会风尚的转变226

3.戏曲新声的吸引227

4.社会矛盾的刺激228

(三)传奇时代的“曲海词山”229

1.传奇时代的杂剧229

2.明、清传奇览胜234

四 戏曲文学的返朴归真257

(一)传奇时代的结束257

(二)戏曲俗文学的崛起261

(三)乱弹新风264

五 近代戏曲文学的改良269

(一)戏曲改良运动的兴起269

(二)晚清戏曲中的新思想271

1.“天朝上国”观念的解体271

2.“君权神授”观念的崩溃272

3.女权意识的觉醒273

4.“大团圆”模式的改变274

(三)戏曲改良的舞台实践家275

肆 演出编279

一 戏曲演出与中国民俗280

(一)三种演出类型280

1.宴会演出280

2.庙会演出286

3.剧场演出294

(二)三种演出队伍298

1.江湖班298

2.家乐301

3.串客305

(三)戏曲行业意识的自觉307

二 中国式的舞台方法315

(一)以人为核心的戏曲舞台315

(二)梨园子弟的基本功法317

1.四功317

2.五法326

(三)戏曲舞台上的“身外之物”329

1.“身外之物”的原则329

2.关于人物造型330

3.关于景物造型337

(四)戏曲的脚色行当340

1.脚色340

2.场面345

三 戏曲舞台的哲理实践347

(一)“剧戏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348

1.用之贵虚348

2.出之贵实350

(二)剧戏之道的历史探索351

(三)戏曲表演的特殊艺术语汇355

(四)戏曲舞台的哲理认知360

1.戏曲舞台的意象观360

2.戏曲舞台的时空观365

3.戏曲舞台上的阴阳太极371

一个简单的结尾381

附言388

热门推荐